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医元气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李东垣较早地对人体元气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元气来自生身之先天,又不断依赖脾胃谷气得以补充。这种人体根本之气的升发、通阳作用促进着全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脾胃之气的衰弱及由此而产生的阴火,可以导致元气的亏少,累及机体的根本。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均应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一书。李东垣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学流派之一,“补土派”的代表医家。“土”是指脾胃,又由于脾胃位于人体的中焦,故而后世也常以“中”指代之,因此补中益气汤意即补脾胃益中气之汤方。 李东垣最重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作用,他认为,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关键是“元气”,而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则是脾胃,并且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之《脾胃论》阐发"脾胃为元气之本",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论,立"火与元气不两立"说,创补中升阳、甘温除热之大法。诸多观点独树一帜,为后来形成的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现代医者根据李东垣学术思想,临床选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系疾病,健脾益肾法治疗月经疾病,应用"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以及应用李东垣经典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等脾胃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的《兰室秘藏》阐发了《黄帝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补益脾胃,顾护元气,并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创立了治疗阴火的两大方法,即甘温除热法与升阳散火法。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气虚血瘀的学术思想浅探周晓波徐景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关键词李东垣气虚血瘀益气活血中图号R24金元大医家李东垣,重视脾胃功能,重视脾胃与元气的关系,强调脾胃是滋补元气之源泉,他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立论,曾谓“...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论"创始人,被后世称作"补土派"。李东垣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精气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布散。故脾胃升降失常,则会出现诸多病证,其中就包括阴火的证候症状。火为热之极~[1],其性上炎,阴火者常见有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脉虚大等症。李东垣认为气宜发于上而周流全身,火当潜于下以温煦蒸化。中气下陷则湿气下流,郁遏下焦,激阴火而上冲,得乘土位,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经曰:有胃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贯穿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始终。"阴火"的本质为一种致病性的内伤之火,其成因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损伤脾胃,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息息相关。脾胃元气亏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火"内生,与湿热相搏结,流注脏腑、肌肤及毛窍是慢性湿疹产生及病变之关键。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主,同时兼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补气升阳法的临床应用刘宜云郭新华(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453000;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453000)主题词李杲益气补阳脾胃乃元气之本原,升降之枢纽。脾胃伤则元气衰,由此可产生全身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这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有所发扬创新,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元气升降之中枢,并在仲景建中汤的基础上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气、甘温除热法。李氏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学术思想,对于后世医家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