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Sim)对血管升压素 (AVP)诱导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的影响 ,为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四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Sim对AVP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及甲羟戊酸 (Meval onate,MVA)干预的影响。结果 ①CFs(2 0 0个细胞 )的3H 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1 0 - 6mol/LSim和 1 0 - 5mol/LSim组的3H TdR掺入率分别为 (1 1 75± 2 0 2 6 6 )、(771± 1 6 4 86 )cpm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95 5± 3 72 45 )cpm(P <0 0 1 ) ;②MTT比色法A490 值随Si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中 1 0 - 6、1 0 - 5mol/LSim组的A490 值分别为 0 2 1 5± 0 0 4 1和 0 1 6 3± 0 0 1 8,均较对照组A490值 0 3 93± 0 0 4 8显著降低 (P <0 0 1 ) ;③ 1 0 - 5mol/LSim +1 0 - 3mol/LMVA组的3H TdR掺入率、MTT比色法A490 值分别为 (1 995±3 5 3 83 )cpm和 0 41 8± 0 0 4 5 ,均显著高于 1 0 - 5mol/LSim组 (P <0 0 1 )。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AVP诱导的CFsDNA的合成和细胞数目增加 ,提示Sim可抑制CFs增殖 ,其机制可能通过甲  相似文献   

2.
丹参素对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参对烧伤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于培养的人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 2× 10 6 )中加入丹参素 ( 0 .0 2 5~ 0 .1mg/ml)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 ,用3H -TdR掺入法和3H -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3H -TdR掺入值与3H -脯氨酸掺入值 ,以反映其DNA和胶原合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丹参预处理浓度由 0 .0 2 5mg/ml升至 0 .1mg/ml时 :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3H -TdR掺入值 (min -1)由对照组的15 2 0± 14 5分别降至 940± 2 10 ,2 10± 73 ,抑制率达 86.18%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②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3H -脯氨酸掺入值 (min -1)由对照组的 95 6± 183分别降至 42 5± 12 8,2 2 2± 76,抑制率达 76.77%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丹参素对体外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醛固酮与螺内酯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o JF  Yao XX  Fang HM  Cui DL  Bai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23-1825
目的 探讨醛固酮 (ALD)、螺内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HSC培养 ,在不同浓度的ALD、螺内酯作用下 ,采用3 H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3 H 脯氨酸 (3 H Pro)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ALD、螺内酯对HS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ALD在 10 -4mol/L高浓度时3 H TdR、3 H Pro掺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 (P <0 .0 5 ) ,螺内酯在浓度高于 10 -6mol/L时 ,HSC3 H TdR、3 H Pro掺入量明显减少 ,螺内酯阻止HSC于G1期 ,ALD +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浓度ALD可以促使HSC增殖 ,其拮抗剂螺内酯明显抑制HSC的增殖及合成胶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 (Atorvastatin)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分泌内皮素 1(ET 1)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NOS NO)系统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混合消化法 ,差速贴壁获取CFs。应用放免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CFs培养液中ET 1水平及NOS NO活性。 结果 :①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Fs分泌ET 1,10 -6、10 -5和 10 -4mol/L阿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均P <0 .0 1) ;10 -5和 10 -4mol/L阿伐他汀组分别与 10 -7和 10 -6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均P <0 .0 1)。