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戍像对副肾动脉源性肾积水诊断优势。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08.4~2010.12之间12例副肾动脉源性肾积水患者,所有患者部进行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方法重建原始数据,分析副肾动脉形态、走形、位置、起源、与输尿管关系及肾积水程度。结幕所有患者显示剖肾动脉斜行或横行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同时均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其中3例伴尿液外渗,2例伴肾排泄功能明显减低,5例伴肾结石,各例MPR、CPR、MIP及VR相互结合能够清晰、直观显示副肾动脉起源部位、走形、形态、位置、及被供应肾脏关系,同时观察到副肾动脉压迫输尿管及’肾积水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A及后处理技术对血管能够较为简便地检出副肾动脉,并根据位置、走行方向,对压迫性肾积水做出客观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熟悉肾的血供解剖变异对肾脏疾病,尤其在肾移植、肾性高血压及先天、后天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可重复检查的方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能够提供多种参数,包括肾血管解剖和血管病变的信息,因此它在诊断肾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甲状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01例(正常组65例,甲癌组36例)符合本研究并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病例的颈部原始图像,将数据在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高级血管分析(advanced vessel analyze,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甲状腺癌供血动脉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组36例肿瘤均由甲状腺动脉(共76支腺体支或非腺体支)供血,所有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将供血动脉来源统计为3型:仅甲状腺上动脉供血型18例(50%);仅甲状腺下动脉供血型6例(16.67%);甲状腺上下动脉均供血型12例(33.33%).结论 甲状腺癌均由甲状腺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较好评价其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范颖  代远斌  赖俊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200-1202,123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治疗,其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范围均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27例患者中,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7例,假性动脉瘤5例,蔓状血管瘤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可筛选和发现病变,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并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副肾动脉(ARA)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存在ARA患者的CTA表现,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后,观察、记录ARA的数量、起始位置、管径及入肾位置等信息。结果 在60例ARA患者的120个肾脏中,69个肾脏发现ARA,其中右肾29个(42.03%),左肾40个(57.97%);1支型最多见,62个(89.86%),2支型6个(8.70%),4支型1个(1.45%);ARA经肾上极入肾34支(43.59%),肾门及周围入肾38支(48.72%),下极入肾6支(7.69%)。结论CTA可以清晰显示ARA的具体情况,可为肾移植及介入治疗等各类肾脏手术提供直观、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G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能力,指导脊髓CTA成像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A)血管成像(CTA)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住院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结果 35例在MPR中至少1支BA清晰显示,共显示支气管动脉69支,右侧39支,左侧30支.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清晰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袁学文  吕敏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29-11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患者行肾动脉CTA检查。采用SOMATOM 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80-100ml.流率为3.5--4.0ml/s,延迟时间为25s-30s,扫描后将图像进行2mm层厚、1mm重建间隔重建。然后,将重建后的图像送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双侧肾动脉主干及支段肾动脉全部显影清晰,其中显示21支肾副动脉,有63段动脉管壁轻度狭窄,35段动脉管壁严重狭窄,2段动脉管壁完全闭塞,1例伴有腹主动脉瘤。其余动脉段均正常。结论16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显影清晰,安全可靠,是肾动脉血管成像较为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哲辉  仇亚妹  梁冰  许云龙  韦柳 《中外医疗》2013,32(26):191+19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通过64排螺旋CT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肝动脉血管增粗,血管分支明显增加;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共出现93个病灶,并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72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肝动脉变异,表现为不同的分型。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形成三维立体肝动脉血管图像,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肝动脉变异等,对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因"活动后双下肢肿胀20年,加重伴疼痛半年"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查体双下肢无畸形,肌张力正常,轻度水肿,右下肢局部皮肤发黑,皮温发凉。葡萄糖耐量试验呈阳性,糖化血红蛋白7.2%,余未见异常。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row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C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pahy,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64SCTCA,并在CT检查后2周内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S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 、≥50%及≥75%的敏感比分别为90.8%、95% 、92%、特异性为85.7%.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评价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73例经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测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18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73例患者接受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后总胆固醇(TC)降低15.4%,LDL-C下降25.3%,TG下降14.2%,HDL-C增加8.5%。有202支冠状动脉存在224个粥样斑块,治疗后各种斑块大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脂质斑块(74个)缩小幅度25.4%(P<0.05);纤维斑块(58个)缩小幅度14.3%(P<0.05);混合斑块(47个)缩小幅度12.7%(P<0.05);而钙化斑块(45个)缩小幅度不明显(3.8%,P>0.05)。