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朝晖  熊剑 《广东医学》2013,34(2):323-325
目前,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方法比较多,如阿片类、非甾体类药物,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外周神经阻滞等,但是其使用及效果各有局限性。对于骨科患者来说,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极其必要的,但是术后疼痛极大地阻碍了患者功能锻炼及康复。国内外许多专家主张将术后疼痛作为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同起来的"第五生命体征",应予及时正确的处理。良好的术后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中起着关键的  相似文献   

2.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是患者的最大痛苦,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研究证明,有效的镇痛可以防止患者焦虑烦躁,还可以减少术后应激反应,促进组织创伤后修复,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呼吸和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方法:本组90例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30例。 A组:围手术期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未给予静脉止痛泵( PCIA);B组: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给予PCIA;C组:术后给予PCIA。记录各组患者于术后不同时段(2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患者静息时疼痛程度;术后3天内的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调查;术后3天、7天及14天患肢被动活动度。结果:(1)A组与B组术后不同时段静息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肢体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别,但优于C组。(2) A组吗啡用量低于B组和C组。(3)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不同镇痛方式在腰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该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75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24例,腰椎管狭窄15例,腰椎骨折32例,腰椎其它4例,同时随机分为3组(A组为超前镇痛组,B组为PCA+术后镇痛组,C组为超前镇痛组+PCA+术后镇痛组),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2 h、6 h、12 h、24 h、72 h)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评估不同镇痛模式在腰椎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2 h,A组与B组间P>0.05,而C组与其他两组间均为P<0.05,说明术后较短时间内多模式镇痛效果较其他两种镇痛模式均好;术后6 h,3组间均为P<0.05,可见PCA与术后镇痛的效果较超前镇痛较好,而多模式镇痛较前者更好;术后12 h,C组与B组间P>0.05,而A组与其他两组间均为P<0.05,得出超前镇痛与多模式镇痛均较术后常规镇痛效果好;术后24 h与术后6 h的结果类似;术后72 h,3组间均为P>0.05,所以各组间的镇痛效果类似。结论术后6 h内不同的镇痛模式效果类似,在12 h、24 h、72 h等时间段中,超前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与术后镇痛组效果类似,但是联合镇痛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更好的恢复,所以我们推荐常规使用联合镇痛模式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围手术期患者对疼痛的自我感受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择骨折需行内固定治疗病例200例,其中入院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100例为实验组,入院后按骨科传统常规管理100例为对照组。采用(NRS)和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PRS-R)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结果,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以及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的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及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个体化疼痛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及满意度,并记录止疼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痛药使用率为6.67%,远低于对照组的21.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有助于创伤骨科患者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睡眠,减少止痛药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给很多患者带来痛苦,特别上肢手术,患者肢体活动不足会引起软组织和肌肉萎缩、肌肉功能退化、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围术期上肢手术疼痛治疗,可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的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其目的 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单一药品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本文对骨科上肢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概念、疼痛评估方式、各种治疗方式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期待对围术期骨科上肢手术疼痛治疗提供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骨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将110例于我科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围手术期多模式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镇痛药物。记录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整个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于术后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术后24h、术后48h试验组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2h、术后24h、术后48h试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药物的应用能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并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塞来昔布在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骨关节手术后应用塞来昔布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CA)多模式镇痛和传统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骨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多模式镇痛组术后使用经静脉用镇痛泵(芬太尼0.02 mg/h),术后当天至第5天每天口服塞来昔布400 mg,第6天起改为200 mg/d连续8 d; PCA组术后仅使用镇痛泵另予以安慰剂。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生命体征、芬太尼和塞来昔布的副作用情况(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睡眠评分、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全套、出院时患者满意度和出院后1月时电话随访患者确定慢性疼痛发生率。 结果:术后除0~4 h和4~8 h外,多模式镇痛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CA组(P<0.05)。术后8~12 h,12~16 h,16~20 h时间段芬太尼用量及术后0~12 h, 0~24 h, 0~36 h芬太尼阶段性使用总量均明显少于PCA组(P<0.05)。患者的睡眠评分明显优于PCA组(P<0.05),满意度评分和出院1月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好于PCA组(P<0.05)。多模式镇痛组与PCA组在阿片类药物和塞来昔布的副作用事件发生率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骨关节手术后塞来昔布结合PCA多模式镇痛明显优于术后单纯PCA镇痛。多模式镇痛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改善患者睡眠,提高其住院满意度及降低出院慢性疼痛发生率,不影响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阐明其用于唇裂修复术患儿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60例行唇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地佐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每组20例。罗哌卡因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于手术切皮前给予0.25%罗哌卡因1.5mL行眶下神经阻滞,地佐辛组患儿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地佐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于术毕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1,罗哌卡因组患儿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麻醉和手术时间;记录苏醒、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发生率、有无喉和支气管痉挛;记录术后2、4、6、8、12和24h CRIES 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年龄、体质量、麻醉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模式镇痛组和地佐辛组患儿苏醒、拔管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P < 0.05),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未发生喉及支气管痉挛。