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社区推广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推广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不参与推广方案,2组药物及常规治疗均相同,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入组前、入组后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入组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评分(P0.05)。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社区推广方案在颈椎病治疗中有效可行,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社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发给相应编号,单纯使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干预治疗,按"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十二势,规范标准动作,30 d为1个疗程,每天早晚各1次,坚持练习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颈椎病疗效评估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入组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有11例患者脱落,最终89例进入统计分析,自身治疗前后对照,"颈椎病疗效评估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简便、易学,适合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理论渊源及作用原理。方法:通过发掘古代医学文献对导引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来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作用机理。结果: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在中医传统导引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建的养生功,对以颈椎病为主的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不适等有良好疗效。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防治颈椎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5):1183-118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对照组使用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颈部残损指数量表(N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VAS和NDI评分均改善(P<0.05),但治疗组VAS和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改善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2周对比(P>0.05);而对照组VAS和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2周对比(P<0.05);且治疗组VAS和NDI评分的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热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分别于术后12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2周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NSN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运动损伤科接受诊治的轻中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伴骨髓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静滴七叶皂苷钠和甘露醇,中医配合辩证分析予自拟方加减治疗。对比观察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及MRI影像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周。治疗4周和1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所有患者较治疗前均疼痛缓解、功能改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伴有骨髓水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可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肩痛消丸联合小针刀治疗对改善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功能和疼痛的价值。方法将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6 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 =23)和对照组(n =23)。对照组采用小针刀颈部软组织松解和颈复康颗粒连续治疗1 个月。研究组采用小针刀颈部软组织松解和颈肩痛消丸连续治疗1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和生活质量(SF-36)得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 周、2 周和1 个月的颈部疼痛VAS 评 分,颈部压痛VAS 评分、上肢放射痛VAS 评分等疼痛评分及NDI 均降低,同期SF-36 评分则升高(p <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1 周、2 周及1 个月的疼痛评分和NDI 均降低,同期SF-36 评分则升高;对照组治疗2 周、1 个月的疼痛评分及NDI均降低,同期SF-36 则升高(p <0.05)。两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肩痛消丸联合小针刀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单秀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41-2442,24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普外科患者术后心理障碍和躯体疼痛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心理和生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HAMA和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不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微信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3例,采用卧床、脱水消肿、营养神经、腰背肌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根据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研究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就诊医嘱指导及电话随访,研究组就诊后建立微信进行微信随访。收集患者就诊时及第1、2、4、6、8、12周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认知度、自身管控能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JOA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第2、4、6、8、12周,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4、6、8、12周,研究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6、8、12周,研究组自身管控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对LDH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8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在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健康管理应用中,不仅可提高患者对本疾病认知度,增强执行度和遵医嘱行为,还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健康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加味逍遥丸联合阿米替林与盐酸氟西汀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加味逍遥丸联合阿米替林(中西药组,30例)和百优解(西药组,33例)治疗,与用药前及用药后4、8、12周时用汉密尔顿(HAMD)评定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记录不良反应。从12周起定时随访至2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第4周时HAMD评分下降,西药组优于中西药组(P<0.05),第8周起两组临床疗效和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12~24周随访发现,中西药组复发3例,西药组因过早停药复发16例。而VAS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治疗4、8、12周后VAS改善程度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逍遥丸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与阿米替林合用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7月-2013年12月,将入组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不同的医疗方案组进行治疗,每组各20例,然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3月及半年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进行统计,对5组的疗效进行评价,优化颈椎病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结果:100例颈椎病均进入结果分析。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5组治疗半年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其余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案5组明显高于其余4组,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不适和颈椎活动障碍,其兼顾局部与整体,各种疗法互补,疗效确切,且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后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2例,其中采用传统射频消融治疗187例,采用改良后的射频消融治疗125例。治疗结束后分别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VAS评分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改良后组优良率达到91.20%,改良前组为7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射频消融术能明显提高了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直接应用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运动员单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每组各15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NJF治疗,对照组1增加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对照组2增加关节松动术。并分别在4周、8周、12周进行膝关节主/被动角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研究。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相邻时间点的VAS评定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8周和12周时间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主/被活动度、Lysholm评定其他相邻时间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ROM/PROM,P<0.01,Lysholm)。组间对比:(1)主/被动活动度,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比4、8周主动活动度和4周被动活动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主动活动和8、12周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对比4、8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4周时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P<0.05,12周)。(3)Lysholm评定,4、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对比各时间点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2对比各周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JF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短、中、长周期中,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疼痛的缓解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对应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1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术前、术后(1~2 d )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全面的影像学和临床评价,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3个月。 Odom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患者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下降了5.8分(P<0.05),末次随访时下降了5.5分(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除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外,未发现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结论:保留颈椎活动度的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近期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颈肩肢痛VAS评分、颈肩肢痛频度、颈肩肢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述主症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72.10±35.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6.12±2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实施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次日行超短波和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以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各点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O.05);两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目的:评价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电脑牵引治疗,1次/d,每次30min,治疗14d。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强度,应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健肢与患肢皮肤温度,并计算健、患侧上肢温度差值。结果:治疗中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健、患侧上肢皮肤温度差值低于治疗前(t=28.652,P〈0.01;t=64.214,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健、患侧上肢皮肤温度差值亦低于治疗前(t=14.484,P〈0.05;t=84.425,P〈0.05);治疗组VAS评分和上肢温度差值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对照组明显(t=7.494,P〈0.01;t=5.321,P〈0.01)。结论: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法,主要表现为缓解患者疼痛和减轻神经根压迫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筋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给予筋痹方口服+局部熨敷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比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时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为70.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1周时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2周、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筋痹方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上颈段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枕颌带牵引与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与疼痛评分,并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的颈部残障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研究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颈椎间盘切除减压DCI植入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手术节段包括C4-5、C5-6、C6-7,其中C4-5节段3例,C5-6节段7例,C6-7节段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获得了完整的随访资料。临床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疗效的对比。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价假体的稳定性,是否有假体位移、下沉,以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等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资料显示NDI评分、颈痛VAS和上肢痛VAS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留明显的活动度,相邻节段未见到明显的退变不稳。随访过程未见到假体松动、移位,围手术期无明显神经损伤、感染病例。结论 单节段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减压DCI动态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1年随访显示该术式保留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活动度,维持改善患者颈椎的矢状面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