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了解长春市960名中学生心肺复苏认知状况,为提高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培训工作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长春市3个学校共960名中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及回收,了解长春市中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0.6%的中学生知道心肺复苏术,但是参与过心肺复苏系统培训的学生仅占27.1%.长春市中学生心肺复苏态度平均得分为(26.15±6.56)分,有较好的态度;知识平均得分为(32.89±12.47)分,低于及格水平.中学生更愿意对自己亲近的人实施两项急救操作.结论 长春市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较低,缺乏系统的心肺复苏理论结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非临床医学专业CPR急救技能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中开展CPR急救技能教学的方法.方法:参加cPR急救技能培训的非临床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6人,先进行培训前调查,再进行理论教学及在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进行初级CPR实践操作,随后再次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急救知识缺乏,但通过培训学生CPR和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显著改善,并能掌握一定的CPR急救技能.结论:在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中开展CPR急救技能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陶蓉 《大家健康》2016,(3):227-228
目的:研究对护理人员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内科的护理人员20人,然后对其进行知识培训,使上述20名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的具体方法,将这种管理方法应用于急诊内科中,比较在对护理人员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前后心肺复苏效果.结果:从研究结果看,在对急诊护理人员实行六西格玛管理之后,心肺复苏的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呼吸道通畅判断时间均较实施前短,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实施前显著高(78.49%vs60.89%).所以可以说明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还能改善患者的基本情况(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通畅判定时间).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急救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所以,研究证明,值得广发应用于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急救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04级、2005级本科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临床医学专业42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媒体及人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培训前,学生中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不足7%,经过短期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学生的人数超过95%.结论 多媒体教学及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心肺复苏知识问卷调查表对盐城市3000名社区及农村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为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教提供参考。结论社区及农村居民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低,被调查者所在社区、乡镇及农村居委会未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教育。提示社区及农村居民缺乏心肺复苏知识,未能对突发猝死的病人实施及时救护。因此,应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以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救护工作,降低因突发意外事件导致猝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并比较不同人群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常识的掌握程度,探讨不同人群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方法 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设计调查表,调查企事业单位职工、大学本科学生、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各300人的不同人群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常识的掌握并打分比较.结果 在1 200名被调查者中,有参加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愿望者共727人,占60.6%;既往参加过类似急救知识培训者共80人,占6.7%,其中大学本科学生普及愿望最高,企事业单位职工已参加相应急救知识培训者最多.知道"120"电话者共799人,占66.6%;能正确说出呼叫急救电话时应首先向医护人员说明问题者共847人,占70.6%,均以企事业单位职工知晓率最高.知道心肺复苏的适应证者共325人,占27.1 %;知道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最好立即现场急救者共1 103人,占91.9%;能正确判断呼吸停止者共428人,占35.7%;知道最常用开放气道方法者共187人,占15.6%;知道在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术者应该如何吸气者共130人,占10.8%;知道触摸颈动脉搏动来判断心跳停止者共467人,占38.9%;掌握心外按压推荐频率者共44人,占3.7%;掌握心外按压需要的幅度者共28人,占2.3%;知道心外按压正确位置者共74人,占6.2%;掌握成人心肺复苏时心外按压次数和人工呼吸次数比例者共24人,占2.0%.而上述11个关于心肺复苏具体问题4组人群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所有被调查人员的最后平均得分为9.03±3.624,大学本科学生组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组、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前两者得分高于后两者(P<0.05);而关于心肺复苏的问题4组人群得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4组人群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应不分人群加强培训,而对高中以下学生尚需同时加强心肺复苏相关普通急救常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60例心脏骤停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急救护理程度,观察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开展急救护理程序,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存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慧 《吉林医学》2015,(5):1029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抢救的6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31例,按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枪救)与观察组(31例,优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化护理流程后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流程的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流程,可改善抢救工作的急救效率,提高医院心肺复苏效果,为抢救急诊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某985高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知识知晓现状及施救意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某高校新生军训中1595名大一及大二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偏低,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基础技能知识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AED基础技能培训前与培训后在现场第一目击者反应、判断心脏骤停的基本方法、CPR具体操作、AED具体操作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知识掌握情况比未接受培训好;男生、医学生、知晓急救保护法的调查对象表示更愿意对陌生人施救(P<0.01);大学生不愿意对陌生人施救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信心、担心没有资格、造成二次伤害、不会做以及缺乏法律保护,非医学生更担心自己不会做和被传染疾病(P<0.05)。