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片对人工寒潮促发脑卒中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药组给予益气活血片(剂量为1.89 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剂量为80 mg·kg-1·d-1),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从高血压模型复制术后14 d开始,每天1次,直到112 d后置于人工寒潮箱中3 d诱发卒中,取血检测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蛋白C (P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PA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片组可显著降低血浆TAFI、 PC、 TAT、 PA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片对脑卒中的防治作用与其能改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变化.方法 48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160~199mmHg、200-219 mmHg和≥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取嘴侧2 mm脑片进行VCAM-1、ICAM-1、P-选择素的RT-PCR检测;取视交叉平面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ICAM-1、P-选择素的mRNA水平,取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卒中前状态的分析.结果 1)在正常血压、160~199 mmHg及200~219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ICAM-1、P-选择素与GAPDH的比值及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2)在≥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比非寒潮组降低;3)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220mmHg时转为降低.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血压越高调控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AC 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 I的诊断价值。结果AC 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论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均可以作为AC 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 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70例AC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 结果 AC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 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结论 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 均可以作为AC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7例DIC患者根据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低凝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其常规血凝学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DIC早期F1+2、D-D、TA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DIC中晚期F1+2、D-D、TAT、GMP-140明显升高,AT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直线相关分析,D-D与F1+2、GMP-140、TAT在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871,P〈0.05;r=0.763,P〈0.05)。结论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在DIC早期诊断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等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40例ACI患者和35例年龄相当健康正常人,检测血清NO和血浆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活性;结果:ACI患者N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TAT、PAP、D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Fg、FDP、AT与正常对照组未有显著差异;结论:ACI患者血管处于紧张状态,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态,NO、TAT、PAP、DD是监测ACI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AM)的变化&#65377;【方法】 110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65380;160 ~ 199&#65380;200 ~ 219和 ≥ 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每亚组6只大鼠)取视交叉平面脑片,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65380;ICAM-1&#65380;P-选择素水平,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65377;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统计学分析&#65377; 【结果】 在 < 220 mmHg的各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65380;ICAM-1&#65380;P-选择素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在 ≥ 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低;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 ≥ 220 mmHg时转为降低&#65377; 【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在寒潮等外因的诱导下易致脑卒中&#65377;  相似文献   

8.
张蕴  丁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9-38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为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寻找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2型DM(2-DM)患者48例分为A组(血管并发症组,n=28)和B组(无血管并发症组.n=20)及C组(对照组,n=30),检测了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3种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均采用ELISA疗法。结果:2-DM患者血浆TF,PAI-1水平均较C组升高(P〈0.01);A组的TF,PAI-1高于B组(P〈0.05,P〈0.01)。A组的PAP显著高于C组与B组(P〈0.01)。结论:2-DM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并发症前可能已经出现,血管并发症后,进一步加重。TF,PAI-1,PAP可能为诊断DM血管并发症提供了可应用的敏感指标,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2型糖尿患者纤溶作用低下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它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关系,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2型糖尿病肾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来评价TAFI、RBP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作用,旨在对2型糖尿痛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血浆TAFI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凝血酶法测定,UAE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测定,RB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采用SSPS16.0系统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显著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检验、t检验,血浆TAFI、FIB、RBP、UAER之间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浆TAFI.FIB、RBP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血浆TAFI、FIB、RBP水平升高更显著,差异及显著(P〈0.001)。同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患者血浆TAFI与UAER显著相关(P〈0.001)。结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血浆TAFI及RBP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子宫肌瘤组18例,恶性肿瘤组86例,其中肺癌19例,食管癌19例,胃癌22例,结直肠癌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的血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种恶性肿瘤术前组织因子(T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的血浆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性肿瘤组TF、TAT、u-PAR及PA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术前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状态。TF、TAT、u-PA、u-PAR及PAP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u-PA、u-PAR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赵沈蓉 《疑难病杂志》2008,7(3):134-13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左心室室壁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20例,按RHR水平分为3个亚组,RHR1亚组:<70次/min(34例);RHR2亚组:70~80次/min(92例),RHR3亚组:≥80次/min(94例)。