②阿伐他汀可升高CFsNO含量 ,10 -5和 10 -4mol/L阿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和非常显著 (P <0 .0 1) ;10 -4mol/L阿伐他汀组与 10 -7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③阿伐他汀可增强CFsNOS活性 ,10 -5和 10 -4mol/L组阿伐他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或非常显著 (P <0 .0 1) ;10 -4mol/L与 10 -7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阿伐他汀能抑制CFs分泌ET 1,提高CFsNOS NO系统活性 ,拮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部分生物活性 ,发挥其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修饰多孔高分子材料聚乙醇酸 乳酸共聚物 (PLG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粘附、增殖的影响及成骨细胞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成年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 4 0为培养基条件下 ,以一定初始浓度分别接种于大小约为 0 3cm× 1 2cm× 2 0cm立体材料PLGA。其中 ,预先包被Ⅰ型胶原的PLGA作为实验组 ,未经Ⅰ型胶原修饰作为阴性对照组。分别于接种后 2、4、6和 8h收获细胞 ,通过检测 [3 H]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的掺入率 ,反映细胞的粘附情况 ;检测细胞接种后 7、14、2 1d的 [3 H] TdR掺入率 ,了解细胞的增殖速率。应用RT PCR法检测细胞骨钙素 (OCN)、碱性磷酸酶 (ALP)、骨桥蛋白 (OPN)mRNA的表达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细胞分化情况。并通过电镜 ,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形态和贴附情况。结果 Ⅰ型胶原能明显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 ,6h和 8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6h ,2 14 4cpm± 14 1cpmvs 1797cpm± 118cpm ,P =0 0 17;8h ,2 311cpm±113cpmvs 1891cpm± 10 3cpm ,P =0 0 10均P <0 0 5 )。Ⅰ型胶原也显著能促进MSC增殖 ,细胞培养第 7d ,实验组的cpm值为 10 2 1± 15 9,对照组 4 5 1± 6 7(t=- 7 330 ,P =0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 (Ang )与胰岛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及该信号系统对 4 E结合蛋白 1(4 E- BP1)和核糖体蛋白 S6激酶磷酸化的介导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 8周龄的 SD大鼠平滑肌细胞 ,(1) 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 ;(2 ) 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 B(PKB)、4 E- BP1和核糖体蛋白 S6激酶的磷酸化。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 ,Ang (10 0 nmol/ L )与胰岛素 (10 0 nm ol/ L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3H亮氨酸掺入有显著刺激作用 [Ang (× 10 3cpm) :8.0 0± 0 .5 4 vs 5 .15± 0 .2 6 ,P<0 .0 5 ;胰岛素 :6 .13± 0 .31vs5 .0 5± 0 .35 ,P<0 .0 5 ]。 PI3K抑制剂 L Y2 94 0 0 2使 Ang 的 3H亮氨酸掺入刺激作用受到抑制 ,抑制率 :0 .1μmol/ LL Y2 94 0 0 2 :38% (P<0 .0 5 ) ;1μmol/ L L Y2 94 0 0 2 :6 2 % (P <0 .0 5 )。同样浓度的 L Y2 94 0 0 2对胰岛素的 3H亮氨酸掺入刺激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 4 3% (P<0 .0 5 ) ,5 7% (P<0 .0 5 ) ,97% (P<0 .0 5 )。(2 )静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加入 Ang 或胰岛素 ,显著增加 PKB的磷酸化。Ang 刺激的 PKB磷酸化于 5 m in达高峰 ,胰岛素刺激的 PKB磷酸化于 30 m in达高峰。PKB抑制剂 L Y2 94 0 0 2以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M)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生物学效应的影响。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AM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分为 4组 (1)TGF β1组 ;(2 )AM组 ;(3)AM TGF β1组 ;(4 )对照组。以3H 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 ;细胞总胶原的合成和分泌以3H 脯氨酸掺入量及培养液内3H 羟脯氨酸放射性活性来判断 ;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的纤连蛋白 (FN)含量 ;FN、IV型胶原和TIMP 1mRNA的表达采用RT PCR法 ;2 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AM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并设对照组。结果  (1)AM对TGF β1的生长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 ;(2 )AM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 β1刺激的胶原合成和分泌 ,与TGF β1组相比 ,AM(10 -8mol/L)分别抑制了 8% (P >0 .0 5 )和 30 % (P <0 .0 5 )的胶原合成和分泌 ,AM(10 -7mol/L)则分别抑制了 5 7% (P <0 .0 5 )和 6 4% (P <0 .0 1) ;并且AM明显抑制TGF β1刺激的FN分泌 ,AM TGF β1组FN分泌 (2 0ng/ μl± 5ng/ μl)较TGF β1组 (2 8ng/ μl± 6ng/ μl)降低了 30 % (P <0 .0 5 ) ;AM显著抑制TGF β1刺激的IV型胶原、FN及TIMP 1mRNA的表达 ;(3)肾小管间质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患者血浆AM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与稳定性心绞痛 (SAP)病人和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单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刺激的反应 ,并观察氟伐他汀的干预效应。