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对冠心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对 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普伐他汀降脂前后和 7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3.5± 2 .8) %和 (14 .5± 3.4 ) % ,P<0 .0 0 1) ,而 2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0 .5± 7.2 ) %和 (2 2 .9± 4 .3) % ,P >0 .0 5 )。 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10mg治疗 (3.8± 0 .8)个月后 ,血浆总胆固醇从 (6 .31± 0 .70 )mmol/L降至 (5 .0 6±0 .6 3)mmol/L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10 .0± 3.2 ) %和 (3.5± 2 .8) % ,P <0 .0 0 1) ,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明显改变。结论 :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经普伐他汀降胆固醇治疗后 ,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52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30 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结果:叶酸干预组治疗12周后肱动脉FMD为(11.37±4.22)%,较治疗前的(7.13±3.36)%及对照组的(8.58±3.48)%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肱动脉EI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为(12.66±3.20)μmol/L,较治疗前的(16.63±3.48)μmol/L及对照组的(14.54±4.77)μmol/L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内皮功能的改善与血浆Hcy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人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观察高脂煎炸食物及富含精氨酸食物对其影响.方法31例高血压病(EH)患者及10例正常人进入研究,均于基础状态接受高脂餐负荷试验,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像(CDPI)于空腹及餐后4h检测肱动脉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之后14例EH患者及10例正常人接受富含精氨酸食物,另外17例EH患者接受普通饮食,1周后重复高脂餐负荷试验及空腹、餐后4h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及正常组在未进食富含精氨酸食物前的高脂餐后的内皮功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组较正常组降低更加明显.(EH餐前后129%±5.7%和3.3%±52%,P<001;NOR餐前后165%±9.4%和5.5%±5.9%,P<005).进食富含精氨酸食物1周后,正常组高脂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升高,但差异未达显著(5.5%±59%和13.1%±4.1%,P>005),而高血压病组高脂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非常显著的升高(3.3%±52%和13.3%±5.7%,P<001),未食用富含精氨酸食物的高血压组1周后复查的高脂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仍然显著降低(6.0%±5.0%和5.8%±4.1%,P>0.05).结论高脂餐负荷可使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进食富含精氨酸食物可纠正高脂餐后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提示高脂餐后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主要来自氧化脂质对NO的降解增加,可能通过补充富含精氨酸食物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对 4 5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2 1例无大血管病变 )及 2 0例对照组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 ,同时测定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 97± 1 75 ) %vs (7 18± 1 6 1) % ,P <0 0 1],并与患者的年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水平负相关 ,且大血管病变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更低[(0 4 2± 0 36 ) %vs (3 5 6± 3 2 1) % ,P <0 0 1]。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300例(参考组),运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实施一年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组),计量资料干预前后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生活方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和FMD等的差异。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坚持随访一年后的278例研究组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高盐、高脂饮食人数、吸烟和饮酒人数、BMI及腰围均显著降低,规律运动人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31. 97±9. 84) mm Hg vs.(118. 13±6. 86) mm Hg,P=0. 04;(87. 55±6. 92) mm Hg vs.(78. 30±5. 41) mm Hg,P=0. 01)],而研究组的FMD值较参照组明显升高[(11. 54±3. 17)%vs.(6. 49±2. 28)%,P=0. 02]。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其血压和提高FMD值,起到保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姝芬 《吉林医学》2007,28(2):171-172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给予异舒吉30mg/d治疗,持续10d,治疗前后测定血管内皮功能。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冠心病心衰患者用药(异舒吉)后动脉内径[(4.35±0.41)mm]比用药前[(4.19±0.46)mm]明显增大,P<0.001;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用药后[(517.98±352.17)%]较用药前[(424.01±330.98)%]明显增强,P<0.001。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硝酸酯类能改善这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7.
