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最先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韦格尔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 )病人血清中检测到。自 1989年Targan等[1] 报告了ANCA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以来 ,深入研究发现它可作为UC的血清学标志 ,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其相关抗原的研究较多 ,但确切抗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UC病人血清中ANCA的阳性率及对其可能的相关抗原进行检测 ,以探讨ANCA与UC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病例组选自 1999年 9月…  相似文献   

2.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是一种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在临床上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系统性血管炎等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自身免疫疾病,肾小球肾炎,炎性肠病等均有临床意义。经过不断的研究ANCA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将更广泛。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为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一种敏感的诊断指标[1]。血管炎是指血管壁炎症和坏死的临床病理过程,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特别是肺和肾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多见[2~4]。该组疾病的发病机理还待进一步的探讨,由于受累血管大小、范围等不同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如何对其进行分类、诊断及治疗都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38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中女性113例,男性25例,年龄14~77岁,平…  相似文献   

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临床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哲 《中国医刊》2003,38(4):15-17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近 2 0年来 ,国内外对ANCA及其靶抗原的性质、疾病相关性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ANCA检测技术已经成熟 ,国内很多医院已开展临床常规检测。现将ANCA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简述如下。1 ANCA自身抗体谱1 1 ANCA自身抗体谱 近 1 0余年随着对ANCA的深入研究 ,ANCA的特异性靶抗原逐一被发现并得到纯化。到目前为止 ,已有 1 0余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 (见表 1 )。表 1 …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42-104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狼疮性肾炎(LN)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0例经临床确诊为LN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并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的ANCA阳性率进行对比,结合肾脏病理活动性评分及SLEDAI2000评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220例LN患者中,Ⅳ型LN合并ANCA阳性率最高(32.1%),Ⅲ型LN合并ANCA阳性率次之(16.0%),Ⅳ型LN合并ANCA阳性率与Ⅰ、Ⅱ、Ⅲ和Ⅴ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肾脏病理AI评分中以Ⅳ型评分较高,并与其他各型之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Ⅲ、Ⅴ、Ⅵ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ANCA阳性患者在Ⅳ型LN患者中的AI评分与ANCA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Ⅳ型在SLEDAI2000评分系统中评分较高(1220分),与Ⅰ、Ⅱ型SLEDAI2000评分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ANCA阳性的LN患者在Ⅳ型中的SLEDAI2000评分高于ANCA阴性者约420分),与Ⅰ、Ⅱ型SLEDAI2000评分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ANCA阳性的LN患者在Ⅳ型中的SLEDAI2000评分高于ANCA阴性者约46分,提示LN患者合并ANCA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较重。结论:ANCA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和评估Ⅳ型LN肾脏病理活动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2年Daries等在一组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中发现了直接针对多形核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胞浆成份的自身抗体,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a anboay,ANCA)。1985年Vander Woude等发现了ANICA与Wegener肉芽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988年Falk和Jennene发现了与系统性血管炎和坏死性新月体形成型肾小球肾炎有关的另一种ANCA。1989年Fargan等发现了与炎症性肠病有关的ANCA。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4次国际ANCA会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诊断血管炎或其他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间ELISA方法检测ANCA阳性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中血管炎患者22例(21.2%),其中确诊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3例。非血管炎患者82例(78.8%),其中结缔组织病40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非结缔组织病42例,其中以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常见。根据ELISA方法检测的ANCA结果,分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组及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组,与PR3组对比,MPO组患者的受累系统更多且肾脏受累更常见(P〈0.01),而胃肠道受累较少见(P〈0.01)。与非血管炎组对比,血管炎组受累系统更多(2.28比3.55,P〈0.01),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及肾脏受累更常见(P〈0.叭或〈0.05);白细胞总数升高、24h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在血管炎组发生率更高(分别为P〈0.01,P〈0.05)。结合受累系统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血管炎的阳性预测值。结论ANCA阳性患者的疾病谱很广,结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以提高ANCA对于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因“间断发热2月,咳嗽3周,浮肿5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2月11日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3℃,伴鼻塞、乏力,纳差、关节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咳嗽、腹泻等症,于我院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主要行抗感染(病毒唑、痰热清)、解热镇痛(布洛芬)等措施处理,症状无缓解。于2013年1月20日出现咳嗽、咯痰,偶咯少量血丝痰,伴气促、胸闷,予以按“肺部感染”处理,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ANCA密切相关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255例相关疾病患者血清ANCA的检出率。结果检测255例相关疾病中,韦格纳氏肉芽肿阳性率为80%;未分类血管炎阳性率为58.62%;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为69.64%;类风湿性关节炎阳性率为38.10%;上、下呼吸道损害阳性率为36%;肾病综合征阳性率为41.79%;急性肾衰阳性率为38.46%;慢性肾衰阳性率为9.38%;过敏性紫癜阳性率为42.86%。结论检测ANCA判断以韦格纳氏肉芽肿为代表疾病的病情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Graves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情况.方法:对60例初诊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并与40例健康个体进行对照研究.将甲亢患者治疗前归为未治疗组(n=60)、治疗后归为治疗组(n=10),非甲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NCA及抗核抗体(ANA).结果:2例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IIF阳性,10例治疗前ANCA阴性药物治疗6个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检测出ANCA,患者与健康人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结论:ANCA与Graves病本身可能无关,以及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5年12月60例初诊未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研究,并与40例健康个体对照.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研究及对照对象血清ANCA,RIA检测TPOA及TGA.结果甲亢患者TPOA与TGA阳性率均为56.7%.2例初诊未治疗患者ANCA-ⅡF(c-ANCA)阳性,TPOA阳性与阴性患者ANCA检出无差别(5.2%vs0.0%,x=1.27,P=0.2085).结论ANCA检测与TPOA无关,与甲状腺疾病本身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洪升  欧阳钦 《四川医学》1999,20(2):168-17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体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是指血清中一类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份的自身抗体。于1982年,Davis等〔1〕首先在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血管炎病人的血清中用间接免疫荧...  相似文献   