健康对照组120例为健康体检者,心脏功能正常。测量各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1)高血压组RHR(80±12)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RHR(70±8)次/min(P<0.05)。(2)RHR3亚组的IVSD、LVPWD显著高于RHR1亚组和RHR2亚组,RHR2亚组的IVSD、LVPWD显著高于RHR1亚组(P<0.05)。(3)高血压患者的RHR与IVSD、LVPWD呈正相关(P<0.05)。结论(1)高血压患者RHR较健康者显著增加;(2)高血压患者随着RHR的增加,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机会也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3例老年CHD患者(CHD组)进行RHR测定,以70例同期体检无异常发现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HD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观察RHR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干预。结果 CHD组RHR[(80.1±7.8)次/min]显著快于正常对照组[(70.6±7.2)次/min](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RHR[(87.1±6.9)次/min]快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81.2±9.2)次/min]及稳定型心绞痛组[(72.9±7.8)次/min](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RHR快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CHD组中RHR≥80次/min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与RHR 74~79次/min及RHR〈74次/min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中RHR≥80次/min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不同RHR水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干预后,RHR控制在50~60次/min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低。结论 RHR与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通过β-受体阻滞剂干预RHR可控制症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姚素波  彭大庆  叶先平  王雅 《四川医学》2013,(11):1642-1644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数值及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以研究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 例.按静息心率(RHR)水平分为2 组,RHR1 组〈70bpm,RHR2 组≥80bpm,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心电图心肌缺血、血压.结果①高血压组RHR(80.10±8.02)bpm 显著高于对照组RHR(68.81±9.28)bpm,且高血压组RHR≥80bpm 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②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明显,RHR与心肌缺血呈正相关性(r=0.234,P 〈0.01).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疾病发生及其心肌缺血增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5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份-2011年12月份因高血压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520例,检测患者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肾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静息心率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RHR3组SBP为(167.8±10.7) mmHg,DBP为(97.6±12.4) mmHg,PP为(77.2±6.3) mmHg,Cr(62.5±4.8)μmol/L,MAU为(180.4±2.5)mg/L,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压以及肾功能损害成正相关,静息心率越快,血压越高越不稳定,肾功能损害进程越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肺动脉压力和B型脑钠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入院后24小时内和术后1周分别测定BNP和采用心超测定肺动脉压力,然后根据入院时肺动脉压力分组,分为 PAP≤30 mmHg 组,30 mmHg<PAP<90 mmHg,PAP≥90 mmHg三组。结果在入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术前PAP≤30 mmHg组BNP(186±11.2)pg/ml,明显低于30 mmHg<PAP<90 mmHg组(835±46.8)pg/ml,后者又明显低于PAP≥90 mmHg组(1104.5±69.3)pg/ml,(P<0.01)。术后三组肺动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6.8±1.5)mmHg,(17.2±1.6)mmHg,(17.8±1.9)mmHg。术后三组BNP分别为(140±9.1)pg/ml,(145±10.3)pg/ml,(151±10.6)pg/ml。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手术矫正血液分流前,肺动脉压力和BNP密切相关,肺动脉压力越高,BNP水平也越高。术后随着血液动力学改善,肺动脉压力较术前迅速改善,BNP水平也明显下降。术后BNP水平高低与术前肺动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人工寒潮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影响。方法复制RHR经历ACE处理前后尾静脉取血提取白细胞总RNA,经过荧光标记后与5705条基因的oligoDNA芯片杂交、扫描,ACE处理前后样本对照,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本实验RHR外周血白细胞基因在5705条基因中共表达4165条。达到显著差异标准表达(ratio≤0.5或者/〉2)的基因共61条(P〈0.01),其中上调18,下调43个。其中转运、转录调控,细胞运动和凋亡相关基因组下调;细胞免疫相关的基因有所上调;运输,信号,代谢。发育和分化组有双向改变。结论利用eDNA芯片技术我们初步发现人工寒潮对于RHR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可能通过抑制蛋白降解、跨膜转运和免疫反应而减弱应激和炎症反应的能力使机体易于感染,以及通过抑制RHR大鼠血管内膜新生和凝血功能而与卒中前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药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29例,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mg,Qd)或HCTZ+氯沙坦组(HCTZ 12.5mg+氯沙坦50mg,Qd)或HCTZ+氨氯地平组(HCTZ 12.5mg+氨氯地平5mg,Qd),共24周,每周随访一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查并评估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P<0.01)。(2)HCTZ+氯沙坦组、HCTZ+氨氯地平组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48.5%、47.5%,均高于氯沙坦组(48.5%vs37.3%,P<O.05;47.5%vs37.3%.P<O.05)。(3)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剂量HCTZ与氯沙坦或氨氯地平联用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潜阳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SHR 72只,随机分为活血潜阳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松龄血脉康组、双蒸水组,并以正常血压Wistar(WKY)大鼠为对照组,给药1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结果与正常WKY大鼠比较,SHR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而经活血潜阳颗粒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较SHR组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SHR PAI升高、t-PA降低,经活血潜阳颗粒灌服后PAI降低、t-PA升高(P<0.05或P<0.01)。结论活血潜阳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血压水平分为A组BP1 (140/90mmHg≤BP<160/100 mmHg)72例;B组BP2(160/100 mmHg≤BP<180/110 mmHg)55例;C组BP3(BP≥180/110 mmHg)37例。每组按RHR分为RHR1组 (RHR<60次•min-1)、RHR2组(60次•min-1≤RHR<70次•min-1)、 RHR3组(70次•min-1≤RHR<80次•min-1)和RHR4组(RHR≥80次•min-1)。入选患者空腹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径(CAD)。结果:RHR4组的GLU、TC、TG、BSP均高于RHR1~RHR3 各组(P<0.05或P<0.01);RHR4、RHR3组与RHR1、RHR2组比较TMT增厚、CAD增大(P<0.05或P<0.01)。结论:随着RHR的增加颈动脉IMT和CAD的数值有明显的增加,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符合纳人标准的2006年1月。2009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和24h后进行颅脑CT扫描,计算不同时间的血肿体积,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平均收缩压≥150mmHg和〈150mmHg的病例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比较。结果所有226例病例中在入院后24h内血肿扩大的有58例,占25.66%,平均收缩压≥150mmHg的病例共有168例,其中血肿扩大的有51例,占30.4%,扩大体积(14.8±1.0)mL。平均收缩压小于150mmHg的病例共有58例,其中血肿扩大的有7例,占12.1%,扩大体积(13.9±1.3)mL。两组血肿扩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肿扩大的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与血肿扩大密切相关,年龄与血肿扩大的体积相关,降低血压可能有助于控制血肿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