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大成》中针灸治疗头痛的取穴规律。方法确立头痛的相关检索词,依据《针灸大成》中的文献条目构建数据库,并运用频数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头痛的腧穴和经脉的使用频次、腧穴间配伍规律、特定穴使用情况及腧穴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头痛以近部取穴为主,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腧穴为合谷、风池、列缺、百会、上星,使用频次靠前的经脉为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腧穴间配伍形式以远近结合配穴、局部配穴为主,选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选用腧穴多位于头项部和上肢部。结论针灸治疗头痛注重近部选穴,多取循经头部经脉上的腧穴,腧穴间配伍以远近配穴、局部配穴为主,多使用交会穴、五输穴、原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头项部和上肢远端部,可为针灸治疗头痛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整理古代医籍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中风偏瘫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条文211条,涉及用穴107个,用穴频次713次,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单穴处方为主,取穴主要集中在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以肢体远端取穴为主,并多选取特定穴,其中五输穴、交会穴、原穴使用频次较高,选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曲池、足三里、昆仑、绝骨、百会。结论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原则,以调节阳经气海,濡养肢体筋脉为主治思路,主取患侧阳经穴位,主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穴位,选穴多选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目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涉及目痛的穴位主治条文、单穴治疗目痛条文及穴位配伍治疗目痛条文,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Office Excel电子表格中,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13条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然后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穴位64个,使用总频次197次,应用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依次为上星、攒竹、合谷、玉枕、阳白、四白、头维、照海、阳溪、三间、下廉、头窍阴。结论目痛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且以眼周、头面和四肢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5.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古代处方及近10年的临床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整合,找出针灸治疗规律。方法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整理出穴位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特点。结果古代文献针灸处方取穴以远道取穴、单穴为主;近代文献以远近配穴、多穴为主。穴位归经上二者均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以五输穴、交会穴和背俞穴应用较多。结论慢性腰痛针灸处方重视"远道取穴"的应用,"远近配穴"原则是重要内容,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失眠近现代著作类文献的针灸处方选穴及配伍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针灸治疗失眠的数据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735本著作类文献,发现神门、百会、安眠穴是最常用腧穴;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主要采用交会穴、五输穴、原穴。神门穴与三阴交穴运用频次最高,且配伍最为常用。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有着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特定穴选穴的特点,配穴有着上下配穴、子母配穴、原络配穴、原俞配穴的取穴规律,可为针灸治疗失眠的科研和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对照文献用穴规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中的用穴规律.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腧穴进行提取,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22篇,共使用腧穴24个.各腧穴分布属于十四经脉,且均为特定穴,涉及特定穴10种.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腧穴分类以特定穴为主,针灸治疗本病的良好疗效与循经取穴及相关经络特定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人工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7~2016年国内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献,统计主穴、配穴、归经及分布频次,并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用经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90篇,经过统计分析得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共76个,作为主穴使用的有66个,配穴51个,两者兼用41个,其中使用总频次较多的为迎香(77.37%)、合谷(66.31%)、肺俞(63.16%)、印堂(62.63%),作为主穴使用频次较多的为迎香(142次)、合谷(116次)、印堂(115次),配穴选用频次较高的是肺俞(38次)、肾俞(37次)、脾俞(28次);变应性鼻炎针灸治疗共涉及十二条经脉,其中腧穴选用频次较高的为足太阳膀胱经(410次)、督脉(318次)、手阳明大肠经(304次),此三条经络的频次总和占经络选用总频次的71.87%;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其腧穴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39.42%,其次为腰背部腧穴。[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在选穴上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和局部取穴的取穴规律,今后应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选出有效性最高的针灸处方,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筛选针灸腧穴处方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古代针灸医家采用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病症的一般规律,从而确定其基本穴位配方。方法:借助《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检索相关条文,从经脉、穴位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古人的配方规律。结果:检索出条文314条,通过规范化处理,整理出经穴97个,经外奇穴15个,选用频次最多的经脉包括任脉、膀胱经、胃经和脾经,所用腧穴主要集中在腹部、下肢和腰背部,以募穴、背俞穴、下合穴三类特定穴选用频次最多。结论:以穴位使用频次为参考,结合针灸学理论,分析认为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可以作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基本配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现代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供规范化腧穴处方。[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数据库,对近40年来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等,总结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治疗方法以及补泻手法。[结果]统计发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常选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等循行过肩的经脉,常用的腧穴为夹脊穴、悬钟、外关、手三里等。针灸疗法和疏密波型电针疗法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常用方法。[结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足阳明经以及循行过肩的经脉受损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病理基础,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穴应以上述经脉为主,从而使患者颈部气血循行通畅,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  相似文献   

11.
