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陈前  田斌  张正球  唐明亮  吴锋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10-1312
目的观察异地江滩钉螺迁入仪征新涨滩后的生存、繁殖和螺口消长动态变化,为江滩现场螺情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鄂、赣、皖和仪征本地江滩钉螺,在室内作适应性饲养数天并作雌雄配对后放入现场滩地特制的螺笼内饲养,定期观察其钉螺的生存、繁殖和螺口消长变化。结果鄂、赣、皖3地江滩钉螺迁入新涨滩地后的越冬死亡率为15.96%~21.74%,年生存率在21.33%~30.38%之间;三地钉螺与本地对照生殖腺发育正常,呈现明显的季节和周期变化特征;产卵高峰期在3~5月间,其中鄂、赣、皖三地钉螺比本地对照的产卵高峰有所推迟(约15d左右),而产卵数、螺卵孵化率和年增殖倍数与本地对照钉螺间均无显著差异(χ2=0.11820、0.62540和1.38699,P均〉0.05);同时在长江汛期实验滩地水域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6次(68只)。结论鄂、赣、皖三地钉螺迁移至仪征新涨滩地后均能生存和繁殖并受着外来钉螺随漂浮物侵袭滩地的威胁,但在短期内不会构成滩地螺情的迅速蔓延。提示今后加强新涨滩地的螺情监测,防止外来钉螺侵袭并对现有密度较高的有螺滩地,强化灭螺措施确保灭螺质量依然是关键,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张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952-953
近年我们在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区对疫区钉螺生存繁殖能力进行了现场及实验室观察,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清河采油厂区无污染养鱼池为实验现场,有人常年看护。试验用钉螺取自长江荆州段江滩。采集当年生、发育正常的活跃钉螺雌雄各半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方法与预警点。方法根据钉螺的生态学及扩散规律,建立重点数据的预警点,以此制订监测方法。结果监测方法:螺情监测、病情监测及水文监测。预警点:①流速,江阴鹅鼻嘴段的江中流速低于1.9m/ds。②潮位,低潮位达到白水滩最上端。③潮位差,潮位差低于0.5m。④漂浮物,在长江河口段发现漂浮物上有钉螺。⑤钉螺,在长江河口段发现钉螺。结论在长江河口段苏南沿江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是水文监测。  相似文献   

4.
张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52-953
近年我们在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区对疫区钉螺生存繁殖能力进行了现场及实验室观察,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清河采油厂区无污染养鱼池为实验现场,有人常年看护。试验用钉螺取自长江荆州段江滩。采集当年生、发育正常的活跃钉螺雌雄各半备用。1.2方法实验用铁丝笼大小为100cm×33cm×33cm,孔眼1cm×1cm,螺笼内壁衬普通化纤涂塑窗纱及100目/英寸尼龙绢纱,留一33cm×33cm笼盖等密封,可防钉螺和螺卵逃逸丢失。取池边带植被泥10cm厚铺于笼底,每笼放养100只钉螺(雌雄各50只)。操作方法为将钉螺均匀放置在螺笼内泥上,以细铁丝密封笼盖,在池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长江武汉段沿岸钉螺螺情分布特点,为制定精准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长江武汉段沿岸钉螺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江岸、流行类型和环境的钉螺螺情.结果 50个调查环境中94%发现有钉螺,查螺63934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有螺框出现率1.62%,捕获钉螺2259个,钉螺密度0.035个/0.11 m2...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能否在输水干渠途径的山东微山湖区生存繁殖,形成新的有螺区。方法 采用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和试验室光镜、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济宁设点对疫区钉螺生存繁殖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放养在湖区的钉螺3、6、9、12、15和18个月后死亡率依次为14.29%、35.33%、83.33%、95.18%、98.84%和100%,每只雌螺平均产卵量为15.95个,孵化率32.50%,但幼螺在150d内死亡,电镜观察旅居济宁6个月(越冬)的成螺雌雄生殖腺,见其萎缩,生殖细胞减少、精于变性,从而导致生殖机能减退。结论 旅居济宁的钉螺由于受当地温度、土壤等因素影响,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形成新的有螺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武汉市现有螺点和历史螺点的各项螺情指标,探索螺情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武汉市863个历史及现有螺点的螺情数据资料,建立螺情资料空间数据库。使用Arcmap10.2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块,对2017年螺情监测的活螺密度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热点分析。结果 武汉市现有钉螺环境分布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中心在武汉市西南面东荆河区域(蔡甸区、汉南区);现有螺点和历史螺点植被类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历史螺点现在环境类型和历史环境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现有螺点的现在环境类型与历史环境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螺分布具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z= 14.386 223,P<0.001),钉螺分布呈聚集模式。钉螺分布热点在武汉市西南角东荆河区域(蔡甸区、汉南区)以及长江沿线散在分布。冷点集中在滠水近长江段东面区域(黄陂区)以及府河沿线。结论 植被类型和环境类型改变可能对现有螺点钉螺密度减少、消除,转化为历史螺点的过程有影响;武汉市钉螺分布具有地域聚集性且热点分布于东荆河流域以及长江沿线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评估长江江滩钉螺能否通过长江水流扩散进入长江河口段苏南区域. 