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慕洁  苏辉华 《中外医疗》2010,29(36):178-179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彩超图像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确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腹部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67例患儿均有腹部疼痛及右下腹压痛,发病前1~2d均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高频彩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均有多发肿大,治疗前后淋巴结数量及大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高频彩超检查,能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高频探头,探头频率7~12 MHz观察5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及分布情况,并对部分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果腹腔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长径>5 mm为肿大。50例患儿均在右下腹腔内查出数个至数十个肿大的淋巴结,其中5例合并左侧腹腔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及鉴别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儿科急腹症经超声显像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和30例正常健康儿童行高频超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超声显示肿大淋巴结在脐周及右下腹,而且淋巴结最大长轴直径大于1.0 cm,最大短轴直径大于0.5 cm,纵横比又称圆形指数大于2,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淋巴结内见血流信号增多,呈点、条状沿淋巴门分布.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L〉1.0 cm、R〉0.5 cm、L/R〉2,CDFI显示淋巴门样血流信号,作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范慧芳 《安徽医学》2013,34(9):1378-138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抽选5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炎症组)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对其超声图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抽选57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57例患儿腹腔内高频彩超检测均可见淋巴结肿大,并且多位于脐周或者是中下腹,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增多;炎症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以及内部回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快速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临床首先诊断方法,同时可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声像图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6例。结果:56例患儿在脐周发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形态多为椭圆形,边界清晰,呈低回声,皮髓质结构显示清晰,L/S〉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0~0.65。经过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儿的症状缓解,10 d后复查超声显示,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短径(mm)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淋巴结长短径比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12.364、15.342、3.475、2.364,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无创、经济、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对临床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24名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的结果.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及其分布位置.结果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100%),其中以右下腹多见(92.3%),单纯脐周淋巴结肿大(55.6%).结论 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门诊及住院患儿和30例正常健康儿童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在脐周和(或)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且在肿大淋巴结内均有血流信号.结论: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性较高,并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以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或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超检查.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观察右下腹、脐周、右中上腹及左侧腹腔.扫查时尉绕脐周,在全腹部有序地来回滑动式扫查,重点探查腹痛部位,仔细扫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大血管旁.对较肥胖患儿必要时探头可适当加压,以增加探查深度,可提高对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对探查到的肿大淋巴结进行重点观察,并做对比分析.结果:其中102例探查到肿大淋巴结,5例未探查到肿大淋巴结,检出率95.3%.结论:高频彩超对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高,能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诊断依据,而且此检查方法直观、安全、方便、无痛苦、无创伤、可重复性好.因此,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重要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00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与同等人数无腹痛小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后发现约91.0%(91/100)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经临床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淋巴结显著缩小(短径〈7mm)或消失,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83例,占腹痛儿的91.70%。结论 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且将肠系膜淋巴结短径≥7mm,长/短径之比≥2作为诊断标准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以及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78例患儿中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排除6例;经临床治疗后,72例中超声复查淋巴结完全消失65例,淋巴结减小7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法简便,诊断率高,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腹痛来院求诊的小儿,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小儿患者1208例,观察其腹腔内情况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并结合检验结果、临床随访,进一步确定其淋巴结肿大的病因。结果96%的患儿临床诊断为单纯肠系膜淋巴结炎,少部分为阑尾炎、肠套叠等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准确、便捷、无创,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58例腹痛患儿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淋巴结数目增多或直径增大,观察其分布、数目、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测量并记录阳性结果。启动彩色超声波检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血流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于超声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头孢哌酮钠100 mg/kg或头孢硫脒50 mg/kg,qd),1周后复查彩色超声波对照。结论彩色超声波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方便、准确,易为患儿所接受,对临床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泳  邢建华 《安徽医学》2006,27(4):289-290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彩超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临床疑似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8例进行检查,常规检查肝,胆,胰,脾,肾,阑尾后,加压探头重点扫查右下腹,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数量,形态及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于抗炎治疗7天和14天后复查。结果49例患儿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并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抗炎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有明显减少和缩小,其内的血供也明显减少。2例在右下腹探及肿大的阑尾回声,并被术后病理所证实,7例超声检查无异常,经胃肠道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应用高频彩超能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和120例健康儿童进行彩超检查,对比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数量、大小、形态及血流显示情况。结果健康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测值为长径0.48~1.08cm,横径0.23~0.55cm。炎症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测值长径0.71~2.25cm,横径0.38~1.18cm。其内均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结论彩色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为临床确诊治疗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62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6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ing,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便捷,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经临床诊断的8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声像图特点。结果:89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后复查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7.5~12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儿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多位于脐周和(或)右下腹,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椭圆形、串珠状、堆状分布,皮髓质分界较清晰,直径10~30mm,长/横径≥2。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分布呈淋巴结门型,条状规则分布。位置较深的可探及点状血流,表浅者可见自淋巴门,向淋巴结内呈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急性期时,髂窝、肠间隙可探及少量游离液性暗区。结论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检查便捷、诊断率高、无创、定位准确等优点,并具有可以对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芳  程印蓉  马晓娟 《西部医学》2012,24(1):137-139,14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腹痛小儿超声检查结果。采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强度及类型,并测量其长短轴比值(L/S),病变的变化结果均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结果 77例患儿均显示腹腔淋巴结肿大,脐周及右下腹均见肿大淋巴结者72例,最大者24×12mm,其中19例血流丰富;仅右下腹见肿大淋巴结者4例,最大者14×5mm,1例血流丰富;左上腹及脐周均见肿大淋巴结者1例,大小11×5mm,血流较丰富。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逐渐回缩,但肿大淋巴结的回缩比腹痛消失明显滞后。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济简便,重复性强,准确率高(〉95%),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例因不明原因腹痛来院就诊行超声扫查发现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患儿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腹腔高频超声探查。结果主诉腹痛来院就诊患儿中,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者69人,原发肠炎患儿1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9例,其中并腹腔积液者6人,阑尾炎患儿8例,其中合并腹腔积液者2人,结核性腹膜炎1例并伴有腹腔积液,急性肠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经血、粪化验及抗炎治疗确诊,阑尾炎经手术确诊,结核性腹膜炎经腹水化验及X线钡餐确诊。结论因不明原因腹痛就诊患儿通过高频超声的检查,肿大淋巴结的检出,及其数量、外观、分布情况的观察,对临床诊断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很大指导意义,此检查方法应该作为对小儿不明原因腹痛诊断的重要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