方法 :采集并培养UAP病人 (n =13,UAP组 )、SAP病人 (n =15 ,SAP组 )和健康志愿者 (n =15 ,对照组 ) 3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分别用CRP(终浓度 2 0 μg·ml-1,刺激状态 )或不用CRP刺激 (基础状态 ) 2 4h。氟伐他汀干预实验采用不同浓度 (1× 10 -6,5× 10 -6,1× 10 -5mol·L-1)的氟伐他汀预先孵育细胞 2h ,再用CRP刺激 2 4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TNF α水平。结果 :比较 3组刺激状态与基础状态下TNF αD的分泌 ,CRP刺激条件下 3组的TNF α分泌均明显增加。而刺激状态组组间比较 ,UAP组TNF α为 (15 5 4± 784 ) pg·ml-1,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5 6 0± 135 ) ,(5 5 8± 15 2 ) pg·ml-1],P <0 .0 5。不同浓度 (1× 10 -6,5× 10 -6,1× 10 -5mol·L-1)氟伐他汀干预后 ,UAP组TNF α分泌下降程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 :CRP直接增强UAP患者血单核细胞TNF α的分泌。氟伐他汀剂量依赖性降低CRP诱导的单核细胞TNF 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抗糖皮质激素活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方法 :以3 H 地塞米松(3 H DEX)作为示踪物 ,采饱和竞争抑制分析法测定米非司酮与大鼠肝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对结合亲和力 ;以培养的大鼠胸腺细胞作为模型 ,采3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法 ,研究米非司酮糖皮质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活性。结果 :米非司酮可与大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较低浓度范围内就可抑制地塞米松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与地塞米松相比较 ,米非司酮的相对结合亲和力 (RBA)为 (344 .4 1± 5 7.4 1,5 0 ) %抑制浓度 (IC50 )为 (4.2 1± 1.0 2 )nmol·L-1。在很低浓度时地塞米松就可明显抑制3 H TdR掺入培养的胸腺细胞DNA ,而米非司酮对3 H TdR掺入无明显影响 ,但在高浓度时对3 H TdR掺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米非司酮能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3 H TdR掺入抑制作用。结论 :米非司酮具有一定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 ,但其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比较弱。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 6 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32例 ,给予阿托伐他汀 10mg d,4周后血清胆固醇未下降 10 %者 ,可增量到 2 0mg d ;B组 30例 ,给予氟伐他汀2 0mg d,4周后血清胆固醇未下降 10 %者 ,可加量到 4 0mg d,两组均治疗 8周 ,观察降脂疗效。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 ,总胆固醇 (TC)从 (6 83± 0 86 )mmol L降至 (4 6 8± 0 84 )mmol L ;甘油三酯 (TG)从 (3 16± 0 81)mmol L降至(2 0 4± 0 76 )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从 (3 94± 1 2 2 )mmol L降至 (2 32± 0 77)mmol L (P均 <0 0 1)。两组降脂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LDL -C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显降TC、LDL -C、TG的作用 ,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 (chelerythrine)对精氨酸升压素 (AVP)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 (CF)增殖及p2 7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AVP促CF增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为实验模型 ,实验分 3组基础状态组 ;10 -7mol/LAVP组 ;10 -7mol/LAVP +10 -6mol/L白屈菜红组。每组 4只SD大鼠。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 ,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碘化丙啶标记细胞DNA、p2 7蛋白的单抗和标记了FITC的二抗标记细胞内的p2 7蛋白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 (FCM)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p2 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 1)10 -7mol/LAVP和 10 -6mol/L白屈菜红共同作用 48h ,MTT比色法测定的CF的A值 ( 0 32± 0 0 1)明显低于 10 -7mol/LAVP组 ( 0 39± 0 0 1,P <0 0 1) ;( 2 )AVP与白屈菜红共同作用组CF的S期细胞百分率 ( 4 4%± 1 7% )和细胞增殖指数 ( 2 0 9%± 1 2 % )分别明显低于AVP组 ( 15 5 %± 1 4%和31 4%± 1 5 % ) ,而G0 /G1期细胞百分率 ( 79 1%± 1 2 % )明显高于AVP组 ( 6 8 6 %± 1 5 %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3)AVP与白屈菜红共同作用组CF的p2 7蛋白表达阳性率( 91 7%± 2 2 % )明显高于AVP单独作用组 ( 6 3 3%± 1 9% ) ,二  相似文献   

12.
