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长期监控心率、出入量、体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影响,选择9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长期监控心率、出入量、体重,并进行及时治疗指导,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一年后观察两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观察组为38.6%,对照组为68.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观察组为13.46%,对照组为27.66%(P<0.01).显示长期监测心室率、体重和出入量提供给医生有效的长期的资料,医生及时电话及门诊指导,是慢性心力衰竭门诊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评分、1年内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MLHF评分显著降低(P〈0.01);随访1年,观察组1年内再入院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 g,Tid,连续用药20 d~30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心功能。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并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力提高,降低了病死率及总住院时间,改善了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定期随诊的重要性。方法选择1998年8月-2012年8月我院60例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时射血分数35%~40%)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定期随访,遵从医师指导,按时服药;另一组为对照组,按常规出院,仅随诊1次或未随诊。观察2组患者自第1次住院后1年中反复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次数、心脏功能情况(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所示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变化情况)、死亡例数。结果1年中观察组30例患者死亡5例,病死率为16%,反复住院3次以上6例,占20%;对照组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26%,反复住院3次以上患者10例,占33.3%。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对其预防反复发作、降低病死率、延缓心功能不全加重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病死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将干预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健康教育、生活指导、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并与对照组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再住院率、病死率、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可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并提高其运动耐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FOCUS-PDCA程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依从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小组,制定心力衰竭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依从率专科质量指标,应用FOCUS-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对该质量指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记录出入量依从率、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FOCUS-PDCA模式后,患者记录24 h出入量依从率由23.33%提高至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9,P<0.001);护士相关知识考核培训前后成效明显(t=-7.957,P<0.001);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2,P<0.001)。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可以提高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患者记录出入量依从率,为临床医生救治方案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实施在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一年内来在我科室治疗的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80例,对比分析品管圈实施前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24 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为15.0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采取该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半年内心衰复发再住院率,2次以上复发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半年内复发再住院率和2次以上复发再住院率,实验组分别为9±7.8d、42.50%和17.50%,对照组分别为12±8.6d、59.09%和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左室的射血分数≤45%,心功能Ⅱ~Ⅳ级,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年,观察美托洛尔对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美托洛尔平均用量为(82.5±32.5)mg/d.经过1年的治疗,美托洛尔组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再次住院率减少33%,病死率下降50%.结论 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减少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良好的管理可避免心力衰竭加重。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公众认可的心力衰竭管理模式。本课题拟应用心力衰竭清单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统一的管理,旨在为我国探索社区管理模式提供参考。目的 应用心力衰竭清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并评价此方法的效果,希望通过此研究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模式并可进行推广。方法 选取2016-06-30至2017-06-30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且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管理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管理组由全科团队采用心力衰竭清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随访1次/月;对照组不应用心力衰竭清单,由全科团队进行常规门诊管理,随访1次/月,仅记录相关资料但不特别干预。查阅患者电子病例系统收集基线资料。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药物使用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 共176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管理组89例,对照组87例。管理后,管理组NT-proBNP、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管理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高于管理前,螺内酯使用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两组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ACEI/ARB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1.2%(10/89)〕低于对照组〔29.9%(26/87)〕(χ2=9.404,P=0.00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89)与11.5%(10/87),χ2=0.301,P=0.583〕。结论 全科医生应用心力衰竭清单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提高管理效果,提示心力衰竭清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