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病例共221例,术后早期积极补充钾和镁,心率增快时积极应用西地兰、胺碘酮等综合处理,出现心房颤动时联合使用胺碘酮、西地兰。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Af)12例,发生率5.43%,经西地兰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率均降至正常范围,其中恢复正常窦性心律10例,复律时间为15min至15h(2.66±3.21h)。结论术后早期积极防治电解质紊乱,积极应用西地兰、胺碘酮等综合处理,可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西地兰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作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文俊 《中国医刊》1999,34(3):15-18
冠心病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获取自体非重要部位的口径相宜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处以远与升主动脉之间建立旁路,或某些带蒂动脉远端直接吻合于冠状动脉,从而恢复心肌的供血。该手术是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30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300例患者分为AF组32例和非AF组268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病史以及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等,确定AF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左房内径≥40mm;体位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过长、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均为CABG患者术后发生A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术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房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63%。近期Chung等研究显示,房颤的发生可能与CABG后炎症反应有关。我们旨在研究作为炎症标志物之一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与CABG后房颤的发生是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AF)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发生的AF与治疗经验。结果45例CABG术后有19例发生了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2%,其中AF9例,发生率为20.0%,占心律失常的47.4%;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电复律等治疗,AF均得到控制,预后良好。结论房颤是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积极防治房颤。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或其他因素的存在 ,术后短期内仍有心绞痛复发或疗效不佳 ,从而减弱了冠心病介入的疗效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负担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自 1 996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间 ,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而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共1 35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全组 1 35例中 ,男 1 2 0例 ,女 1 5例。年龄 31~ 79岁 ,平均 58岁 ,体重 44 .5~ 1 0 3kg(72 5kg± 1 0 2kg)。具有糖尿病史者 30…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总结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3例病人均采用正中开胸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全部用自身大隐静脉。 2例搭 3支桥 ,1例搭 4支桥。结果 :术后 3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孙国成  蔡振杰 《医学争鸣》1997,18(2):193-19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24例分析孙国成蔡振杰万明明王余平(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脏外科西安710038)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图号R654.2我们于1989年9月至1995年12月,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5例冠心病病人92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1 0例左室射血分数 ( EF)≤ 45 % ,其中 4例 <30 %。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 ,CCS ~ 级。 1 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余为低温体外循环 ( CPB)下手术。 1 4例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 ,余均为大隐静脉桥 ,人均搭桥 3.0 8支。同期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 TMLR) 3例。结果 :2 5例 CABG临床效果良好 ,无手术死亡。术后 96%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CABG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病(CAD)病人行冠状动脉路移植术(CABG)后的病死率及远期效果。方法 总结了从1994年9月至1997年5月为76例CAD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及术后1个月至2年8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为2.6%,术后心排血量(4.96±1.56)和心脏指数(2.75±0.76)较术前(分别为3.88±1.74和2.17±1.06)明显增加(P〈0.01),余74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在我国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外科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我院自 1994年 7月份至 2 0 0 1年 6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 2 3例 ,女 2例 ,年龄 32岁 72岁 ,平均61.5岁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18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7例 ;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 17例 ,脑梗塞 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心胸比例 0 .4 10 .5 6,EF值 2 7.8% 65 .8% ,平均4 3.5 1% ,其中低于 30 %者 2例 ,伴室壁瘤 3例 ,冠状动脉造影 3支以上病…  相似文献   

12.
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房颤危害较大,发生率约为1/3,术后2~3天是其高发期。其主要的原因包括高龄、β-受体阻断剂的停用、术后早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及术前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等。尽管术后房颤不一定影响患者手术结果及远期存活率,但是可至心功能下降及血栓等并发症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的增加。有多种药物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永春 《医学文选》2001,20(2):212-215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用多种形式的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或消除心绞痛;其后,为了间接地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和治疗心绞痛,而开展了心肌固定术、心肺固定术、心脏心包固定术、心脏网膜固定术、冠状静脉窦的动脉化等。60年代出现的直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手术方法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1]得到迅速普及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CABG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和常规手术,因百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CABG的发展1.1CABG的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CABG术后急性发作快速心率的房颤患者38例,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剂量150mg,5~10min注射完毕,后以0.6~1.0mg/min持续泵入,总量<1.2g/d。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持续动态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38例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5例用药后出现一过性长RR间期,最长达1.8s;4例血压稍下降,经临时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 静脉注射并泵入胺碘酮转复CABG术后急性发作的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单支血管病变2例,两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17例(合并左主干狭窄1例)。采用大隐静脉(SV)及左内乳动脉(LIMA)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术中共搭桥50根,应用LIMA10根,搭桥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术中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手术后死亡3例;存活18例,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其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从而为降低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提供有利的指导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50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F分为I组(术后发生AF)共48例,Ⅱ组102例(术后未发生AF)。结果CABG术后AF发生率为32.0%(48/150),I组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等疾病,心功能分级Ⅲ级、左心房内径(LAD)938mm,术后未早期应用B受体阻滞剂病例均明显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70岁)、合并高血压等疾病、LAD≥38mm、术后早期停用B受体阻滞剂均为CABG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左心房内径扩大、合并高血压等疾病、术后早期停用B受体阻滞剂均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已证实其远期疗效肯定。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术后心绞痛复发而需再次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阜外医院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315例 ,其中 5例为再次手术 ,术后均成功解除心绞痛症状 ,远期随访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5 2~ 6 9岁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心绞痛病史 ,术前曾发生心肌梗死者 3例 ,Ⅱ型糖尿病 2例 ,高血压病Ⅲ期 2例 ,术前左室EF值在0 .2 1~ 0 .6 5 ,2例曾…  相似文献   

19.
李秀芝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05-10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大热点及趋势。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OPCAB不需要体外循环,从而避免了体外循环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干扰,无心肌再灌注损伤,无血液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了心律失常、低心排血综合征、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肺部及脑部并发症等的发生,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我科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完成OPCAB10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取得了患者的配合,使10例患者都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险因素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方法 总结了108例接受CABG病人的临床资料,把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因素作分级处理及统计分析,预测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关的术前和术中危险因素。结果 影响术后心动率衰竭发生的各因素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体外循环时间(CPBT)和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延长;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有关的因素为CPBT和ACCT;与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