Wang CH  Gao ZQ  Ye B  Xie CG  Qian KD  Cai JT  D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52-2555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胰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胰管内注射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用不同剂量(20、40、80 mg/kg)的大黄素鼻饲干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应用 Van Gieson 染色分析胰腺胶原纤维含量;Western 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蛋白含量。结果 (1)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大黄素处理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分别为87μg/L±22μg/L、78μg/L±25μg/L、62μg/L±19μg/L,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113μg/L±27μg/L,均 P<0.05);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分别为67μg/L±14μg/L、57μg/L±12μg/L和44μg/L±10μg/L,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86μg/L±17μg/L,均 P<0.05);(2)大黄素处理组胰腺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且随大黄素剂量的增加纤维化程度呈减轻趋势,大剂量大黄素组纤维化减轻程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胰腺胶原纤维阳性染色所占面积,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大黄素组分别为39%±7%、38%±4%、36%±5%,大剂量大黄素组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对照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GF-β_1蛋白表达量,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大黄素组分别为44.3%±2.1%、39.2%±1.8%、28.8%±1.6%,与模型对照组(60.7%±1.7%)相比,大剂量大黄素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大剂量大黄素组与中、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大黄素具有抗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的胰腺纤维化作用,此作用与 TGF-β_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鼠心脏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DNA合成的影响及甲羟戊酸(MVA)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观察不同浓度Sim及MVA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CFsDNA合成功能的影响。结果 (1)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6和10-5mol/L Sim组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1175±202.66)、(771±164.86)cpm/2000细胞,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204.32)cpm/2000细胞(均P<0.01);(2)10-5mol/L Sim作用CFs 6、12、18、24、30、36、42、48 h, 随着Sim作用时间的延长,CFs的3H-TdR掺入率呈递减趋势,与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r=-919,P<0.01);(3)CFs的3H-TdR 掺入率随着MVA干预浓度的增加呈进行性上升,其中10-4、10-3 mol/L MVA 10-5 mol/LSim组3H-TdR掺入率分别为 (1612±308.57)、(1995±353.83)cpm/2000细胞,显著高于对照10-5mol/L Sim组的(771±164.86)cpm/2000细胞(P<0.01); (4)10-3 mol/L MVA分别作用CFs 6-48 h,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MV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8,P<0.01)。结论 Sim呈浓度-时间依赖方式抑制CFs DNA的合成且可被MVA拮抗,提示Sim可抑制CFs 增殖,延缓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通过MVA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Zeng SG  Liu JC  He M  Huang Q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37-1640
目的 探讨油茶皂苷C(CS—c)预处理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培养3—4d的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8孔):正常对照组,单纯缺影复氧组(A/R),缺氧预适应组(AP),油茶皂苷C预处理(CS—C),格列苯脲预处理组(Glib)。采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各组于复氧1h时进行以下指标检测:(1)心肌细胞存活率;(2)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3)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组LDH含量(57.8U/L±6.4U/L)高于对照组(12.3U/L±1.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细胞存活率(51.0%±1.9%)低于对照组(9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CS—C预处理组LDH含量(39.8U/L±3.9U/L)、心肌细胞存活率(76.4%±3.5%)低于A/R组(P〈0.01),其结果与AP组(分别为32.4U/L±5.2U/L,78.0%±2.0%,P〉0.05)相似,Glib组LDH含量(55.8U/L±5.0U/L)高于CS—C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54.1%±3.7%)低于CS-C预处理组(P〈0.05)。结论 CS—C预处理抗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与缺氧预适应作用相似,其保护作用可能与KATP^+,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Li ZL  Lin QL  Liu RJ  Xie WY  Xiao W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74-3177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盐、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冻融人精子氧化应激性DNA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 30份健康可生育男性精液分别添加改良人精子冷冻保护液,依所添加的抗氧化剂及终浓度分6组;检测各组冻融前后常规精子参数,精子核DNA完整性以及冻融后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1)冻融后抗坏血酸盐300 μmol/L组与CAT 200 U、400 U组a+b级精子下降少于对照组(均P<0.05),精子活率复苏率、ROS水平则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67%±14%、68%±14%、69%±15%vs 59%±10%,均P<0.05;30±13、30±11、30±11 vs 37±17,均P<0.05).(2)添加抗坏血酸盐300 μmol/L组,CAT 200 U、400 U组的彗星细胞尾部DNA百分比及Olive尾矩与冷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低于对照组(41%±4%、40%±7%、40%±6%vs 46%±6%,均P<0.01;7.7±1.2、7.5±1.6、7.8±1.9 vs 10.1±3.1,均P<0.01).其余试验组上述指标则明显高于冷冻前(均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冻融后各实验组a+b级精子与ROS水平有负相关性(P<0.05或P<0.01).除抗坏血酸盐600 μmol/L组外,其余试验组尾部DNA%、Olive尾矩则分别与其对应组ROS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P<0.01).结论 在精液冷冻保护剂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抗坏血酸盐、CAT可减少冷冻产生的过量ROS,进而减轻后者对精子核DNA的氧化应激性损伤,从而提高冻融人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6.