方法 开展长江流速和流向测定,潮位和涨潮速度观察;进行不同流速下钉螺从漂浮物上脱落试验;对白水滩高程测定,计算江水淹没芦苇滩天数. 结果 江阴鹅鼻嘴段的流速均在2m/s以上,钉螺在1.951 m/s以上脱落比较明显;长江河口段苏南区域流速在1.9m/s以下;在最低潮位流速最大,长江水顺流而下,涨潮时流速减小,流向与与主流向形成夹角,直至成为反方向逆流;张家港闸观察点2007年度潮位最高值5.98m,平均2m以上,潮位差最大3.31m,平均2m以上;低潮位时,潮水在坡度0.0042~0.0014.江滩上的涨潮速度为25m/h,在高潮位时,潮水在坡度0.0085~0.0086.江滩上的涨潮速度为88m/h;全年高潮位超过白水滩淹没芦苇滩的时间330d,低潮位超过白水滩7d(其中淹到芦苇滩2d). 结论 江阴鹅鼻嘴段的高速水流是长江下游拦截钉螺的天然屏障;潮水顶托可能将残存的钉螺卷入江水;持续的大水可能会成为上游钉螺进入长江苏州段的最大隐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能否在输水干渠途径的山东微山湖区生存繁殖 ,形成新的有螺区。 方法 采用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和试验室光镜、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在济宁设点对疫区钉螺生存繁殖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 放养在湖区的钉螺 3、6、9、12、15和 18个月后死亡率依次为 14 .2 9%、35 .33%、83.33%、95 .18%、98.84%和 10 0 % ,每只雌螺平均产卵量为 15 .95个 ,孵化率 32 .5 0 % ,但幼螺在 15 0d内死亡 ,电镜观察旅居济宁 6个月 (越冬 )的成螺雌雄生殖腺 ,见其萎缩 ,生殖细胞减少、精子变性 ,从而导致生殖机能减退。 结论 旅居济宁的钉螺由于受当地温度、土壤等因素影响 ,难以正常生存繁殖 ,形成新的有螺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模拟观察湖沼型钉螺迁徙水网地区8年生存和繁殖情况,探讨湖沼钉螺在水网地区是否具有持续的生存繁殖能力,为血吸虫病防控中钉螺异地迁徙中的螺点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安徽贵池野生钉螺,按照雌雄各25、50、100、200、400、800只的剂量,于2010年11月25日随机放养于专建的4 m2/池的钉螺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在高原峡谷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在西甸和新庄两个行政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化疗、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观察和考核防治效果.结果 西甸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6.43%和1.68%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8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68.11%、79.44%、84.14%、85.32%、72.22%,2008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新庄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分别由2006年的3.45%和0.49%下降到2011年的0.00%,2007年起没有发现新感染病人和14岁以下病人,2008年以来没有发现家畜血吸虫感染;2011年的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等螺情指标分别较2006年下降76.60%、19.51%、64.10%、63.80%、74.23%,2007年以后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鹤庆县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效果良好,防治成绩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畜感染率和钉螺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和2001~2011年查灭螺、查治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尚有钉螺面积96.3273万m2,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03%。2001~2011年鹤庆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6项指标无相关性,但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钉螺自然感染率存在相关关系。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钉螺面积、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感染率等4项指标无相关性,而血吸虫病家畜感染率与活螺平均密度、阳性钉螺面积、感染螺平均密度等3项指标有相关性。2001~2011年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与家畜感染率无相关关系。结论对血吸虫人畜感染率与螺情指标的相互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于指导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畜病情资料、螺情资料、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了人畜查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便民路和机耕道、整治沟渠、建沼气池、新建供水工程、购机补贴、建血防林、下湿田改造、水改旱和鱼塘灭螺等综合治理项目。结果 2007-2012年该县血防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各年均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发生,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4%-0之间,2011、2012年连续2年为0,与2007年人群感染率相比各下降100%;各年均无病牛发生,耕牛感染率均为0;各年阳性螺数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2007年的0.06%下降到2012年的0.05%,下降幅度为16.67%,但实有钉螺面积由2007年的15.84 hm2回升到2012年的52.12 hm2。