结论 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较差,接受过急救培训、急救知识技能及格、知晓法律保护是大学生急救意愿的促进因素。向大学生普及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是重要且必要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方法:采用现场会议、示范、宣教等方法对龙岗区7个社区进行CPR急救知识的推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宣传、示教使70%~90%的被调查人员了解CPR急救相关知识;50%以上熟悉人工呼吸的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community. This may lead to improve the programs, commitment to students and staffs by taking feedback. These activities are aimed at producing changes in the community.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as intervention program during Family Health Exercise (FHE) about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people related to health in a village of eastern Nepal. METHODS: During FHE, health education was given by the 3rd year medical students to the head of the 30 families. The neighbour 30 families were taken as control, where no health education was giv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6 months. RESULTS: Sanitary practice (Hand washing) before meal was known to both groups. But the material used for washing hand (soap and ash) was 53% in intervention as compared to 30% in control group. People were awar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are of the mother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but more in intervention group.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or starting semisolid food other than breast milk for infants during weaning were higher in intervention (89%) than control (31%) group. CONCLU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woman (mainly host) who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The community also benefited in terms of their health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Such programs are useful for the community at larg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 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 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和培训需求情况,为高效地开展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十堰市3所非医学院校15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8%学生认为自我急救知识丰富,64.61%学生意识到自身急救知识缺乏;就现有急救知识46.92%的学生毫不犹豫对陌生者进行施救,若接受系统培训后,毫不犹豫施救者上升至78.9%,68.09%学生担心自身急救技能不足是影响施救的最大障碍;98.3%的学生要求接受急救培训,92.27%的学生选择在老师指导下,借助模型动手操作的培训方式;33.03%的学生认为医学院是承担救急培训的最好机构,23.46%的学生则选择医院.结论 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认知差,培训需求愿望强烈,望相关部门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大学生急救应变能力,提高区域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44-147+151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术在初中生群体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分别于我市2所乡镇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A、学校B;分别于我市2所市区内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C、学校D。从4所学校中各挑选3名骨干老师,对所选取的骨干老师进行指导培训。由所选取的骨干老师对本校初中生进行周期性培训指导,学校A、学校C 初中生每隔3个月培训1次,学校B、学校D 初中生每隔2个月培训1次,4所学校初中生均持续培训1年。对各学校初中生培训前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相关知识、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由本校骨干老师进行CPR 技能考核评分,通过构建统一实况场景对4所学校初中生进行实况模拟考核。结果 与CPR 培训前相比,434名初中生接受CPR 培训后,CPR 相关知识、CPR 急救技能掌握率明显上升(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P<0.05)。结论 对初中生进行CPR 规范化培训,初中生CPR 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更高,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水平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宋因力  陈美红 《医学与社会》2006,19(8):44-45,48
目的使公众掌握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方法采用在日常急救中宣教,开设院前急救知识讲座,举办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班,跟新闻媒体合作,举办急救栏目等方式,因人施教。结果93%学员认为接受院前急救教育对他们今后一旦发生的灾害和危重病现场有帮助,培训考核的学员一次通过者占90%,未通过者经强化训练补考后全部通过。结论对公众进行院前急救教育十分必要且可行,方式具有多样性,培训内容设置上重点应该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以及心肺复苏术。重视跟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借助行政干预手段,是普及公众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医师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情况,为科学制定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直属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名医师的培训需求与相关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有34.0%的社区医师未参加过系统的急救培训,98.0%的社区医师有培训需求。对急救培训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除颤器的使用、气管插管、急救理论知识;对培训形式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参加急救中心的系统培训、邀请急救专家讲课、去大医院进修。结论应针对社区医师的能力、培训需求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规范的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某交通运输学校新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掌握现况。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广西某交通运输学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西某交通运输学校新生知晓率仅有22.3%,可以现场正确实施CPR者仅占0.4%,但90%的学生愿意参加CPR培训。结论中职学校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知识水平不高,应作为CPR全员培训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