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鼻咽癌细胞肝转移亚株,研究鼻咽癌肝转移机制。方法 利用裸鼠体内传代的方法获得肝转移细胞亚株,并用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观察其侵袭转移能力。结果 经体内反复筛选得到肝转移能力高的亚株5-8F-H3B-EGFP.其侵袭性、运动性以及形成肝转移灶的能力均大于母系5-8F-EGFP,并具有较高的肝脏亲和性。结论 该亚株的建立为今后研究鼻咽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具有较高转移能力的胃癌细胞亚系并从该细胞亚系肝脏重要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变化这一角度初步探讨肝转移能力与肝脏微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复制裸鼠胃移植瘤模型及对该模型所产生的肝转移灶进行原代培养,获取具有较高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亚系,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母系与亚系细胞中重要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bFGFR,TGFβR,c—Met)表达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两轮筛选,从母系SGC-7901中筛选到高转移潜能胃癌细胞亚系SGC-7901LM2。该亚系中c—Met表达同母系相比有显著增高。结论 高转移胃癌细胞亚系的筛选有利于胃癌肝转移的进一步研究,c—Met表达可能有助于SGC-7901LM2肝转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人前列腺癌裸鼠骨转移模型筛选高骨转移潜能的细胞亚株,并分析其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左心室注射法制作裸鼠骨转移模型,反复取骨转移灶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和造模,筛选高骨转移倾向的细胞亚株。结果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潜能的细胞亚株T3B,骨转移率为80%,显著高于母系PC-3骨转移率(P〈0.05);其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母系PC-3比较,其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极显著增高(P〈0.01),而细胞增殖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裸鼠皮下成瘤率及瘤体大小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裸鼠骨转移模型筛选,获得1株高骨转移潜能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亚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富含脯氨酸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Pyk2)对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正义及反义cDNA技术,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基础上,构建Pyk2高表达的细胞系SW480-Pyk2+及低表达的细胞系SW480-Pyk2-作为实验组,并以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系SW480-vector和原细胞系SW480作为对照组。4组共32只4周龄的Babl/c nu/nu雄性裸鼠,用脾注射保留脾脏法构建裸鼠肝转移瘤模型。6周后处死裸鼠,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细胞中Pyk2蛋白的表达,计数肝转移瘤数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转移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6周后裸鼠肝转移模型建立成功,Western blot显示SW480-Pyk2+组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SW480-vector)和SW480组,SW480-Pyk2-组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W480组和SW480-vector组;肝转移瘤计数显示SW480-Pyk2+组明显少于SW480-vector组及SW480组,SW480-Pyk2-组明显多于SW480-vector组及SW480组(P<0.05),而SW480-vector组与SW480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W480-Pyk2+组细胞连接发育较成熟,有形成腺腔趋势,微绒毛较多,细胞器较多,粗面内质网较多,细胞异型性较轻;而SW480-Pyk2-组细胞连接发育不良,细胞器少,微绒毛短小而稀疏,细胞核异形明显,有核沟。结论:Pyk2能减少结肠癌肝转移灶的数量,改善细胞的异型性和细胞连接发育,并可能通过此机制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VBMDMP的抗人结肠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K1)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选择性抑制增殖作用;胎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和CHO-K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测重组VBMDMP体内抗人结肠癌作用。结果: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具有选择性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增殖和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CHO-K1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小。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 mg/kg、5 mg/kg和10 mg/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79%和83%;瘤重抑制率分别为:62%,66%和75%。其中10 mg/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均接近100 mg/kg环磷酰胺(CTX),高于20 mg/kg血管生成抑制剂烟曲霉素衍生物TNP-470。结论: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IFITM1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和异质黏附的影响. 方法:构建pEGFP-C3/IFITM1 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G418筛选获得亚克隆细胞株,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检查绿色荧光蛋白. 生长曲线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性. 结果: pEGFP-C3/ IFITM1重组质粒的测序序列与IFITM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SW480细胞后,通过G418持续压力筛选获得亚克隆细胞株IFITM1/SW48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位于IFITM1/SW480的细胞膜上,提示转染后IFITM1正确表达. 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后的IFITM1/SW480细胞增殖活性比对照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IFITM1/SW480细胞黏附数30,60 min分别为(3.93±0.08)×103和(6.10±0.21)×103,而对照组 pEGFP-C3/SW480细胞黏附数30,60 min分别为(4.61±0.25)×103, (7.17±0.22)×103,IFITM1/SW480细胞黏附数比对照组细胞黏附数显著降低(P<0.05). 