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探讨CSG中医证型与胃粘膜炎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CSG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CSG按中医辨证分型,并依据胃粘膜炎症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结果 150例CSG中医证型以肝胃不和证居多;胃粘膜炎症中以重度炎症居多。轻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中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5。重度CSG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比较,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比较,P<0.01。结论 CSG轻度炎症患者中以肝胃不和证居多,重度炎症患者中以脾胃湿热证居多,CSG中度炎症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中医证型分布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SG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肝胃不和型(n=38)、脾胃湿热型(n=22)、脾胃虚弱型(n=46)、胃阴不足型(n=29)、胃络瘀阻型(n=15)。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rthin- Starry银染色法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并收集患者的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相关资料,探讨CSG中医证型分布与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SG患者H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和脾胃虚弱型最高,且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白相多见于脾胃虚弱型,血管透见多见于胃阴不足型,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多见于胃络瘀阻型,且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炎症多见于肝胃不和型,中度炎症多见于脾胃虚弱型,重度炎症多见于脾胃湿热型。结论 CSG中医证型分布与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空腹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变化。方法:采集临床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病例及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液标本,用放免法检测两组血浆中GAS、MTL、SS、VIP含量。结果: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空腹血浆GAS和MTL水平明显下降,而空腹血浆SS及VIP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测肝胃不和型胃脘痛可能与空腹血浆GAS和MTL水平下降有相关性,而与SS及VIP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简称CSG)胃黏膜的活动性炎,探讨CSG胃黏膜活动性炎与中医证型、炎症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CSG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CSG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病理诊断分析胃黏膜活动性炎及炎症程度情况,探讨CSG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的相关性.结果 ①CSG胃黏膜病理检查统计中,非活动性炎比例略高.②CSG活动性炎发生率中: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相比,P〉0.05;肝胃不和证与脾胃湿热证相比,P〈0.01;脾胃虚弱证与脾胃湿热证相比,P〈0.05.③轻度CSG非活动性炎与活动性比较,P〈0.01;中度CSG非活动性炎与活动性比较,P〈0.05;重度CSG非活动性炎与活动性比较,P〈0.01.结论 ①病理诊断为CSG活动性,中医辨证多属脾胃湿热证.②CSG非活动性炎症以轻度炎症居多,而活动性炎症以重度炎症居多.由此可见,慢性炎症越严重伴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三个组:脾胃湿热组、肝胃不和组、脾胃虚弱组,另设一个对照组(健康组)20例。所有十二指肠溃疡都经胃镜确诊,十二指肠溃疡与健康对照均进行^14C尿素呼吸试验,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期溃疡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70%,肝胃不和型50%,脾胃虚弱型42.9%。十二指肠球腔变形例数所占的比率:脾胃湿热型33.3%,肝胃不和型54.5%,脾胃虚弱型64.3%。Hp感染阳性率:脾胃湿热型93.3%,肝胃不和型77.3%,脾胃虚弱型67.9%,对照组50%。[结论]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溃疡分期、Hp感染问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符合PLGC诊断标准的151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PLGC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PLGC中胃络瘀血证所占的比例最高(30.47%),其次是胃阴不足证(25.83%)、肝胃不和证所占的比例最低(8.61%)。(2)PLGC中各证型Hp感染阳性例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其他证型>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其中,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血证感染率最低,且和其他证型有明显的差异,剩余证型中肝胃不和证和脾胃湿热证感染率偏高,和脾胃虚弱证有显著差异。结论 胃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胃B超显影剂实时观察80例患者和12例健康自愿者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其中80例F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及脾胃湿热型。结果脾胃虚弱型的GET1/2、ACF、ACA及MI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和健康自愿者(P<0.05,P<0.01)。结论FD的3个证型中,脾胃虚弱型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新胃俞"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动素(motilin,MTL)的影响。方法选用符合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的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50例,分为药物组和针刺组,药物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针刺组选择"新胃俞"穴进行针刺,在针刺和给药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中GAS、MTL的含量。结果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血浆中GAS、MTL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针刺后二者的含量接近于健康组。结论针刺"新胃俞"对于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GAS、MTL等胃肠激素的释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像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提高临床对CAG辨证的准确性。方法 对CAG现代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建库-2022年8月1日涉及CAG中医辨证分型及胃镜像描述的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CAG患者的中医证型、胃镜像等信息,整理数据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纳入合格文献10篇,纳入有效病例1 562例,涉及中医证型5种。中医辨证分型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胃镜像检出率以黏膜白相最高,为47.38%。黏膜白相以脾胃虚弱证检出率最高,黏膜粗糙、充血、水肿、颗粒增生、血管显露、结节隆起均在胃络瘀阻证中检出率最高;黏膜出血、糜烂以脾胃湿热证检出率最高;皱襞变平、黏膜灰白色以胃阴不足证检出率最高;胆汁反流以肝胃不和证检出率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与部分胃镜像具有相关性,基于胃镜像的CAG中医辨证规律总结如下:镜下出现黏膜白相、皱襞变平,考虑为脾胃虚弱证或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兼见黏膜灰白;镜下出现胆汁反流,考虑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多兼见黏膜充血、水肿,脾胃湿热证多兼见黏膜糜烂;镜下出现颗粒增生、结节隆起,考虑为胃络瘀阻证。  相似文献   

10.