Luo Y  Rui HL  Chen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133-3137
目的探讨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醛固酮(ALDO)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HKC细胞行如下试验。(1)不同浓度MAPK三种支通路特异性阻滞剂对其分别进行阻断,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外源性ALDO作用下HKC合成TGF-β1量的改变。(2)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外源性ALDO刺激HKC,以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裂解物中磷酸化ERK1/2以及总ERK1/2表达,并对ERK1/2相对表达量(磷酸化ERK1/2/总ERK1/2)与相应刺激条件下TGF-β1合成量进行相关分析。(3)在不同浓度的安体舒通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RU486作用细胞后,以外源性ALDO刺激HKC,同上方法检测细胞裂解物中磷酸化ERK1/2及总ERK1/2表达。结果(1)15μmol/L及25μmol/LERK1/2通路阻滞剂(U0126)分别使TGF-β1的合成量减低至(87±11)pg/ml及(75±19)pg/ml,而仅使用10-7mol/LALDO刺激作用下HKC中TGF-β1的合成量(121±10)pg/ml,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NK和P38两条支通路阻滞剂(SP600125、SB203580)未使TGF-β1合成量出现显著性变化(均P>0·05)。(2)外源性ALDO可使HKC对ERK1/2相对表达量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10-9及10-7mol/LALDO刺激组ERK1/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7±0·06及0·80±0·05,显著高于0mol/LALDO组(P<0·05或0·01)。相应浓度醛固酮刺激下ERK1/2相对表达量与TGF-β1合成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3,P<0·01);10-7mol/LALDO刺激HKC15min后,磷酸化ERK1/2开始出现显著性增加并达到高峰(P<0·01),其相对表达量为0·84±0·06,此后逐渐减低,至360min时其表达量为0·49±0·08,与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7mol/LALDO与10-9、10-7mol/L安体舒通共同孵育HKC30min,可使ERK1/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0·08及0·60±0·04,显著低于0mol/L安体舒通组(P<0·05或P<0·01),但其表达量仍显著高于未加任何刺激的对照组(P<0·05);10-7mol/LALDO与相应浓度的RU486共同刺激HKC30min未使ERK1/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mol/LRU486组(P>0·05)。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介导醛固酮促HKC合成TGF-β1的主要通路之一,醛固酮与胞质内受体结合是其通过活化ERK1/2途径而发挥上述病理作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Yan H  Zhu WG  Li S  Fan FY  Sun PY  Zh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35-839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io)调节树突状细胞(DC)黏附和迁移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io及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拮抗剂(GW9662)干预DC 24 h,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io对表达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IGN)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Pio对DC黏附功能的作用,细胞迁移试验检测Pio对DC迁移功能的作用.结果 (1)Pio呈浓度依赖性下调DC-SIGN蛋白的表达,在Pio 1.0 μmol/L时DC-SIGN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0.96 ±0.09,对照1.25±0.23,均P<0.05),Pio 10 μmol/L时减少更明显(0.80 ±0.08,均P<0.01),GW9662干预组(1.10±0.12,均P<0.01)蛋白表达量增加;(2)在Pio 1.0 μmol/L时DC黏附和迁移降低(10.8%±2.0%和24.6%±0.5%,均P<0.05),Pio 10 μmol/L时降低更明显(7.6%±1.5%和23.4%±3.0%,均P<0.01),GW9662干预组DC黏附和迁移增加(12.1%±1.9%和26.8%±0.8%),经抗DC-SIGN抗体作用后DC黏附和迁移较对照降低(5.7%±0.9%和23.2%±2.9%,均P<0.01).结论 Pio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下调DC-SIG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DC的黏附和迁移功能.  相似文献   

18.
