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原有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难以有效解决不断增加的医患纠纷带来的压力,亟须为医患纠纷寻找一条新的化解出路。2011年年中,上海市全面推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本文将从组织架构和操作流程等不同角度分析该制度的特点,并对其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何让患方树立对人民调解的信任;如何平衡情、理、法;如何让医责险对接人民调解;如何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足够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2.
《开卷有益》2014,(4):5-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针对医患纠纷比较突出的情况,引人人民调解机制,强调调解优先与调解自愿相结合。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调委申请调解;患方当事人单独申请调解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医患纠纷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医患双方对协商解决医患纠纷方式的认知、选择意愿,协商解决方式的利弊等,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这一机制的措施和建议,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个区37家医疗机构和124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37家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在2007年和2008年度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医患纠纷数量分别占89.5%和90.1%;医患双方大多倾向于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纠纷;30家医疗机构表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而采用协商解决的方式;23家医疗机构认为协商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患方存在无理要求;62.1%的患者选择协商解决医患纠纷,41.1%患者选择理由主要为省时便利;患者方认为协商处理医患纠纷的弊端主要有信息不对称、可能被蒙蔽。结论:当前医疗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还是协商解决,应加强对医患纠纷协商解决的机构建设,完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民调解机制解决医患纠纷的合理性及效益性分析,探讨解决医患纠纷的新途径,以便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中立第三方参与调解是一种新的解决医患纠纷的方法。本文分析目前我国现行医患纠纷解决途径存在的利益问题,进而提出中立第三方化解医患纠纷的优势及其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论医疗纠纷及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患者时医生期望值过高,加之新闻媒体等外界因素的不当介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受到广泛关注。医疗机构应加强自身的医德建设,目前在一些地区实施的第三方纠纷调解机制是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医患纠纷成因的多角度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并引入第三方调节机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医患纠纷成因的多角度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并引入第三方调节机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协商解决的机构设置和处理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解决办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30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处理医患纠纷的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状况、2007和2008年度医疗机构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医患纠纷的数量、医疗机构对协商处理医患纠纷的认知等。结果 30家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共配置工作人员63人,其中15家(50%)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30家医疗机构在2007和2008年度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医患纠纷数量分别占88.5%和90.1%。发生纠纷时,有24家(80.0%)医疗机构愿意通过协商解决;25家(83.3%)表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而采用协商解决的方式;21家(70.0%)医疗机构选择依双方妥协后意见确定赔偿数额;29家(96.7%)选择书面形式订立协议,21家(70.0%)由医疗机构拟订协议内容。结论医疗机构设置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患纠纷协商解决的机构建设,完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协商解决的机构设置和处理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解决办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30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处理医患纠纷的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状况、2007和2008年度医疗机构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医患纠纷的数量、医疗机构对协商处理医患纠纷的认知等.结果 30家医疗机构均设置了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共配置工作人员63人,其中15家(50%)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30家医疗机构在2007和2008年度通过协商方式解决的医患纠纷数量分别占88.5%和90.1%.发生纠纷时,有24家(80.0%)医疗机构愿意通过协商解决;25家(83.3%)表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而采用协商解决的方式;21家(70.0%)医疗机构选择依双方妥协后意见确定赔偿数额;29家(96.7%)选择书面形式订立协议,21家(70.0%)由医疗机构拟订协议内容.结论 医疗机构设置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患纠纷协商解决的机构建设,完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温岭市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引入人民调解和保险理赔机制,运用第三方介入的方式来处理医疗纠纷。本文介绍了运行一年来该机制显示出的优势,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解决医疗纠纷途径困境的分析,介绍浙江宁波、温州引入中立第三方调解机制解决医疗纠纷的实践,明确“第三方”机构设置在司法行政部门、引入医疗保险理赔机制,明确“第三方”介入运作机制,对“四方合作”共同处置医疗纠纷、打击“医闹”有明确规定。指出其对维护医疗卫生工作秩序的积极意义,并进一步思考其损害患方利益的可能性,以期不断完善和改进医疗纠纷处置的实践和探索,更有效解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设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的法律渊源分析,以及对第三方调解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阐释,说明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合法性,以及运行的法律依据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顺利运行,为医患纠纷的和谐解决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病院与综合医院医疗纠纷原因的异同,以便于因地制宜地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海南省安宁医院及海口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安宁医院的医疗纠纷中门诊投诉比例为15.15%,同期海口市人民医院的医疗纠纷中门诊投诉比例为59.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投诉人员性质比较:海南省安宁医院以患者家属投诉为主,海口市人民医院以患者本人投诉为主,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2,P〈0.05)。常见医疗纠纷原因:海南省安宁医院以工作责任心不强为主,海口市人民医院以服务态度与沟通欠佳为主,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5)。结论精神病院与综合医院的医疗纠纷原因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二者的就医环境和患者的疾病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15.
第三方调解机制已成为医疗纠纷处理的新模式,在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倍受关注,逐渐成为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机制。本文阐述了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概念并通过分析参与医疗纠纷处理中包括医患双方、第三方调解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医疗责任承保公司、新闻媒体等因素,得出只有相关参与因素严格履行相应的义务,才能保护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强化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公信力、强制力和人员、设施、资金的长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泽洪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114-115,132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本身具有的中立性不会自动实现,从伦理角度看,保障其中立性须从三方面入手:其一,走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中立的伦理误区:走出个人情感偏私的伦理误区,解决对纠纷事实偏见的伦理误区;其二,遵循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中立的伦理原则:回避原则、对抗原则、调解公开原则;其三,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中立的伦理对策:调解独立于行政,调解独立于媒体,调解人员独立于调解机构,调解人员异地选拔,调解人员的身份保障,调解人员惩戒制度,调解人员同医院的适度阻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政策对于县级医院医护人员医技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分析4家受援县级医院医护人员支援前后的医技水平的变化差异,分析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政策对医护人员医技水平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因素的探讨。结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政策可以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医技水平,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立足于浦东新区各二级综合性医院信息化现状与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和上海市卫计委发布的相关标准,在浦东新区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软硬件配置的标准基础上对投资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办法中就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规定仍有争议,主要集中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中立性、医院自主权限制和医疗纠纷的仲裁等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抛砖引玉,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希望该规章在实施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效用,缓解紧张的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输血前体检标本转接体会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输血前体检转接标本20064例中选取200例,对实施分类管理前后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转接;分类组患者100例,进行分类性转接,对转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类组患者发生感染医护人员比例、医疗纠纷发生比例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输血前体检血液标本进行分类转接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感染比例、医疗纠纷发生比例,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减少错误和危险的发生,对患者和临床医生均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