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7例肝脏肿瘤局部治疗术后的超声造影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肝脏肿瘤局部治疗手术区部位超声造影的观察,对靶区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探讨一种影像学方法评估局部治疗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47例肝脏局部治疗术后,其中局部手术切除后手术区观察7例,单纯无水酒精注射30例,微波热凝固8例,内冷循环射频消融1例,氩氦刀治疗1例,观察疗程结束后局部治疗区域超声造影,以治疗后造影各时相无造影增强,血清学指标正常作为局部治疗彻底的标准,动脉期治疗区残存增强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造影清退,类似于治疗前造影特点为治疗不彻底,作为下次治疗的靶目标区,直至达到彻底治疗标准.结果: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特点及残存病灶的各种形态.结论:①超声造影可以显示出局部治疗区内残存肿瘤及治疗区域形态,动脉期残存病灶的造影增强为观察主要参数;②可以将超声造影显示残存肿瘤区域作为靶治疗区域,为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③超声造影可以作为局部治疗后短期疗效评价,长期远效果评价的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36例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肝脏良恶性肿瘤病变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如下:1.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减退时间均早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2.肝脏良恶性肿瘤造影后3个时相增强方式有所不同;3.肝脏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良性肿瘤表现为慢进慢出.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地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揭示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脂肪肝背景下的1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其中良性局灶性病变126例(血管瘤61例,局灶性脂肪缺失30例,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9例,孤立性坏死结节10例,炎性假瘤3例,肝脓肿3例),分析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61例血管瘤中的48例表现为动脉期的周边高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环,进而造影剂向病灶中心进展,其余13例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灌注.3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造影三期等增强.19例FNH表现为动脉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增强或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为高回声或等回声.3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门脉期及实质期为低回声.10例孤立性坏死结节均表现为造影三期无增强.3例肝脓肿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其中2例为蜂窝状增强,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脂肪肝背景上肝脏良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因此可用于脂肪肝基础上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83个肝脏肿瘤患者123个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的特点。结果:所有103个肝脏恶性肿瘤动脉期或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98个(95%)延迟期快速退出,仅有5个(5%)缓慢退出。其中69个肝细胞癌病灶中53个(77%)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均匀增强,16个(23%)由于病灶中央有低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6个(96%)表现迅速快退,仅3个(4%)表现为缓慢退出。在34个转移性肝癌病灶中,24个(71%)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增强,10个(29%)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的均匀增强,32个(94%)表现为快速退出,2个(6%)表现为缓慢退出。而另外在20个肝良性肿瘤中,18个(90%)表现为缓慢不均匀增强,14个(70%)表现为轻度增强,20个(100%)表现为缓慢退出。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VX2荷瘤兔肝脏肿瘤氩氦刀治疗后的近期超声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超声造影对氩氦刀治疗VX2兔肝脏肿瘤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两组实验兔行氩氦刀冷冻治疗,其中荷瘤兔冷冻治疗组(A组)30只,正常肝冷冻对照组(B组)10只,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2周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以及造影软件造影多普勒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进行实验,观察疗效。结果     ①A组76.7%(23/30)和B组100%(10/10)的消融区,超声造影显示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判断肿瘤完全灭活;②A组23.3%(7/30)的消融区,超声造影显示局部有早期增强,提示肿瘤残存;③消融区边缘充血水肿带造影表现为动脉期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信号与肝实质相似;消融区边缘残留灶的造影与肿瘤病灶治疗前的造影表现一致。结论  超声造影是肝脏肿瘤氩氦刀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及定量参数特点.方法 对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达峰强度,计算增强时间、强度增量、上升支斜率及下降支斜率,分析曲线形态及定量参数特征.结果 恶性肿瘤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的应用在肝脏小血管的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2例小血管瘤(我们定为直径≤3cm)患者,通过中心静脉(一般选肘窝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观察肿瘤强化方式。结果:造影后的超声表现:(1)34例动脉期呈环状增强或快速完全性向心性增强;(2)5例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增强、中心无增强;(3)2例动脉期病灶完全强化;(4)1例动脉期病灶中央强化。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小血管瘤的诊断方面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炎性假瘤(IPL)超声增强造影各时相的特点及与其它相似二维图像病变的鉴别要点.方法 选取伴有脂肪肝的31 例IPL 患者,对其IPL 病灶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增强造影的超声检查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1.0%的病灶相邻出现2~3 个结节,相互紧贴呈哑铃状或分节状改变.77.4%的病灶位于距肝包膜3cm以内,35.5%的结节内出现点状强回声.67.7%超声增强造影病灶周边肝脏组织在动脉早期轻微增强,54.8%的病灶周边肝脏组织动脉期、门脉期轻度增强,并见线样、隔膜样向病灶中间延伸.90.3%的病灶整体无增强或近中间部分在各时相出现不规则无增强回声区.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IPL 及其他病变)行超声增强造影,是进行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其中16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个炎性病灶的灰阶超声表现:形态规则15个,不规则18个;边界清晰21个,不清晰12个;内部可见液化区5个,无明显液化区28个;有占位效应13个,无明显占位效应20个。超声造影特征表现:病灶动脉期呈周边环状增强25个;内部可见分隔增强16个;肝段增强14个。延迟期呈低增强15个,同时伴形态不规则11个、无占位效应10个。结论:结合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癌患者共118个肿瘤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1个月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对残余消融灶行动态分析,并与同期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为金标准,对肿瘤残余消融病灶良恶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疗效的准确性为82.2%,增强MRI为83.9%;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消融术后良性残留消融灶与恶性残留灶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示峰值强度(IMAX)良性残留消融灶小于恶性残留灶(P<0.01),峰值强度上升时间(RT)及达峰时间(TTP)良性残留消融灶长于恶性残留灶(P<0.01);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判断残余病灶良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动态、直观、定量地反映灭活灶及良恶性残留灶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其中46个病灶进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结果介入治疗前,造影增强超声显示4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增强CT检查结果一致,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4.4%,总符合率为90.3%,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后者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灵敏度为48.1%,特异度为89.5%,总符合率为65.3%。