醛固酮对系膜细胞合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an J  Jia RH  B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439-2442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及阻断其受体后对系膜细胞生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 醛固酮单独刺激大鼠系膜细胞24h以及采用螺内酯阻断后,用RT-PCR观察系膜细胞PA1-1mRNA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PA1-1;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的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系膜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醛固酮刺激系膜细胞对PA1-1mRNA的影响。结果 醛固酮使系膜细胞PA1-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同时升高了TGF-β1的表达和细胞内的ROS水平。醛固酮使PA1-1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0nmol/L醛固酮刺激系膜细胞4h后PA1-1mRNA表达才明显增加。加用螺内酯后使升高的PA1-1、TGF-β1表达以及细胞内ROS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醛固酮能独立促进大鼠系膜细胞分泌PA1-1的增加,同时醛固酮使TGF-β1表达以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而这些都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9.
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Lai LY  Gu Y  Chen J  Yu SQ  Ma J  Yang HC  Lin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00-1905
目的 证明肾脏系膜细胞能够自身合成醛固酮 ,并探讨醛固酮对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检测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表达 ,PCR产物存化后直接测序 ;放免法测定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醛固酮的浓度。用RT PCR半定量法比较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theenzymeglyceraldehyde 3 phosphatedehydrogenase ,GAPDH为内参照 )经 10 -10 ~ 10 -6mol/LAngⅡ或 7mmol/L、9mmol/LKCl干预 4 8h ,系膜细胞CYP11B2mRNA的表达量。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特异性受体 (mineralocorticoidreceptor,MR)和保护其配体特异性的 11β -羟类固醇脱氢酶 2 (11β -HSD2 )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用RT PCR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以ELISA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经 10 -7mol/L醛固酮干预 2 4h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层黏蛋白 (FN)和Ⅳ型胶原的浓度。结果 大鼠系膜细胞能表达CYP11B2mRNA ,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醛固酮 ,浓度为 1 0 6 5pg/ 10 6个细胞。 10 -8、10 -7mol/LAngⅡ (10 -8mol/L :2 15± 0 10 ,10 -7mol/L :1 16± 0 0 4vs非干预组 0 77± 0 0 3,P <0 0 0 1;)和 9mmol/L的KCl (1 2 7± 0 11vs非干预组 0 89± 0 12 ,P <0 0 5 )均能显著提高CYP11B2mRNA的表达。大鼠系膜细胞有MR和 11β -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氧化应激水平与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蛋白表达的关系,阐明KCa3.1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雄性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dTH) CFs,另培养同品系野生C57B6小鼠CFs作为对照。dTH小鼠CFs随机分为高血压组(dTH)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dTH小鼠CFs给予不同浓度NAC干预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双氯荧光素(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分子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细胞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PI3K信号通道蛋白磷酸化改变。结果:4、8和12月龄dTH小鼠CFs中ROS和KCa3.1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与2月龄dTH小鼠比较均增加(P < 0.05或P < 0.01);MTT检测,应用1×10-6、1×10-5、1×10-4和1×10-3 mol·L-1 NAC干预后,dTH小鼠CFs增殖率分别为165.9%、138.72%、110.92%和109.82%,与dTH组比较,1×10-4和1×10-3 mol·L-1NAC对CFs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 < 0.01)。与对照组比较,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Ⅰ、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P < 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 0.01);dTH小鼠CFs中p-Akt/T-Ak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 < 0.01),而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p-Akt/T-Akt表达水平下降(P < 0.01)。结论:ROS清除剂NAC抑制dTH高血压小鼠CFs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可能与其上调细胞中PI3K信号通道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