袁士良教授在辨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常以整体辨证结合“清化”论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其中以脾胃湿热证最多见,脾胃虚弱证次之,二者相兼者亦多见,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少见,其中各个证型均可兼夹胃络瘀血证.治疗以清化论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治疗该病的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或二者合方加减治疗相兼病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对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各30例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抗Hp治疗,14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3个证型对三联疗法根除Hp效果的影响。结果脾胃湿热型Hp根除率为93.3%,肝胃不和型Hp根除率为86.7%,脾胃虚弱型Hp根除率为66.7%;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两型根除率与脾胃虚弱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两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影响Hp的根除,三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根除Hp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虛、气阴两虛;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虛、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三联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以指导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肝胃不和证型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向湿热转变的规律,三联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降饮在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前后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etive intestional peptide,VIP)及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的变化,探讨VIP、MTL在RE中的发病机制及疏降饮治疗RE患者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选择30例符合肝胃不和型RE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疏降饮治疗组,并在疏降饮治疗组治疗前、后根据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评分;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疏降饮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血浆VIP、MTL含量。[结果]疏降饮治疗组治疗后、健康对照组分别与疏降饮治疗组治疗前比较,血中VIP明显降低(P〈0.01)、MTL明显增高(P〈0.05);疏降饮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主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疏降饮治疗组治疗肝胃不和型患者,临床症状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为73.33%,总有效率达86.67%;胃镜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达66.67%,总有效率达83.33%。[结论]肝胃不和型RE患者的发病与VIP含量的升高、血浆MTL含量的降低有关;调节VIP分泌减少、MTL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胃肠运动、收缩食道下括约肌,防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可能是疏降饮治疗肝胃不和型RE的作用机制之一;疏降饮治疗肝胃不和型RE患者疗效可靠,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的中医常见证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方法:搜索阅读慢性胃炎证型分布相关的大量医学期刊文章,对其中证型分布归类总结,找出所占比例较大的证型即主要常见证型。结果:肝胃不和型在慢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余主要常见证型是: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不足型。  相似文献   

16.
儿童轻度铅中毒症状、体征分析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探讨有效的中医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儿童轻度铅中毒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该病的中医临床证型。结果①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可见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多话、胆怯易惊、多动、睡眠不宁、头晕或头痛、攻击行为、孤僻交流困难、学习困难、反应迟钝等。②儿童轻度铅中毒的证型可见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肺脾气虚、肝肾阴虚、无症状型等。结论①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临床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多话;次要症状为胆怯易惊、多动、睡眠不宁、头晕或头痛、攻击行为等。②肝脾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为儿童铅中毒的主要证型,肺脾气虚、肝肾阴虚、无症状型为其次。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中医证型的吞酸证食管压力测定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食管压力测定的方法研究吞酸证的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特点。对47例吞酸证进行辨证分型,肝胃不和型占48.9%;脾虚型占12.8%;肝郁脾虚型占38.3%。结果吞酸证食管动力异常以低动力出现率最高;高动力出现率最低,且都出现在肝胃不和型;动力不协调主要出现在肝郁脾虚型和脾虚型。提示吞酸证的病理机制与食管动力改变有关。食管动力异常以低动力为主,个别实证患者有高动力的表现,动力不协调主要出现在脾虚表现的证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胃肠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肝郁气滞证、肝气乘脾证和脾胃虚弱证三种中医证型的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5-HT的浓度,比较血清5-HT浓度在三个证型中的变化。结果肝气乘脾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血清5-HT的浓度升高显著,且肝气乘脾证有高于脾胃虚弱证的趋势。结论5-HT有可能成为IBS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