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指同身寸法定穴误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指同身寸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以患者自身手指为标准来定取腧穴的方法。它又分为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即一夫法)三种方法,多用于四肢及背部的横寸折算。古今医家多认为,手指同身寸法限于定取3寸以内的腧穴,否则取穴偏差,影响疗效。为评述前人之说,探讨手指同身寸法取穴误差、使用范围和客观量化指标,笔者随机测量了109例健康成人手指同身寸的实际长度,对有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并以下肢  相似文献   

2.
手指同身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测量调查,研究认为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体重、不同身高的手指同身寸均值有差异,临床运用手指同身寸必须严格以患者自身为依据,正确的中指同身寸法应以掌面中指第二节两端纹头为标准,而不能采用背面中指第二节指寸为依据,一夫法,拇指手法,与掌面中指第二节两端纹头长同身寸可互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随机抽样调查和测量了20岁80例(160侧)正常国人(汉族)前臂肘横纹到腕横纹间的长度和中指、拇指、横指三种同身寸长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测量结果:同一部位长度,男性>女性、右侧>左侧;三种同身寸长度比较,男女也有差异;将测量得到的肘横纹到腕横纹间长度为三种同身寸长度的倍数与针灸医籍记载比较,除二项几乎相同及一项相近以外,其余的均有出入。本研究为正常人体解剖学及针灸直寸取穴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异同。方法分别记录398名受测者拇指同身寸的长度、中指同身寸的长度、一夫法的长度、头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长度、上肢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侧横纹(腕骨与尺骨、桡骨结合处,往手臂方向的第一条横纹)之间的长度、胸腹胁部采用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之间的长度、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之间的长度、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最后用方差分析中的均数间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代表性5种骨度分寸折为1寸的长度与中指同身寸长度的比较,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之间长度与之比较无差异,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长度、胸腹胁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之间长度和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都相对较长,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之间的长度相对较短;代表性5种骨度分寸折为1寸的长度与拇指同身寸长度的比较,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之间长度和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之间的长度分别与之比较无差异,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长度、胸腹胁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之间长度和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都相对较长;代表性5种骨度分寸折为1寸的长度与一夫法折成1寸的长度的比较,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之间长度与之比较无差异,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长度、胸腹胁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之间长度和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都相对较长,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之间的长度相对较小。结论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有差异。临床定位上肢穴位时,适宜采用拇指同身寸;胸背部穴位适宜采用中指同身寸;头部、胸腹胁部、下肢穴位最适宜采用一夫法。  相似文献   

5.
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1005例调查分析赵鸿鸣,周朝玉,高耀华,王竹行,于颜草,路瑜指导王毅刚(重庆市中医研究所630013)关键词骨度,同身寸,选穴,调查统计为了验证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于1991年6月至1993年10月...  相似文献   

6.
风府,哑门穴安全针刺及与拇指同身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16具成年男尸的拇指关节的横度及同府,哑门穴安全针刺深度得出,拇指横度与风府,哑门穴安全针刺深度于正相关,并建立了他们的回归方程,用拇指同身2度量腧穴的针刺深度以比mm为单位,更能准确地反映个体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7.
临床运用简便取穴法取穴定位有较大的偏差。本文试以解放后一套统编《针灸学》教材为例,对其中简便取穴定位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例分析,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研制出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的“腧穴体表定位等分尺”,继而生成“骨度等分测量法”来替代简便取穴法,使废止传统的简便取穴法定位和手指比量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腧穴定位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腧穴的准确定位对提高针灸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太平圣惠方》所说"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因此,对腧穴定位法的研究已为许多学者所重视,并在现代临床医学应用中取得进展.关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等,但综观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的研究上,可分为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类.我们分析了自1985年以来的有关腧穴定位法的研究文献,现将其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为金标准,比较指寸定位法量取腧穴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形体健全的学生或患者63人,以厘米(cm)为单位测量3种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与6种骨度分寸的长度;再用每一种指寸的长度(单位:cm)分别测量每一骨度分寸的长度,所得出的寸数再与该骨度规定的寸数比较,即得出差异寸数。[结果]1)绝大多数人手指同身寸与骨度规定的分寸有差异。2)3种指寸测量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所得寸数均多于规定的5寸(同身寸,下同)。3)测量胸剑联合至脐、两乳头间距、肩胛骨内缘至后中线、肘横纹至腕横纹、腘横纹至外踝尖时,所得寸数与规定寸数比较,有多有少,双向波动。[结论]1)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2)尽管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但绝大多数的差异均数较小,离散度也较小,所以在取靠近骨度两端的腧穴(如靠近肘、腕、膝、踝部位的腧穴:内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等)时,仍可使用。3)若用指寸法量取骨度中部腧穴(如上下巨虚、条口、丰隆),须从骨度一端量起,量至中部则误差会积累到明显的程度,所以,此时指寸法要在骨度分寸的矫正下使用。4)取穴应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为主。  相似文献   

10.
骨度分寸经纬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灵枢·经水》对尺寸的描述可见,尺的度量当来自尺骨,应是特指人体前臂内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部位,人体其他部位的度量多以尺来折算。骨度分寸描述于《灵枢·骨度》,首载于《黄帝内经太素》,自隋代开始已将其作为取穴的标准,后世医家多据此行穴位定位。目前常用的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体表标志及简便取穴法均是源于骨度分寸定位法,对于不同定位法的误差,应当探源溯流,借骨度分寸定位法重新确定,权衡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