结论:IFITM1可抑制SW480细胞体外增殖和异质型黏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卵巢癌克隆细胞株。方法:通过克隆技术和细胞电泳,从卵巢癌细胞系3AO中筛选出3个电泳率差异较大的克隆亚系(A1、A5和A11)。并通过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移动实验、体外侵袭实验,比较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侵袭转移能力。结果:A1的电泳速度最快, 为(15.30±0.67)μm/s,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0.55 h,软琼脂集落形成数及侵袭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多于其他两者,为高转移潜能克隆株。A11的电泳速度为(6.20±0.72)μm/s,群体倍增时间为38.48 h,软琼脂集落形成数及侵袭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少于其他两者,为低转移潜能克隆株。结论:此异质性克隆系统来自同一肿瘤母系,遗传背景相似,却具有不同的转移潜能,为研究肿瘤转移机制和克隆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提供了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Trastuzumab修饰四代聚酰胺-胺型枝状聚合物纳米粒对结肠癌SW480的靶向效果,为构建新型的靶向结肠癌的纳米递送系统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MTT法确定SW480细胞摄取PAMAM NPs和PAMAM-Trastuzumab NPs适当的浓度;通过激光共聚焦和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SW480对罗丹明B标记的PAMAM NPs和PAMAM-Trastuzumab NPs的摄取;并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定量研究SW480细胞对两者的摄取差别;尾静脉注射荷SW480瘤裸鼠研究两者体内分布情况.结果 PAMAM NPs和PAMAM-Trastuzumab NPs的浓度在0.2 mg/mL时细胞存活率较高且对SW480细胞的毒性较小.激光共聚焦断层扫描显示SW480细胞可以较好地摄取PAMAM-Trastuzumab NPs,同时流式细胞仪定量显示PAMAM-Trastuzumab NPs在SW480细胞的分布较PAMAM NPs高40%(P <0.05).PAMAM NPs和PAMAM-Trastuzumab NPs在移植瘤中的分布明显多于其他脏器,并且随时间的延长PAMAM-Trastuzumab NPs体现了更好的靶向效果.结论 体外与体内实验证明Trastuzumab修饰的PAMAM NPs对结肠癌细胞SW480有很好的靶向效果,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较好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及转移侵润潜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2.5、5.0、10.0mmol/L)的阿司匹林干预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应用生长曲线法和MTT比色法观察其生长增殖,体外侵润法观察细胞转移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表面粘附因子CD44v6及抑癌基因nm-23表达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观察的药物浓度和时间范围内,抑制率可达14.5%~91.8%,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阿司匹林可抑制CD44v6但促进nm-2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穿透matrigel膜的能力。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拮抗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增殖作用,并降低其转移侵润潜能;抑制CD44v6蛋白,促进nm-23蛋白表达可能是阿司匹林降低细胞侵润能力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健脾化瘀方对体外模拟缺氧微环境下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CoCl2化学模拟结肠癌SW480细胞缺氧微环境,实验分为空白组、CoCl2组、健脾化瘀方不同浓度(0.2、0.4、0.8mg/mL)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对缺氧条件下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能力、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缺氧条件下SW480细胞增殖能力有所下降,48 h时,中、高浓度健脾化瘀方对缺氧条件下SW480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与CoC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方作用于缺氧条件下SW480细胞后,细胞黏附能力明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CoCl2组较空白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各浓度的健脾化瘀方均能抑制SW480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各浓度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随健脾化瘀方浓度的增大而减少,侵袭抑制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脾化瘀方在体外可明显抑制缺氧微环境下SW480细胞增殖、黏附及侵袭能力,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及转移模型,实时观察结肠癌发展、转移的规律.方法 将pEGFP-N1表达质粒转染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EGFP;裸鼠皮下接种SW480/EGFP细胞,利用肿瘤细胞表达EGFP的特点,借助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并利用IPP5.0软件采集、分析结肠癌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实时观察结肠癌细胞在裸鼠皮下的生长情况;利用结肠癌外科原位手术移植方法建立结肠癌原位及转移动物模型,应用病理学方法对结肠癌原位及转移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 结肠癌细胞SW480/EGFP稳定、高效表达EGFP.皮下接种SW480/EGFP细胞后,可以在动物活体外实时观察肿瘤的皮下生长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外科原位移植的方法建立的结肠癌原位动物模型,成功率达到100%.手术后2周,裸鼠结肠原位成瘤未发现有转移情况,手术后6周,75%裸鼠发生了腹腔转移,50%发生了肝转移.通过病理学方法验证了可视化模型的可靠性.结论 整体可视化结肠癌动物原位及转移模型是研究结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可靠有效的观察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整体可视化成像技术观察Tiam-1基因沉默对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绿色增强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EGFP 与SW480/EGFP /Tiam-1-经裸鼠尾静脉注射和结肠原位接种,分别建立可视化转移动物模型,比较两种细胞株成瘤与转移特性的差别.