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宏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42-2543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67%,高于丙泊酚组的1.67%(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
李强 《当代医学》2021,27(35):31-33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常规麻醉,n=147)和观察组(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n=153).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麻醉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水平较稳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拔管时、拔管30 min,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具有较高的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消除异氟烷全麻病人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情况。方法将60例需要全麻的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异氟烷组(Ⅰ组)和异氟烷复合手术后单次小剂量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术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出现躁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较I组苏醒质量好。结论异氟烷复合手术后单次小剂量丙泊酚组全麻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异氟烷,可减轻异氟烷术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利多卡因治疗组诱导后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之后2mg· kg-1· h-1维持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拔管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利多卡因术中持续输注降低了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并比较低流量异氟烷及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分别采用低流量异氟烷及低流量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其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苏醒对间、拔管时间及躁动情况等指标.结果 与麻醉前及七氟烷纽相比,异氟烷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而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心率变化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七氟烷组相比,异氟烷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延长,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流量七氟烷及低流量异氟烷麻醉均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但前者对血压影响小且麻醉恢复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6.
曾晓燕 《当代医学》2014,(16):90-91
目的分析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A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B组患者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较短,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麻醉,术后清醒快,但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多,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异氟烷用于小儿麻醉时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方法 50例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n=25)与异氟烷组(n=25),用PAED评分表评估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七氟烷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异氟烷没有差别.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时,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异氟烷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各40例。采用自编问卷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围术期变量和术后认知情况进行收集。结果七氟烷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少)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烷组患者应答后24h内MMSE评分(应答后1h、应答后6h和应答后12h)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各相应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应答后24h的MMSE评分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七氟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易出现可逆性认知功能障碍,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与预防方式,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诊的手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七氟烷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患儿则在七氟烷基础上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率、躁动时间>15 min百分比、躁动评分、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躁动时间>15 min患儿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躁动评分与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比较常见,可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苏醒期躁动,同时缩短苏醒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用于儿童全麻时的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8岁ASAI级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SR组和PR组。S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SR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术中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PR组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三组患儿诱导成功后均给予肌松剂完成气管插管。评价三组患儿的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SR组和PR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苏醒及拔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2例(60%)、高血压1例(5%);SR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10%),心动过缓2例(10%)、低血压6例(30%);PR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10%),心动过缓4例(20%)、低血压9例(45%)。S组、SR组和PR组分别有16例(80%)、8例(40%)和6例(30%)出现苏醒期躁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全麻均安全、有效,苏醒迅速。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适用于儿童全麻。  相似文献   

11.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念  徐莉 《四川医学》2011,32(5):669-67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对术中麻醉维持、苏醒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2~6岁拟行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S-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P-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P-R组时间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S-R组12例(40%)P-R组3例(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是术后躁动发生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2.
范丹  蔡兵  卢静  兰志勋 《四川医学》2010,31(10):1451-1452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曲马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胃癌根治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气管拔管前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0.1~0.3mg/kg和曲马多1mg/kg,3~5min后予吸痰拔管;C组不用药。观察围拔管期BP、RR、HR、SpO2、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T组拔管时BP、RR、HR、SpO2平稳,明显优于C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例数也少于C组(P〈0.05);两组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小剂量丙泊酚复合曲马多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先天腭裂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Ⅰ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Ⅱ组采用吸入七氟醚,同时也靶控输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结束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分钟(T4)、拔管后1分钟(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麻醉诱导后的SBP、DBP、HR下降明显,I组气管拔管后1分钟HR变化显著高于Ⅱ组,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探讨降低术后躁动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全凭静脉麻醉(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B组).2组患者全麻诱导成功后插入气管导管.A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10 ~20 μg·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 kg-1·h-1.B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1% ~3%七氟醚并复合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1·h-1、瑞芬太尼6~10μg· 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 kg-1·h-1.保持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2组患者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给予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接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所有患者未使用催醒药.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A组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可以降低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不同泵注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以咪唑安定0.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1—2mg/kg诱导。A,B组采用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麻醉维持,A组在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芬太尼和丙泊酚。B组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采用单纯瑞芬太尼0.1-0.2ug/kg/min泵注(根据血压、心率调整)C组采用吸入安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B组病人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A,C组(△^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采用手术结束前5—10min停用丙泊酚,单纯泵注瑞芬太尼可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R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诱导药物为:R组瑞芬太尼1tLg/kg、咪达唑仑3m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F组除芬太尼3.0μg/kg代替瑞芬太尼外,其他用药同R组。麻醉维持为瑞芬太尼0.2μg·kg-1·min-1,丙?白酚2mg kg-1·h-1,微量泵恒速输入;持续吸入1%-2%七氟烷。观察2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的Rs评分以及麻醉后复苏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Rs评分均明显高于F组(P〈0.01),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小剂量芬太尼诱导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麻醉后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插管全麻手术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I-Ⅱ级择期行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并随机分成3组。各组患者诱导用药均为: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5μg/kg,术中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泵注维持。手术开始前,I组不追加芬太尼,Ⅱ组追加芬太尼2.0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4.0μg/kg。观察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3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各组患儿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和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时间、至呼名睁眼时间、至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记录各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及出手术室时自觉疼痛情况。结兽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HR、SBP、DBP、SpO2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比较无差异,麻醉药用量Ⅱ、Ⅲ组瑞芬太尼少于I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呼名睁眼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I组短于Ⅱ组,Ⅱ组短于Ⅲ组(P〈0.05);苏醒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显著躁动率I组大于Ⅱ、Ⅲ组(P〈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及其它麻醉并发症。结论小儿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手术开始前以芬太尼2.0μg/kg注入,术中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可明显提高麻醉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与复合丙泊酚靶控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S组,n=48)和丙泊酚组(P组,n=48),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术毕(T2)及拔管时(T3)的心率、血压和二重指数(RPP),记录术毕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即BIS术中维持在40~60,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和RPP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丙泊酚组比较,七氟醚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与复合丙泊酚靶控用于老年肿瘤患者均安全有效,且不增加其心肌缺血的风险,但复合七氟醚吸入患者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麻醉复苏质量。方法:选择ASAⅠ级,拟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播管后,S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4~6)mg/kg·h维持麻醉。两组均同时复合瑞芬太尼连续输注,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瑞芬太尼给药速度,维持循环稳定。观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时间,肌力等级,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并记录。结果:P组在手术开始时血压低于S组(P<0.05),其它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苏醒时间、肌力、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或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