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对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味四逆散加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加味四逆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改善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结果加味四逆散加减组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加味四逆散加减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相近,P0.05;治疗后加味四逆散加减组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对患者康复的作用确切,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升阳益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肾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而血清IL-4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2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4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有效率为85. 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升阳益肾汤对脾肾阳虚型老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IL-2、IL-4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治疗1组2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但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仅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中医证候、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以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脾胃虚弱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重叠最为常见。经中药茯白方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脾虚、生化乏源,肝肾同源、肾精受损为其本,又以痰瘀毒交阻、脉络阻滞为其标。中药茯白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且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脾祛湿化痰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脾肾阳虚型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脾祛湿化痰通络法组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TCSS)、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糖代谢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脾祛湿化痰通络法能显著提高脾肾阳虚型DPN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佗夹脊穴排刺温针法联合补脾益肾法在脾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符合脾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两组均给与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补脾益肾法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华佗夹脊穴排刺温针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比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骨密度、血清中钙含量、骨钙素含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BMD T值降低,血清钙、BGP水平升高,VAS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以及SF-36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较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BMD T值较低,血清钙、BGP水平较高,VAS评分较低,Barthel评分以及SF-36评分较高(P0.05)。两组间总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佗夹脊穴排刺温针法联合补脾益肾法能明显改善脾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味真武汤治疗Ⅳ期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130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加味真武汤,疗程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改变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FPG、尿蛋白定量、Scr、Ccr、SBP和DB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9%,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真武汤,能明显改善Ⅳ期脾肾阳虚型DN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突出临床表现,属中医“鼓胀”范畴。西医保守治疗采取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白蛋白以及腹腔穿刺放液、腹水回输、抗感染治疗等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就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概况综述如下。1西药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进泰将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论治,湿热内蕴型以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气滞血瘀型以调营饮加减,脾肾阳虚型以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实脾散加减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心功能为Ⅲ~Ⅳ级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采用标准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实脾散加减,均治疗15 d。观察两组的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衰积分有效率为94.44%,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为92.5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脾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强骨合剂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我院脊柱骨科180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碳酸钙D_3片,治疗组给予口服益肾强骨合剂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标记物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值、VAS评分及骨标记物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肾强骨合剂联合钙尔奇治疗能够改善中老年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温灸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和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行CAPD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退出观察,对照组完成24例,治疗组完成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APD及肾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温灸疗法,每天1次,每次30 min,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评分、总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 clear index,KT/V)和每周总肌酐清除率(total creatinine clearance,TCcr)。结果 两组脾肾阳虚证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MQSG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ALB、PA、KT/V和每周TCcr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温灸中脘、神阙和关元穴能改善CAPD脾肾阳虚证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腹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危重病患者腹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观察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且出现腹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收集一般情况、24 h后APACHEⅡ评分、腹泻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腹泻相关因素、中医证型、腹泻发生当天便常规及其预后转归等内容。结果共观察70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26例;寒热错杂、清浊相混证41例,占58.6%;脾肾阳虚证16例,占22.8%;脾胃湿热证13例,占18.6%。脾肾阳虚证中APACHEⅡ评分≥20分者11例,占68.8%,病死9例,为病死率最高的证型,占56.2%。结论寒热错杂、清浊相混证为危重病患者腹泻的主要证型,治疗上应补泄兼施,寒热并调。脾肾阳虚证病情严重程度较重,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中医临床以及专利文献中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中药及复方,为中药防治脾肾阳虚型便秘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上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发表的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信息资源为查找对象,以“便秘”和“阳虚”为主题,收录学科范围为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对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后统计有效方药,分别统计常用药和经方的频数和配伍等。结果:按上述方法共搜索到283篇文献,原因剔除147篇,共计136篇纳入分析。单味中药总计126种,肉苁蓉、当归、生白术、枳壳、升麻、(制)附子频数较高;经方总计28个,济川煎、大黄附子汤、附子理中汤、理中汤、半硫丸等频数较高。结论: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以温脾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理气、补益、生津类活血化湿、行气中药。济川煎加减化裁在中医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方中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探讨MS的发病机制。方法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261例MS患者的临床特点、舌苔脉象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8:1,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151例(58%),80.2%的患者无明显的诱因,以急性起病、复发-缓解多见,平均复发2.1次,大多数患者以感觉、视觉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即时症状,中医辨证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脾气不足、痰热瘀阻等,主要涉及肾、肝、脾3种脏器。结论本组病例证候要素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血瘀、湿、热为最多。因此,MS本虚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邪实以痰、血瘀、湿、热合而为病为主。其中肝肾阴虚和痰瘀内阻的病理机制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一特点从患者的舌象和脉象上也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辨证分为脾肾阴虚组30例和脾肾阳虚组23例,分别服用健脾滋肾作用的Ⅲ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熟女贞、鳖甲、丹皮、仙鹤草、大青叶、苏梗、甘草等)和健脾温肾作用的Ⅳ号生血灵冲剂(黄芪、党参、当归、生地、熟地、淫羊藿、菟丝子、丹皮、仙鹤草、苏梗、甘草等),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出血分级、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患者53例,获显效6例、良效12例、进步31例、无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92.44%,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P〈0.05);生血灵可以改善患者出血和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血灵治疗激素抵抗型ITP疗效良好,临床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其中脾肾阳虚型疗效明显优于脾肾阴虚型,既有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辨证论治,也有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专方专药思路,具有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方法纳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STC患者各15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结果 STC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C虚证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STC实证患者(P0.01);3种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患者血清VIP及SP水平比较,以及2种实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肠道实热证(P0.05)。结论血清VIP、SP水平与STC中医证型有关,有利于鉴别STC虚证和实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化疗后不良反应与入院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今后化疗前有针对性的提前干预治疗用药提供初步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3—2007年肿瘤科、肛肠中心、外科入院的所有进展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在现有的干预因素下记录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中医证候类型。结果:559例次进展期大肠癌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6%,初步得出进展期大肠癌患者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证候主要为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结论:进展期大肠癌患者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证候主要为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治疗方法以扶正培元为主,充分考虑各系统各类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