结论 2007-2012年该县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整体推进良好,实施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但也应注意到该县实有钉螺面积的控制还存在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ccording to the modulation of three-gorge-reservoir water level, the two observation spots were established at Gaoyang Town and Jianshe Village in Xingshan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oncomelania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Our one-year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most settled oncomelania died between June and August in the year and only a few of them survived the winter. The oncomelania hupensis’s survival rate in group I,II,III settled in Gaoyang Town was 10 %, 1 %, 0 %, respectively, and the oncomelania Sichuan’s 12. 5 %, 22. 5 %, 13. 5 %. The rates obtained from spots in Jianshe Village is 0 %, 2 %, 0 % and 9. 5 %, 19 %, 3 %,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 of oncomelania Sichua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ncomelania hupensis in the two spots. After draining the feeding pools, the soil samples were harvested and used for egg-hatching. The numbers of eggs that hatched in group 1, II in Gaoyang were 1 and 2, respectively. The young oncomelania were found in each spot pool after the drainage, suggesting that the local condition is favorable to the oncomelania and the mating season of each group oncomelania is from April to August with the most active mating time being from May to June.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Premier fun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94-S-17).  相似文献   

15.
近代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流行变迁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近代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及血吸虫病流行的研究,认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河、湖泥沙淤积、围垦等因素,天然调蓄防洪能力在下降,使得洪水灾害在近几个世纪一直呈上升趋势,长江洲滩成为钉螺保存地及扩散源,使中下游流域内血吸虫病难以被消灭,而山丘型钉螺则由于残留环境地势复杂,也难以彻底消灭,因此,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危害在本世纪以来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160 m和180 m水位高程,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用间接凝血试验(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当地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实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57人,未发现阳性,发现1例正在治疗的病例(血清抗体和病原学检查阴性);1989-2003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例9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性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09~2011年,在湖南、湖北2省3个典型的湖沼型地区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5个乡镇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家畜饲养方式、垸内外钉螺分布及洲滩野粪污染、水体感染和人群疫水暴露状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累计调查村民9297户50857人次、家牛564户4077头次、垸内外钉螺面积11599.12hm2.垸外有螺洲滩野粪污染和水体感染状况14处130.73hm-1,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与家畜、野粪、垸外钉螺及水体阳性率、疫水暴露率均有明显相关关系(P均〈0.01),复回归方程Y人群感染率=0.424+0.242X家畜感染率+0.049x疣托暴露率。人群疫水暴露率、暴露程度及感染率受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5~60岁疫水接触频率较高的农民、渔牧民和樵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职业群(P均〈n05)。结论家畜传染源和疫水接触频率较高的职业人群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流行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高危易感人群的监控,对湖沼型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