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对空腹抽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减轻其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180例,在我院空腹进行抽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组后,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其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之后,其抽血时的不良反应明显的减少,且对于该种护理手段满意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空腹抽血时,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可以使用心理护理手段,以此来减轻患者抽血时的各种不适情况.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抽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抽血检查是临床检查和体检的常规项目之一。已普遍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效果评价或健康检查等工作中。在静脉抽血过程中一些患者出现紧张、出冷汗、头晕、心慌、疼痛、恐惧等静脉抽血不良反应。为了解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静脉抽血时静脉抽血反应和焦虑恐惧的影响,我们对196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期内接收的80例前来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抽血,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在抽血过程中只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抽血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抽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控中心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抽血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心理反应的观察,并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抽血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静脉抽血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对196例被静脉抽血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抽血前后分别测量2组血压和脉搏。观察记录2组静脉抽血反应发生率。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焦虑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静脉抽血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抽血前后SA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对老年患者静脉抽血前进行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静脉抽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门诊抽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健  王爱萍 《华夏医学》2003,16(5):698-698
近年来患者对医院服务不满意的投诉率逐年升高 ,在给门诊患者抽血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 ,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提供优质服务 ,消除心理障碍 ,并使其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主动接受抽血。现将心理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 门诊抽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1 .1 紧张、恐惧心理患者看到自己被抽血时心情紧张 ,担心一次抽血不成功 ,又怕针头刺到其他部位 ;有的害怕疼痛 ,小孩表现尤为突出 ;有的害怕抽血结果不理想 ,存在恐惧心理 ,有的不愿为他人知道 ,如性病患者等。1 .2 忧郁、烦躁心理患者在生病时心情一般比较差 ,大都表现为沉闷、忧郁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综合征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例抽血晕针综合征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在29例抽血晕针综合征患者中,在抽血前有晕针先兆的6例(20.69%),在抽血中出现晕针15例(51.72%),在拔针后出现晕针8例(27.59%);轻度26例,重度3例;出现头晕27例(93.10%),眼前发黑16例(55.17%),面色苍白11例(37.93%),出汗7例(24.14%),恶心呕吐5例(17.24%),意识丧失1例(3.34%),抽搐1例(3.34%),血压下降3例(10.34%).轻度、重度晕针经给予有效护理后,数分钟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没有完成抽血的经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指导后,顺利完成抽血.结论 对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和预防抽血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分析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护理在5~9岁患儿抽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400例5~9岁患儿,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在抽血过程中心理行为的应激反应。结果 门诊患儿抽血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儿对抽血的恐惧情绪明显缓解,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静脉抽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避免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兰英 《吉林医学》2013,34(12):2351
目的: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使治疗更有效,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25例患者中22例(88%)病情恢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传统护理辅以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作为见效慢、病程长、易反复的慢性疾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及心理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和反应不但阻碍了治疗效果,甚至有时会加重病情,而在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则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6例抽血晕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抽血晕针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出现抽血晕针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和心理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经过护理之后,晕针患者未曾出现严重情况。结论:在体检抽血过程中,良好的抽血环境、有效的心理护理、专业的抽血技术等都是防止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重要措施,需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121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心理变化进行了心理干预及护理。结果焦虑30例,恐惧15例,抑郁7例,悲观4例,绝望4例,自卑15例,主观感觉异常5例;经心理干预和护理后,焦虑心理消失26例,恐惧、抑郁、悲观、绝望、自卑、主观感觉异常心理均消失。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入职健康人群抽血前测量血压与抽血后测量血压对血压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300例入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抽血前后测量其心理状况和血压,对比抽血前后测量血压的差值,观察其准确性,并讨论影响血压结果的因素。结果: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抽血后,P<0.05;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抽血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血时,患者紧张、疼痛等情况均会对血压有所影响,造成血压升高,影响准确性。临床上测量血压时应在抽血前进行测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对畏惧抽血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抽血是检验室检查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临床上为确诊疾病往往需要抽血检测。在正常情况下,病人能与护理人员配合顺利完成抽血工作,但有少数青年患者和久病、体弱的患者,对抽血有恐惧心理,表现有紧张、出汗、甚至发生晕厥,故部份病人拒绝抽血或不能很好的配合抽血,近年来对一百二十名患者做了观察和对比,男:60名,女:60名,年龄在15—45岁之间,其显示结果男性多于女性,对有恐惧心理患者实行了心理护理,结果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抽血室的200例抽血患者,选取年限为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抽血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抽血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护理满意度、舒适程度及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抽血患者(P0.05)。结论针对门诊抽血出现的安全隐患,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投诉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健康人一旦住院进入患病者角色后,会因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的自然衰退,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加之暂离亲朋好友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之反映出来的心理平衡失调的状态更加严重,有时甚至会超过疾病本身对身体带来的损害,临床工作中,从老年患者入院到出院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减少或避免晕厥的发生,探索其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我们把2009~2010年门诊注射抽血患者发生晕厥现象分别从1)静脉抽血、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四种注射方法。2)坐位、卧位二种注射体位。3)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静脉抽血、肌肉注射发生率较高;坐位比卧位晕厥机会大大增多,注射时晕厥的现象居多;青壮年比老年人发生晕厥机会增高。结论通过针对不同因素发生的晕厥现象,在护理中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辅导,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后,从2010年起晕厥者明显减少,有效地避免或降低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初次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常因按压不当引起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这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常见而又极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医院体检科和门诊抽血室,等待采血的患者常集中出现,操作护士易出现焦急、紧张情绪,往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忽略了对穿刺部位正确按压方法的指导,使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机率加大。为此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满心理,同时也易引发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7.
陈东 《大家健康》2008,(3):20-21
每次体检抽血后我都照医生吩咐,按压皮肤直到表面不出血,可第二天还是出现淤青,有时局部还会疼痛。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相似文献   

18.
术后疼痛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当患者出现疼痛感后,会立刻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也会变得更加敏感,即使是轻微的疼痛也会在主观感受的影响下变为剧烈疼痛,这就是消极心理状况可能对术后疼痛产生的影响。此外,我们发现不仅在术后,患者心理起伏较大,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也很容易出现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会导致心率的加快和血压的上升,给手术带来一定影响。所谓的应用针对性护理办法就是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其他疼痛护理办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畏惧抽血病人的心理护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港澳门诊(510260)王秀珠抽血是实验室检查的常用方法,临床上为明确诊断病情,往往需要抽血检测。在正常情况下,病人能与护理人员配合,顺利完成抽血工作。但有部分青年病人和久病体弱的患者,对抽血有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20.
刘淑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8):824-825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室护理管理中引入五常法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随机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抽血室2018年1月—2018年12月400例患者建立对照组;随机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抽血室2019年1月—2019年12月400例患者建立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引入五常法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五常法护理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对物品准备的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患者满意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纳入患者需进行临时添加物品平均耗时更短(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室护理管理过程引入五常法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该管理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