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处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腧穴运用规律、配伍规律以及特定穴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检索1978—2011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解析针灸处方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所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其使用频次、配伍组合、分部和特定穴分类等。结果:选穴频次最多的为合谷、足三里、曲池、肩髃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且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肩髃、阳陵泉等相互配伍最为常见。涉及的主要经脉为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手少阳经、足太阴、督脉等。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上肢部穴位使用频次最多。选穴以特定穴的选取为主,其中以五输穴为多,交会穴次之。结论:中风偏瘫治疗规律为多选阳经腧穴,首选阳明经穴;局部取穴多选上下肢部腧穴;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以五输穴和交会穴为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20.0、SPSSModeler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涉及81个针灸处方、6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549次。其中,百会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经脉为督脉、胆经、胃经、肝经,腹部、下肢和背部腧穴使用较多,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风池-头维。结论 国内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重视调节气机,通络止痛;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Full-text periodical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针灸治疗CPID的临床报道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8篇,常用腧穴57个,最常用的5个腧穴为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涉及经脉9条,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常用腧穴的分部以腹部、下肢和腰背部为主;特定穴以募穴、下合穴、合穴与背俞穴的使用频次较高。[结论]针灸治疗CPID取穴繁多,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临床治疗取穴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因此值得去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对其选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胃下垂的选穴规律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10月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文献,将筛选出文献的治疗方法、所选穴位、穴位归经、分布及特定穴的应用归纳总结,用Excel表格整理归纳,形成针灸治疗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60篇文献,经统计分析,针灸治疗胃下垂所选经穴50个穴位和经外奇穴13个,其中足三里和中脘使用频次最高,达到总频次的10%以上;腧穴的选择以远部与近部配合取穴为主;任脉、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经外奇穴分布部位以腹部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胃下垂经脉多选取任脉、胃经腧穴,配伍以局部与远端要穴相配为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15年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研究的文献,总结出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临床选穴参考。方法以"针刺"或"针灸"或"电针"或"艾灸"或"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线"和"神经损伤"或"周围神经"作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检索文献,之后导入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剔除不相关文献,依据受损周围神经名称(臂丛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臀上皮神经、马尾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将文献分为9类,分别对文献中每类神经损伤所使用的穴位和归经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上肢多选用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后溪、小海、支正、腕骨、内关、曲泽;下肢多选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位,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为足三里、髀关、解溪、阳陵泉、环跳、秩边、肾腧、委中、中髎、次髎、会阳、阴陵泉。结论当前在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选穴主要根据受损神经的走行和分布选取相应的经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取穴的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文献74篇,所有文献为2008年至2014年期间中文期刊。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取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时,所用腧穴主要分布在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手太阳小肠经和督脉。其中使用最多的腧穴包括颈夹脊、天柱、风池、颈百劳、肩外俞等穴位。结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时,穴位的选择要按照循经结合局部的方式取穴,穴位通常选择颈夹脊、风池、天柱等,这些穴位主要分布在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等位置,针灸治疗时要能够辨证取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20年来发表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58篇,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天枢、丰隆、中脘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胸腹部,募穴、合穴、下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安全、有效,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临床用穴,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搜集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对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主要穴位与头部血管的解剖生理学关系进行探讨。结果:纳入的144篇文献中,针刺治疗偏头痛涉及68个穴位11条经脉,其中43个穴位的使用频次不足0.1%,超过10%的穴位只有14个。所取穴位经脉排前三位的依次为胆经、膀胱经、三焦经。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可以肯定,但用穴规律还不够明晰,作用机制也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穴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选穴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14年6月中国知网中与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临床文献,将所选用腧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取穴涉及56个穴位,9条经脉,所选穴位以体穴为主,多取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大冲(46次).结论 目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取穴较为混乱,应着重加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争取早日形成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