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帮助了解患者肝癌病灶的大小、数目和肿瘤血管等信息,有助于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前均行CEUS检查,介入治疗后分别行CEUS、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各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90例患者行CEUS检查,共检出120个病灶(动脉期均匀增强95个,动脉期不均匀强化25个);介入治疗后1个月,DSA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76、37、7个;CEUS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75、40、5个;增强CT扫描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58、40、12个;经MRI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65、45、10个,CEUS与DSA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而增强CT扫描及MRI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0)。(3)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的灵敏度98.68%(75/76)、总符合率95.00%(114/120)较增强CT扫描及MRI诊断效率显著高,假阴性率2.70%(1/37)显著低(P0.05)。结论 CEUS在诊断肝癌介入治疗后阳性病灶灵敏度、与DSA总符合率较增强CT扫描及MRI更高,而假阴性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评估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对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10个肿瘤,行即时(15m in)、1个月、6个月及1年及2年CEUS或CECT复查,观察肿瘤有无残留及复发,评价CEUS与CECT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CEUS105个肿瘤完全消融为95个(89.62%),肿瘤残留11个(10.38%);CECT110个肿瘤完全消融为96个(87.27%),肿瘤残留14个(12.73%)。1年生存率,〈3.0 cm为90.62(29/32),≥3.0 cm为70.3(45/64)P〈0.05;2年生存率,〈3.0 cm为87.5(28/32),≥3.0 cm为60.9(39/64)P〈0.01,〈3 cm与≥3 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EUS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CECT同样的敏感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的残癌评定价值。 方法选取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术后残癌评价。 结果本研究所纳入64例单个病灶和5例无肝癌病灶患者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癌病灶阳性50例,阴性2例;超声造影阳性61例,阴性5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58例病灶存在残留活性迹象,6例病灶完全失活,其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癌病灶阳性44例,阴性1例;超声造影阳性55例,阴性4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病灶诊断符合率,改善TACE术后残癌检测质量,值得在相关临床诊断和术后评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患者的119个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手术或穿刺活检)或增强CT(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增强MRI(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9个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明确性质的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中,确定87个占位性病变,其中39个病灶CEUS考虑恶性病变,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或CECT、CEMRI等确诊恶性病灶36个,临床最终诊断恶性病灶37个;CEUS诊断48个良性病灶,误诊1例,临床最终诊断良性病灶50个;CEUS排除肝内占位性病变32个,其中非均匀性脂肪肝19个,再生结节13个.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2.2%、97.0%、0.892、97.9%、90.2%.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地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始增时间及始退时间,并观察分析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均可小于30秒;始退时间小于90秒全部为恶性病灶,大于180秒消退者主要是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组始增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主要呈整体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肝转移癌呈周边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肝血管瘤主要呈周边节结状增强;FNH主要呈自中央轮辐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动态灌注过程,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微小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2 cm微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EUS)对39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经穿刺活检确认肝硬化合并≤2 cm 肝细胞癌(HCC),并有病理组织学分类诊断的36例38灶为本文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造影后即刻或半个月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中分化癌22个灶,高分化癌12个灶,透明细胞癌4个灶.结果:造影前常规超声仅对16个灶(42.1%)作出恶性诊断或可疑恶性.造影后38个HCC灶动脉期均不同程度增强;其中中分化癌22个灶均发生快速增强,并在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典型的"快进快出"HCC增强模式;高分化癌12个灶中有9个灶(75.0%)呈"快进慢出"模式;透明细胞癌4个灶中1个灶呈"快进快出",1个灶呈"快进慢出"模式,2个灶呈"轻度慢进慢出"模式.根据CEUS后增强表现,本组76.3%(29个灶)被确认为恶性,18.4%(7个灶)诊断为可疑恶性,另2个≤1.5 cm灶(5.3%)造影增强不典型,未能获得定性诊断.结论: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微小肝癌增强模式的认识为提高微小肝癌的诊断率提供依据.初步结果显示,新型超声造影可作为CT等影像学诊断的互补手段,在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重视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116例患者共15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24h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对发现残留及消融安全范围不足的病灶及时补充治疗,随访4~19个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152个病灶中3个病灶初次治疗后CEUS显示有残留,补充治疗后达消融安全范围充足。最终9个病灶(5.9%)显示消融安全范围不足,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两个病灶有残留,7个病灶治疗完全;另外143个(94.1%)治疗后CEUS显示消融安全范围充足的病灶,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治疗完全。随访4-19个月,152个病灶有10个病灶证实有局部复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安全范围、肿瘤生长方式是射频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CC行RFA治疗需重视术前对病灶的生长方式,术后病灶的消融安全范围等的评估,以达到彻底灭活肿瘤。提高RFA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MSCTPI)与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介入疗效及术后肿瘤活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经肝动脉灌注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PI和CEUS检查,评估TACE治疗效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病灶术后肿瘤活性诊断效能。结果MSCTPI诊断肝癌经TACE术后疗效,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EUS;CEUS显示:残留病灶表现为显著增强或等增强,以结节性、团块和病灶环形增强为主,动脉期病灶残留区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减退;MSCTPI显示:残留病灶呈现肝动脉高血流灌注表现,门静脉低灌注值,残留病灶HAP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VP、MTT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MSCTPI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优于CEUS,评估残留病灶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