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1例罕见的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组织学方法,对1例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了特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的研究。结果患者左房内房间隔上可见一占位病变。体积10cm×3cm×9cm。显微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梭形、卵圆形及多核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特殊染色:PAS(+)、AB(+)。免疫组化:CD68(+)、α-AT(±)、CEA(-)、KER(-)。电镜结果:瘤组织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以纤维母细胞为主。支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结论原发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脏原发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2例BPDCN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2例病例形态符合BPDCN的特点,免疫组化可排除髓系、自然杀伤(NK)系、B系及T系细胞来源。分别为LCA(+)、CD56(+)、CD123(+)、CD4(+)、MPO(-)、Td T(-)和LCA(+)、CD56(+)、CD123(+)、CD4(+)、MPO(-)、Td T(-)、CD34(-)。结论:BPDCN是一组罕见肿瘤,较难确诊及治疗,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CD4、CD56和CD123的联合表达在BPDC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右上腹间断性疼痛2个月,加重半月于2010年7月1日入院.症状进行性加重,但无明显体重减轻,无发热,无黑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肝脾不大.消化内镜示:距门齿约21~28 cm右前壁见一菜花样隆起,表面溃疡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病变欠清.取1块组织送检,病理回报提示:黏膜固有层可见小细胞癌浸润.IHC结果:CK-P(+)、CD56(+)、Syn(+)、CgA(+)、LCA淋巴细胞(+)、CD3淋巴细胞(+)、CD20 B淋巴细胞(+)、Ki-67 index80%.临床诊断为食管中段小细胞癌.因患者术前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管壁狭窄,范围约7 cm,右前壁受累,僵直,毛糙,蠕动消失,并可见充盈缺损.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肿物与周围血管等重要组织界限不清,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考虑手术切除困难较大,并且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故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4.
朱小燕  郭玲 《甘肃医药》2015,(3):198-201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的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Rosai-Dorfman病,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免疫组化(LCA、S100、CD68、CD1a、CD20、CD79a、CD3、CD43、CK、Ki-67)染色及特殊染色(PAS、六胺银),光镜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窦扩张,窦内组织细胞增生,组织细胞内吞噬有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LCA(+)、S100大细胞(+)、CD68大细胞(+)、CD1a(-)、CD20(B细胞区+)、CD79a(B细胞区+)、CD3(T细胞区+)、CD43(T细胞区+)、CK(-)、Ki-67(-)。特殊染色大细胞PAS及六胺银染色阴性。结论: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反应性淋巴结窦性组织细胞增生、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鉴别。根据其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透明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全身皮下多处包块,进行性增大,伴轻度疼痛和间有发热5个月.体检:双肩部、双腋下及腹壁多处皮下圆形及椭圆形结节,质较硬,呈浅紫色.多数结节约1.0 cm×1.0 cn大小,少数0.5 cm×0.5 cm大小,与皮肤粘连,活动度较差.病理检查:①巨检:带皮肤组织一块,大小约2.0 cm×2.0 cm×1.0 cm,切面皮下有蚕豆大结节,鱼肉状.②镜检:瘤细胞形态多样化,主要有两种形态的细胞,一种为类圆形透明细胞,核膜较厚,有皱折,浅染,有1~3个大核仁,胞浆透明,呈片状排列,有纤细的纤维和血管间隔;另一种细胞大小不一,类圆形,核浓染,偏位,胞浆嗜酸性,细颗粒状,部分胞浆内找到无折光性的棕色颗粒,核分裂多见,瘤细胞呈弥漫、松散或巢状排列,其周围绕以波浪状排列的纤维组织及血管间隔.未见侵袭皮肤附件和表皮.③免疫组化:瘤细胞LYZ(-)、S-100(+)、Vimentin(+)、CK(-)、HMB45(+)、CEA(-)、AFP(-).④电镜:细胞内未见溶酶体或次溶酶体,见可疑前黑色素小体(因电镜标本制作不良,不能肯定诊断).病理诊断: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6.
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患者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HPV感染的致病机制,分析法锐湿疣的病理改变要点,从而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结果:组织病理30例中上皮呈疣 状或乳头状瘤增生21例,角化不全25例,不同程度棘层增生30例,基底细胞增生15例,见典型空泡细胞20例,免疫组化30例中20例阳性,组织病理肯定20例中10例阳性,结论: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能提高临床对尖锐湿疣的诊断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妊娠期背部色素痣恶变患者。患者女,35岁,因背部黑色皮疹35年,逐渐隆起半年就诊。既往体健,妊娠35周。查体:背部可见约1cmx0.5cm椭圆形黑斑,黑斑表面有约小指头大小红色赘生物。皮肤镜:色素分布不均,可见蓝白结构,可见树枝状毛细血管。皮肤组织病理:真皮内见肿瘤结节,细胞呈中度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7个/10HPF),部分向上侵犯表皮,浸润深度5mm。免疫组化:S-100(+)、HMB45(+)、Melan-A(+)、CyclinD1(+)、P53(+)、Ki67(+)、CK(-)。诊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先于我院皮肤科行皮肤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基底及边缘未累及。后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肿物边缘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肿瘤边缘皮肤组织病理未见肿瘤细胞,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见转移;术后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200万IU 皮下注射 QOD 共1月。半年后随访皮疹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下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鳞状细胞基底层色素增生。免疫组化示CD34、NSE、S-100(+)。结论: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周围神经疾病,可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节性硬化症、McCune-Abright综合征、Proteus综合征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与生物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因异常阴道流血就诊,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均提示阳性,临床肉眼见宫颈Ⅱ°~Ⅲ°糜烂。光镜下见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呈结节状聚集、弥漫浸润,可见坏死,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p16(+),Ki-67(+,80%~95%),Syn(+),CD56(+),CK8/18(+)。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确诊需联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复发,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星形细胞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30-1231,1237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新分类。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50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高发年龄为20~60岁,部位以额叶、颞叶为主要占位。镜下见肿瘤性星形细胞,微血管增生及坏死,瘤细胞GFAP、VIM、S-100蛋白(+)。结论:新分类突出了低级别、间变型、胶质母细胞星形细胞瘤弥漫浸润生长的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遗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