结果 SW480/EGFP 与SW480/EGFP /Tiam-1-细胞均稳定表达EGFP;SW480/EGFP /Tiam-1-的Tiaml基因干扰率达70%;SW480/EGFP /Tiam-1和SW480/EGFP 比较体外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内增殖能力差异显著(P<0.05);SW480/EGFP /Tiam-1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 Tiaml基因可能在人大肠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簇与人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与人大肠癌转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 将人大肠癌细胞株SW480/M5瘤块原位接种至裸鼠结肠,建立大肠癌原位移植肝转移裸鼠模型,应用FCM观察转移灶内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的数量与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应用Western blot观察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肿瘤转移灶及尚未形成转移的常见部位均可见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细胞簇.并且与肿瘤转移的时间呈正相关,而无肿瘤裸鼠未见此细胞簇形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VEGFR1阳性造血祖细胞簇形成总是伴随大肠癌转移.可能促进转移相关因子表达,促成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肿瘤干细胞(CSC),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原代培养手术切除 结直肠癌组织获得结直肠癌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无血清培养法筛选结直肠癌CSC,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CSC和对照组人 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增殖能力;用低数量级细胞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CSC和SW480 的成瘤能力;并运用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SC和SW480的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结直肠癌标本原代培养的CSC,加入血清培养可使 CSC分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CSC克隆形成率为56.64%和54.45%,对照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克隆形成率为4.41%,CSC与SW480集落形成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中,原代培养的CSC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可形成皮下瘤,而SW480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不形成皮下瘤。CSC 表达CD133、CD44,不表达CK7; SW480细胞不表达CD133、CD44,表达CK7。结论原代培养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获得的肿瘤细胞,再行无血清培养 可形成CSC,鉴定具有CSC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建立适用于影像研究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裸鼠模型,观察常规MRI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类结肠癌SW480制成细胞悬液(1×107/ml),取0.5 ml注射至2只裸鼠胁部皮下制作种瘤鼠.将种瘤鼠麻醉,切除肿瘤制成大小约1 mm3组织块,将小肿瘤块种植于36只(雌雄各半)麻醉状态下的裸鼠肝脏制成结肠癌肝转移瘤荷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DWI扫描.结果 2~6周后,裸鼠肝脏肿瘤长至0.7~2cm,2只伴有全肝播撒,36只裸鼠移植性人类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成瘤率100%(36/36).T1WI、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肝脏及肿瘤,肿瘤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常规T2WI图像比较,DWI图像明显变形4只,表面变形不影响肿瘤观察14只,表面无变形18只.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人类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高,移植瘤生长良好,便于MR的常规成像与DWI观察,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是一种适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和高转移细胞亚群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iu YB  He XW  Wang JW  Li JT  Li KQ  Liu FB  Xue JF  Zhu JH  Li B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117-2121
目的建立胆囊癌肝转移模型并通过模型筛选高转移亚群细胞,为胆囊癌肝转移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方法胆囊癌GBC-SD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5体外培养、胰蛋白酶分离、生理盐水制备细胞悬液1×107/ml,4-6周龄裸小鼠脾脏接种建立胆囊癌转移模型;从实验动物肝转移灶中分离肿瘤细胞,经过原代、传代培养,同样的方法建立转移模型,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高转移表型胆囊癌细胞亚群的筛选。光镜下观察转移灶和筛选细胞的形态特征;抽提细胞与实验动物肝组织DNA,PCR扩增三对人类特异的微卫星序列。结果建立了裸小鼠胆囊癌肝脏转移模型,转移灶分布肝实质各处,但以边缘为主。左叶多受侵犯,部分全肝转移。组织学观察转移病灶为腺癌。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出转移模型在接种后10周、7周、5周形成肉眼转移灶,转移率为60%、70%、90%。从第三轮转移灶中筛选出高转移胆囊癌细胞亚群,命名为GBC-SD/M3。与亲代细胞GBC-SD相比,所筛选的GBC-SD/M3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GBC-SD、GBC-SD/M3在微卫星D14S68、D18S69、D20S199位点扩增产物片段完全相同,荷瘤裸鼠肝脏没有扩增出相应的产物片段。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胆囊癌肝转移模型;从转移模型中筛选出高转移胆囊癌细胞亚群GBC-SD/M3,与亲代细胞GBC-SD相比,形态和遗传背景保留一致性,但具有更高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可视化乳腺癌肝转移裸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整体可视化原位乳腺癌肝转移模型,实时观察乳腺癌发展、转移的规律,为研究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pEGFP-N1表达质粒转染乳腺癌高转移亚系MDA-MB-231细胞,经稳定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乳腺癌细胞株pEGFP-MDA-MB-231细胞.利用pEGFP-MDA-MB-231癌细胞株通过体内连续传代,建立乳腺癌高肝转移模型,并借助整体荧光成像系统采集、分析乳腺癌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实时观察乳腺癌细胞在裸鼠原位生长及肝转移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pEGFP-MDA-MB-231稳定、高效表达EGFP,通过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乳腺癌原位接种模型后,第1代、第2代、第3代原位接种模型的肝转移率分别为20%、80%、100%.并通过常规病理学方法验证了可视化模型的可靠性.结论 利用稳定转染的乳腺癌pEGFP-MDA-MB-231细胞通过裸鼠体内连续筛选可以建立高效、相对特异性的整体可视化原位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研究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提供一种更可靠有效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