14.
戴青  鲍春德 《上海医学》2008,31(12):841-842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7月39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71.7%者有发热,69.2%者累及肺脏,58.9%者累及肾脏,51.3%者有关节疼痛,28.2%者有皮疹,23.0%者有周围神经病变,15.3%者有鼻窦炎,7.6%者有腹痛,7.6%者有听觉受累,5.1%者有结膜炎.实验室检查中,所有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均增快,5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46.1%有核周型ANCA阳性,10.2%有胞浆型ANCA阳性.经楠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缓解及续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维持治疗后,24例缓解(61.5%),6例复发(15.3%),9例死亡(23.0%).最常见的死因为感染.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异质性,肺和肾是最常受累的器官.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缓解后续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维持是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有效措施,避免感染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恙虫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恙虫病患者均行ANCA检测,同时检测肝功、肾功、心酶、血常规,对照组为其余病因引起的发热疾病50例,均行ANCA及肝功、肾功、心酶、血常规检测,分析恙虫病与ANCA的相关性.结果:45例恙虫病患者中有6例患者ANCA阳性,6例患者ALT、肌酐CK...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又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是西方国家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就是体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因此又称之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相关的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和原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疾病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患者抗中心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的检出率及意义。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CA ,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抗蛋白酶 3(PR3)抗体和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抗体。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5 8例 ,5例ANCA阳性 (8.6 %) ;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 44例 ,9例ANCA阳性 (2 0 .5 %) ;皮肌炎患者 12例 ,2例ANCA阳性 (16 .7%) ;成人Still病患者 9例 ,1例ANCA阳性 (11.1%)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 6例 ,1例ANCA阳性 (16 .7%) ;3例Wegener肉芽肿患者ANCA均阳性 (10 0 %) ;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 4例 ,ANCA均阴性。 结论 ANCA可在多种风湿病中出现 ,抗原成分复杂 ,抗PR3及MPO抗体并不能与P -ANCA和C -ANCA一一对应。某些疾病中 (如WG及RA)ANCA具有诊断或判断病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川崎病 (KD)患儿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特异性靶抗原 ,探讨 ANCA在 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法 ,测定 3 0例 KD患儿血清蛋白酶 3 (PR3 )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血清 PR3阳性 1例 ,MPO阳性 6例。3 0例 KD患儿治疗前血清 PR3阳性 1例 ,MPO阳性 2 1例 ,治疗后 PR3阳性 3例 ,MPO阳性 1 3例。 MPO阳性率治疗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两组无差异 ,且 MPO阳性与 MPO阴性的冠状动脉受损范围二者有差异。结论 :MPO是 KD的主要靶抗原 ,血清MPO阳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对诊断 KD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血管炎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小血管炎。多发生于30岁-60岁后的女性,偶尔发生在年轻人和男性。皮损为皮下结节至较大的浸润块。好发于下肢。特别是小腿后侧,亦可发生于大腿及上臂。可仅一侧小腿发生,或一侧小腿发生的结节多于另一侧,常不对称。结节有自发痛或压痛,发展慢,  相似文献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  曾小峰 《北京医学》1999,21(2):108-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