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2h CRIES评分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地佐辛组患儿术后4h CRIES评分较术后2h有所升高,罗哌卡因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4h CRIES评分低于地佐辛组(P < 0.05);多模式镇痛组患儿术后6h CRIES评分仍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罗哌卡因组患儿术后6h CRIES评分较术后4h时有所升高,但与地佐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8、12和24h CRIE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模式镇痛组患儿心动过速发生率最低,使用镇痛药例数最少,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延长患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唇裂修复术患儿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超前+多模式镇痛对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髋部骨折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的老年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应用入院后即刻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口服塞来昔布+术后再次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术+术后口服塞来昔布+自控静脉镇痛方案,对照组应用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方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T0、T1、T2、T3、T4、T5(分别为入院后即刻、镇痛实施后1 h、4 h、术前当日早晨、术后4 h、术后1 d)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检测相应时间点的PGE-2,IL-6,IL-10浓度,记录镇痛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止痛泵追加次数、地佐辛用药次数;记录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在T1、T2、T3、T4、T5相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PGE-2,IL-6及IL-10浓度比较,在TI至T5不同时间点的浓度均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试验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相应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镇痛出现的呕吐、恶心、头晕、嗜睡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止痛泵追加的次数及地佐辛用药例数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等待时间T(40.12 ±6.73)h与对照组(44.93±12.8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前+多模式镇痛方法,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提供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3-12骨科围手术期患者96例实施镇痛(术前超前镇痛、术中鸡尾酒疗法局部镇痛、术后镇痛)的临床资料、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功能锻炼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结果96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最高4分,最低0分,平均0.76分,术后最长住院天数9d,最短1d,平均4.3d;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锻炼,且围手术期少有疼痛感,睡眠等生活质量佳。结论骨科围手术期镇痛,可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进行功能锻炼时间早,术后恢复较快,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减轻了医护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镇痛的方法与帕瑞昔布镇痛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7—12月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共82例。分为空白对照组35例、单次注射帕瑞昔布组27例和两次注射帕瑞昔布组2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5d进行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Score,VAS)和生活质量评分(activityofdailyliving,ADL),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单次和2次注药组在术后1、3、5d时的疼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d两次注药组疼痛程度低于单次注药组(P〈0.05),术后3d、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两次注药组在术后1和3d时好于单次注药组(P〈0.05),术后5d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对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镇痛有良好的效果;术后1d注药使用2次,以后2d各使用1次,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一类可由患者预先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给药量以减轻其疼痛的镇痛药物递送系统.静脉自控镇痛技术是PCA技术中研究和应用最久的,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高风险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更为优越,而在上肢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PCA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应用PCA技术时,应当尽量避免准备过程和PCA设备程序设定中的错误操作,这将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并将PCA不良反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术前超前镇痛组)、B组(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C组(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D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0例。比较4组术后2,4,12,24,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疼痛程度,比较4组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复苏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随时间延长,4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均呈升高趋势,C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最少,D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最多,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LACC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组变化幅度最小,D组变化幅度最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4组MAP和HR均高于切皮前,C组MAP和HR显著低于A、B、D组,A、B组MAP和HR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控制疼痛,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围术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否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入选60位在全麻下行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前1 d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F组和对照组, 切皮前15 min和6 h后分别给予F组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 对照组脂肪乳剂5 mL静脉注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术前、术后4 h和24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PGE2和TNF-α的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2, 6, 12, 24和48 h疼痛的数字等级评分(NRS)、芬太尼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电话随访术后2至12个月期间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结果: 术后2, 4, 6, 12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 20%, 15%, 10%, 平均疼痛强度分别为0.77, 0.57, 0.28, 0.18。F组术后2, 4, 6和12个月时疼痛的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7.758, P=0.007), F组术后2, 4和6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个月时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4 h和24 h两组患者血浆TNF-α的浓度无差异(F=0.530, P=0.470), 但F组血浆PGE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5.646, P=0.021)。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异常出血、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减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围术期100 mg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以循证医学依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为目的,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理念。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贯穿于住院前、围手术期及出院后,强调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恢复的一大因素,不仅影响术后住院天数,同时也会影响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因此,充分止痛是快速康复计划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口服营养的必要前提,能够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目前多推荐使用多模式镇痛(MMA)。本文主要讨论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以及多模式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意义,阐述了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其他辅助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