结论本试验证实长期服用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逆转或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70例患者的CTA完整资料,并与两周内实施的CAG结果进行对比,对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CTA显示的所有病例中,共计259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7支存在病变,101支得到CAG证实;6支由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为正常,另外有8例CAG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CTA上未能显示。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4%。结论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AG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尸体正常肾脏标本40个进行研究,其中左肾19个,右肾21个。测量肾动脉及副肾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并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Dr)后,分别经由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1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radiene styrene,ABS)塑料制作不同颜色标示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标本,测量体积后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供血组织体积比(Vr)。分析Dr与Vr是否具有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左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1±1.68) mm,右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9±1.82) mm,左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69±1.55) mm,右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79±1.32) mm。40个肾脏的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41.09±14.74) cm3,所占比例为37.51%~94.85%,平均70.07%±13.88%;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17.42±9.57) cm3,所占比例为5.15%~62.49%,平均29.93%±13.88%。整体组、左肾组及右肾组3个分组数据中,Dr与Vr均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11和0.898。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整体组为V∧r=-1.681+2.461×Dr,左肾组为V∧rL=-0.894+1.987×DrL,右肾组为V∧rR=-2.168 +2.800×DrR。 结论 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线性相关,当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外径相仿时,两者供血比例相仿,当肾动脉外径为副肾动脉外径的5倍甚至更多时,由肾动脉供血组织所占比例可达到甚至超过90%。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成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85例患者(ACS组49例,非ACS组36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成分进行评价。斑块的CT值用Hounsfield units(HU)表示。结果两组之间的斑块数量无差别,在靶病变中ACS组斑块的平均CT值(24±15)HU低于非ACS患者斑块的平均CT值(86±14)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靶病变血管有斑块的40例ACS患者中,靶病变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20±18)HU低于非靶病变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47±17)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Ⅱ型斑块CT值(25±13)HU低于Ⅰ型斑块(46±17)HU,同时,非ACS组Ⅱ型斑块CT值(64±10)HU也低于Ⅰ型斑块(88±14)HU,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型病变和Ⅱ型病变中,ACS组斑块CT值均低于非ACS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胃肠道间质瘤分别位于食道2例、贲门区2例、胃24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12例、回肠4例、直肠1例、肠系膜2例、后腹膜1例。CT图像显示肿瘤可位于腔外、腔内或跨腔内外生长,形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大部分边界较清,其内部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钙化等,增强后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64排CT密度分辨率高,经重建后的图像可多方位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生长方式、瘤内构成及毗邻关系,MIP血管成像还可以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为肿瘤的定位、定性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楚延清  吴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44-14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08例的影像资料。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发生部位。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26例,共28处,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8处,占64.3%,为最常见发生部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心肌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64-SCTRA)术前评价亲属活体供肾的临床价值。方法:拟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84例,行64-SCTRA了解肾实质及肾脏血管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84例供者CT检查均获得满意图像。67例供者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支,17例供者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伴有副肾动脉;14例供者发现肾动脉过早分支;肾动脉内斑块12例,其中11例管腔轻度狭窄,1例管腔中度狭窄;肾静脉双支5例。肾囊肿11例,肾结石4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除1例间质性肺炎、1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供者被剔除,其余82例行开放手术切取供肾,均获得成功。肾静脉、肾盂及输尿管64-SCTRA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64-SCTRA对肾动脉过早分支的检出率为100%。3例术中发现细小副肾动脉而64-SCTRA未报告。结论:64-SCTRA可对肾脏及肾血管进行充分评估,可作为供肾切取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临床疗效上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130例亲属肾移植受体病史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计算供体肾动脉、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受体进行1~5年随访,采用χ2检验比较多支供肾动脉与单支供肾动脉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供体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评估结果发现,32例供体出现副肾动脉,发生率为24.6%,其中双肾副肾动脉10例,发生率为7.7%;肾静脉多支15例,发生率为11.5%,且均为右肾。受体和供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4.3%和91.5%。单支动脉供肾与多支动脉供肾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且对供体和受体均安全。  相似文献   

20.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