张磊  刘学杰 《中原医刊》2005,32(17):32-33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0)%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0)%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1、 2、 3级各 17例 (分 3组 )氟伐他汀治疗前后和 15例正常血压老年患者 (对照组 )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高血压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1) ;但高血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高血压各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5 1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氟伐他汀 2 0~ 4 0mg d ,5个月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收缩压 (SBP)明显相关 (R2 =0 35 9,df=6 5 ,P <0 0 0 1)。结论 高血压本身是内皮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氟伐他汀干预后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清NO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辩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血清NO浓度,药物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P<0.01),血清NO浓度降低(P<0.01)。辛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8.12±4.26)%vs(2.64±1.35)%,P<0.01],升高血清NO浓度([68.35±18.34)μmol/Lvs(48.64±15.97)μmol/L,P<0.01],并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与血清NO浓度的增加正相关(r=0.82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清NO浓度降低。辛伐他汀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调脂药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观察甘草次酸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离体兔胸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法 ,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 (LPC)损伤血管内皮 ,比较使用甘草次酸前后血管环对乙酰胆碱 (Ach)的舒张比值。结果 发现甘草次酸自身对血管的舒缩功能无直接的作用 ,对LPC损伤的血管环舒张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舒张比从 0 .4 3± 0 .15上升到 0 .60± 0 .16(P <0 .0 2 )。结论 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ω-硝基 -L -精氨酸及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美蓝均可阻断甘草次酸的舒张保护作用 ;甘草次酸对LPC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释放或合成一氧化氮 (NO)和前列环素 (PGI2 )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通心络组(20例);通心络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每粒0.26 g),每日3次;测定术前,术后24 h,术后3个月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以及hs-CRP的变化, 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low-mediated diameter, 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对NO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I术后24 h两组NOS,NO,FMD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 两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 术后3个月NOS,NO,FM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或P<0.05),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NO和hs-CRP呈负相关(r=-0.3219, P<0.01)。结论:通心络更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内皮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CAS)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C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各组均以硝酸甘油、长效消心痛片、肠溶阿司匹林片、速避凝针、有溶栓指征者以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以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均于治疗前后1个月,用酶法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检测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ET水平均明显下降,N0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TG、TC、HDL-C、LDL-C均下降,FMD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C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超声心动图及临床心功能。结果通心络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治疗后LVEF、FS、T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且通心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有确切疗效,且可纠正患者异常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关系.方法脑梗死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两组分别给以相同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0d,互为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S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脑血流变化,治疗前后每一患者均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1例患者治疗前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皆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改善不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亦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脑血流改善有作用,同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SPECT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语  杨军  董为伟 《重庆医学》2006,35(4):355-357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关系。方法 2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通心络胶囊和丹参片,连服15d。在治疗前后应用SPECT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并且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结果 服用通心络胶囊组患者原脑血流减低区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域脑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通心络胶囊组与丹参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片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而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显著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粥样斑块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治疗组和吲达帕胺治疗组各36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36)。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血脉康组、吲达帕胺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脉康组和吲达帕胺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5),并出现左室增厚。血脉康组和吲达帕胺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血脉康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吲达帕胺组(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外,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探讨通心络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ACOP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NO和ET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P患者NO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而ET含量显著升高(P<0.01);2组治疗后NO、ET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通心络治疗后NO含量明显升高(P<0.05),ET含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迟发性脑病8例(17.8%)和2例(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通过促进NO的分泌,抑制ET的产生,发挥对ACOP患者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联用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水平,并与同期纳入的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组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用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抑制ET的分泌,升高NO和CGRP,可用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路航  马荣荣 《疑难病杂志》2007,6(11):655-657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和美托洛尔对伴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114例心脏X综合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低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72例,美托洛尔对照组72例。随访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情况,并复查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治疗后2组平板运动试验到达终点时间明显延长(P<0.05),通心络胶囊组(7.6min±1.6min)优于美托洛尔对照组(6.1min±1.7min)(P均<0.05)。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治疗前后分别为72例和26例)显著减少(P<0.01),美托洛尔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2例和32例)亦减少(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量,且较美托洛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氯沙坦组(A组):氯沙坦50mg,每日晨1次口服;氯沙坦联用通心络组(B组):氯沙坦50mg,每日晨1次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A组和B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P<0.01),B组降压作用较A组显著(P<0.01);(2)尿蛋白排泄量:Alb(mg/24h)分别由106±10、107±10降至88±9、70±9(P<0.01);24h尿蛋白(g/L)分别由0.250±0.063、0.250±0.083降至0.213±0.043、0.170±0.025(P<0.01);2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B组较A组更具显著意义(P<0.01)。(3)BUN、Cr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2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通心络具有明显降血压、稳定血糖的作用;明显降低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