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性疾病,目前认为其是遗传、免疫、肠道微生物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作为胃肠道常见的感染菌,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过敏反应、哮喘等)密切相关。鉴于炎性肠病致病因素既涉及肠道微生物,又涉及免疫,因此,幽门螺杆菌与炎性肠病的相关性以及产生相关性的机制即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幽门螺杆菌与炎性肠病的关系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产生相关性的机制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炎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炎性肠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诸如纤维生长因子-2、白细胞介素-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特别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就炎性肠病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邱亚娟 《疑难病杂志》2012,11(3):235-237
<正>炎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认为其与遗传、环境、精神等因素有关,肠道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许多炎性疾病中,作为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因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与炎性肠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在第三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炎性肠病的发病机理; 2.炎性肠病的诊断方法; 3.炎性肠病的治疗措施; 4.炎性肠病的用药原则。第四节Crohn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在第三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炎性肠病的发病机理;2.炎性肠病的诊断方法3.炎性肠病的治疗措施4.炎性肠病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结肠炎。目前关于IBD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证实炎性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关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作用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主要包括环境改变、遗传易感、细菌及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各种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遗传易感人群在生物、心理、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由肠道多种微生物启动肠道的先天免疫反应及后天获得性免疫反应,破坏肠黏膜免疫系统,引起消化道溃疡反复发作、炎性增生坏死等病理生理的改变,其中肠黏膜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炎性改变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起病及进展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习目标:在第三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2.炎性肠病的诊断方法;3.炎性肠病的治疗措施;4.炎性肠病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在第三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2.炎性肠病的诊断方法; 3.炎性肠病的治疗措施; 4.炎性肠病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炎性肠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我国炎性肠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现有治疗方法存在价格高、安全性低、不良反应明显、治疗作用有限等缺点。研究发现,益生菌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诸多作用。本文对益生菌和肠道菌群、益生菌在炎性肠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防治炎性肠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耿家峰 《医学综述》2011,17(15):2310-23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以外,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D-型人格、牙周病等。在此首先回顾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然后着重介绍几种新的危险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60岁)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对1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GAG结果进行回顾性讨论: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易患因素关系,比较危险因素聚集个数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阻塞积分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冠心病中有近98.21%有传统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男性占(83eO/o)其次为吸烟占72o%,高血压占577%,早发冠心病家族史274%,糖尿病101%。冠脉病变支数与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冠心病家族吏、BMI、U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增高,呈正相关性。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中青年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程度不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有相关性,还与危险因素累积数量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与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非冠心病患者132例为对照,比较两组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冠心病发病相关(OR=0.415,95CI(0.214,0.698));青年人群中,家族史、hs-CRP、poA-I/apo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年组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中,吸烟、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TG、apoB、RDW、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排除年龄影响后,载脂蛋白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踝/肱指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锋鹏  雷寒 《重庆医学》2005,34(2):263-265
目的探讨住院的冠心病人群中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发病情况,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冠心病病人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病变情况等.采用DINAMAP测振法获得双侧踝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算出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0.9表明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结果共有102例入选,其中合并PAD38例,发生率37.2%.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不与CAD合并PAD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冠脉3支血管病变是CHD合并PAD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HD病人中PAD的发生率较高,两者合并存在可能反映了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相似文献   

15.
了解脑血管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是预见病情变化及全面把握病情的需要,以最大可能地早期提供防治措施。在脑血管病变潜在危险因素中,尤其应当重视早期病情加重及猝死。尽早发现病情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扼制病变发展,避免因脑血管病变本身潜在危险因素导致病情恶化或加重。  相似文献   

16.
王晓琴  王功伍 《医学综述》2012,(22):3789-379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至今尚未明确。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P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农业环境暴露尤其是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是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吸烟、饮绿茶为PD的保护因素;重金属中毒、饮食习惯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但PD的预防策略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17.
赖家春  柯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6):997-1000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近300种危险因素,目前治疗主要手段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及解剖结构的重建。尽管通过上述方法进行防治,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反复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近年来研究发现,Klotho基因及表达产物与心血管病及其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等)相关,故通过对Klotho基因及表达产物的研究,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找到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松丽 《医学综述》2010,16(16):2550-2551
目的探讨双生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儿科收治入院的193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双生儿及其父母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双生儿先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结果双生儿先心病临床特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频率顺序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足月儿易患房间隔、室间隔、房室隔缺损及法洛四联症,早产儿易患动脉导管未闭,而不易患法洛四联症。影响先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中,母亲孕期感染为先心病的最危险因素,其他因素按危险程度依次为母亲孕期用药、早产、母亲流产史和非头胎等。结论母亲孕期感染为双生儿先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亦不可忽视,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病损分布特点与低血流剪切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以外,近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D-型人格、牙周病等。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亦承受较小的血流剪应力。发生内皮损害的部位在人群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这正好符合血流动力学特点的部位,这些部位正好是血流切应力低的部位,每一种危险因素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可以指导粥样斑块的危险评分和预测,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特殊的干预措施,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完善的二级预防理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等.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