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自2013年3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自3个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并对该病毒进行进一步研究,描述该病毒的基因结构,首次在中国发现并确诊了甲型H7N9禽流感患者。H7N9禽流感对禽类致病性低,而对人类致病性高,目前尚无人间传播的证据。本文就目前对甲型H7N9禽流感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从临床的角度对甲型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 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致病的分子基础?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研究进展,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讨H7N9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与致病能力,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比对探寻适应的分子机制。结果禽流感H7N9A/Anhui/1/2013病毒,经过在小鼠体内进行9次传代后,对鼠肺适应株与野生型毒株进行基因比对,发现适应株HA基因,NA基因以及PA亚基共发生了4个有义突变。结论禽流感H7N9A/Anhui/1/2013病毒经连续传代后基因发生突变,但对病毒的毒力以及致病力影响仍需后续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省市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现已累计报告数百例病例。H7N9禽流感病毒因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和迅速的传播速度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快速、准确的检测对H7N9禽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控制极为重要。该文就目前应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基因芯片、液相芯片、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法、高通量测序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9):779-785
2013年3月至今,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发生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并引起较高的病死率,而从2016年秋季开始的第5波疫情显得尤为严重,这使得人感染H7N9禽流感作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基因组进化及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简称"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13年3月31以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在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发生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随后在中国大陆其他地方也有该类疫情报告[1-2]。该病临床上主要为发热、咳嗽等重症肺炎表现,临床上难以与其他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区分。早期诊断和尽早使用奥司他韦治疗对提高病例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之间对甲型H7N9禽流感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性,为在学校中开展H7N9型禽流感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合肥市某2所大学随机分层整群抽取1—3年级医学与非医学生共55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x。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病毒来源”、“病毒灭活温度”及“传播方式”的医学生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27.7%、5.5%、23.8%,非医学生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12.5%、1.4%、18.0%。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此次禽流感感到轻微的害怕率分别为:50.2%、62.7%,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4)。大学生中已采取的预防措施答题率均低于50%。结论大学生对H7N9型禽流感科学认知度偏低,医学生在对禽流感的正确认识、态度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面较非医学生好。因此,相关部门及学校需要适度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度及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了解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主流媒体上报道的H7N9禽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与其它流感感染病例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获得H7N9禽流感病例的初步流行趋势、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分析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影响H7N9感染病例死亡原因。根据资料类型和适用条件参数或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截止到2013年4月26日,以散发为主,尚无大规模爆发趋势。H7N9病例的性别比(男:女=75:36)为2.08,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流感病例特征(χ2=13.72,P=0.00)。H7N9病例的中位年龄是61.5岁(2~91岁),显著高于其它常见流感感染的年龄特征(Ridit分析,Hc=110.30,P=0.00)。H7N9病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咳嗽、咳痰等,同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等临床表现。H7N9感染病死率为19.83%(95%CI 12.58%~27.08%)(23/116),较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低。H7N9死亡病例年龄(67.5岁,27~87岁)、男:女比(17:5)有升高趋势,但与存活病例相比没有差别(年龄:58.5岁,2~91岁;男:女比58:31)。死亡病例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为3.5 d(0~11 d),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组(1 d,0~13 d)。未见厨师、从事鸡鸭运输工作、从事禽类销售宰杀及肉贩等高危职业与H7N9病死有关(χ2=0.26,P=0.61);也未见死亡和存活病例暴露史存在差别(Fisher精确检验,P=1.00)。在国家控制H7N9传播过程中,累计隔离H7N9病例接触者1 330人,有3名接触者出现症状,均排除为H7N9感染。【结论】H7N9感染以散发为主,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H7N9感染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该流感病毒的致死性较H5N1低,未见高危职业或暴露史与H7N9病死有关,但感染症状出现后拖延就诊时间可能是造成病例死亡的原因之一。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3月H7N9禽流感疫情爆发以来,截止到2015年7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628例,死亡161例,病死率约为25.6%,目前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东部省市。冬春季是高发季节,病人多有禽类接触史。从人和禽分离到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发生了多处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等遗传进化,增强了病毒对人的遗传适应性、致病性和毒力,对首选治疗药物NA抑制剂(磷酸奥司他韦)产生了耐药性。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会在其天然宿主或人体内不断发生基因突变及基因重配而产生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上海和安徽确诊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尚属全球首次报道。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曾在火鸟、野鸭和野鸡等禽类中检出H7N9,但从未发现感染人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情高度关注。笔者综述H7N9禽流感病毒的溯源、抗原变异、致病机制、传播机制及预防控制等遗传特征的研究进展,旨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