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及血小板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将28ml浓度为500μmol/L核黄素加到250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 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nm广谱紫外光6.2J/ml照射8~10min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血小板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浓度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J/ml紫外光照射8~10min,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活至<1.22logCFU/ml。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细菌,而单采血小板的各项生化、生理学指标和阴性对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乙肝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核黄素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评价灭活效果;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以1600μmol/L核黄素灭活2 h,HBV DNA拷贝数明显减少(P<0.05);灭活后红细胞Na+K+-ATPase有所降低,丙二醛(MDA)明显增高(P<0.05),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游离血红蛋白(FHb)、渗透脆性等无明显变化。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部分灭活血液中乙肝病毒,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树铭  滕苗  李兵  成晓玲 《重庆医学》2003,32(8):1004-1005
目的 探讨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对血浆CMV灭活的效果。方法 应用ELISA对献血者进行CMV-IgM抗体筛选,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对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处理的CMV-IgM抗体阳性血浆进行CMV核酸检测。结果 在166例血浆标本中,经ELISA检测发现33例CMV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9%;在33例CMV-IgM抗体阳性血浆中,经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灭活后,定量PCR检测特定的CMVDNA片段拷贝数为0。结论 初步证明用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对血浆CMV可能有一定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B2作为光敏剂灭活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B2工作浓度及紫外光强度对维生素B2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滴度为7.25 lg TCID50的水泡性口腔炎病毒(VSV)悬液置于聚氯乙烯(PVC)血袋中,加入不同浓度维生素B2溶液结合不同强度紫外光(λ:250-350nm)照射,处理后的维生素B2和病毒悬液混合物接种于Hep-2细胞单层,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维生素B2光化学法对VSV的灭活效果。结果工作浓度为300μmol/L的维生素B2结合强度为1920μW/cm^2紫外光照射10min,即可将滴度为7.25 lg TCID50的VSV灭活至〈0.50 lg TCID50。结论维生素B2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VSV。  相似文献   

5.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措施.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病毒、细菌感染、梅毒和疟疾等)发生,尤其是多种肝炎病毒经输血传播,引起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择成年健康毕格犬 6只 (4雌 2雄 ) ,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对照试验按体重 70 ml/ kg计算全身血量 ,从颈静脉行负压采血 ,采血量为全身血量的 30 %。采血完毕即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所采血液按 ACD- B法血液保养液抗凝 ,2 817g离心 10 min,去除上层血浆加入与红细胞等体积 GMA红细胞添加液 ,于采血后 2 h自体回输。观察实验在对照实验结束、失血性贫血自行纠正后进行 ,以同样方法采血、离心、不同之处在去除上层血浆后加入与血细胞等体积的亚甲兰红细胞病毒灭活添加剂 ,置 4~ 10℃荧光照射仪内照射 1h,与采血后 2 h自体回输。二组动物…  相似文献   

7.
SZ植物消毒剂对悬液中细菌和病毒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SZ植物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含量,观察悬液中微生物的灭活效果.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SZ植物消毒剂中的熊果酸含量;以活菌计数、噬菌斑计数和细胞感染试验为主要指标,进行中和剂选择试验、杀菌效果观察试验及病毒灭活试验.结果SZ植物消毒剂中熊果酸含量为436.43 μg/mL,在室内存放1年后,含量下降8.07%;SZ植物消毒剂的原液作用5 min,5倍稀释液作用10min,可使悬液中的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能达到100%灭活;原液及5倍稀释液作用20 min,对悬液中白色念珠菌能分别达到90.97%和51.10%的灭活;1:5稀释的消毒剂消毒3 min能100%灭活f2噬菌体,对PV的灭活达到9.00 log.结论SZ植物消毒剂是以熊果酸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消毒剂,含量稳定.其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核黄素灭活病原体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血浆分4组,分别添加核黄素浓度致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0μmol/L为对照组。观察其在10、15、20、25 min的生长滴度,不进行光照的为对照组。用Reed-Muench法计算灭活前后培养后生长滴度,通过灭活后log减少因子评价不同浓度核黄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添加核黄素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着光照时间从15 min增加到25 min,无核黄素组VSV灭活效果增加;当光照小于15 min时,50~150μmol/L核黄素VSV灭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光照时间为15~25 min时,添加核黄素后VSV灭活效果增强,但不同浓度核黄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25 min内核黄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光照时间的增加灭活效果越好,与核黄素浓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曹丽  卢西健  张西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77-2277
输注血液及血液成分具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其原因之一是对血液进行初复检时,由于灵敏度和窗口期的问题,导致病毒标志方法学上的局限性,不可完全剔除携带致病病毒血液,二是还有一些未列入必检项目的病毒及医学手段未能检测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输注血液及血液成分具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 ,其原因之一是对血液进行初复检时 ,由于灵敏度和窗口期的问题 ,导致病毒标志方法学上的局限性 ,不可完全剔除携带致病病毒血液 ,二是还有一些未列入必检项目的病毒及医学手段未能检测的病原体。亚甲兰可见光照射 (MB P)灭活血浆中病毒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技术 ,可有效灭活血浆中的病毒[1 ] 。它适用于单袋血浆病毒灭活 ,其灭活机制 ,主要破坏病毒核酸 ,病毒包膜 ,其机制明确 ,药理实验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临床输注的效果良好 ,无不良反应。此项技术有着适宜的灭活方法及配套的设备和器材 ,…  相似文献   

11.
朱祥明  杨通汉  姚富柱  赵杨  涂源泉  何跃 《重庆医学》2007,36(21):2144-2145,2147
目的 了解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为制订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并对血清学阳性和随机选取的200份血清学阴性血样进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IgM阳性率为1.32%,IgM与FQ-PCR显著相关.结论 云南省无偿献血者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学者所报道相近,存在经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安全隐患,在考虑成本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巨细胞病毒IgM检测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筛查.  相似文献   

12.
人巨细胞病毒致造血系统获得性染色体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应用染色体显带技术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致造血系统获得性染色体改变,为HCMV感染导致患儿造血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的遗传学基础,并进一步为抗HCMV感染的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 临床筛选造血系统2系或3系减少患儿52例,ELISA检测患儿血HCMV-IgG,HCMV-IgM;尿短时培养快速法检测HCMV即刻早期抗原(IEA);以及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骨髓染色体畸变.结果 ①血清HCMV-IgM阳性52例,21例同时检出抗HCMV-IgG阳性.其中的38例患儿同期进行了尿HCMV快速培养检测HCMV IEA,37例尿HCMV快速培养为阳性,尿HCMV快速培养阳性率为97.4%,37例尿HCMV快速培养阳性患儿其IgM检测均为阳性.②37例活动性HCMV感染患儿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未见病态造血现象.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红细胞系:37例存在红系造血增生,30例有较典型红系病态造血的特征性改变;粒系细胞有18例检出异常;巨核细胞系仅4例发现较典型改变.③骨髓培养及染色体检查,结果 1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占29.7%,染色体核型异常呈非随机性改变.2例患儿经治疗后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骨髓染色体核型转为正常.结论 HCMV感染可造成症状性造血功能紊乱并可能引起骨髓染色体畸变,是导致患儿造血功能紊乱可能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红细胞大小与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所测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的相互性.[方法]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给164例患者进行MCV检测;给由血液标本制成的末梢血像涂片行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红细胞平均面积(MCA).[结果]MCA变异系数为1.5%~3.6%,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但MCA与MCV的相关性较差.通过对120名血红蛋白值(Hb)高于120 g/L的患者进行检测,得出MCA的参考范围是37.40~50.22μm2.[结论]末梢血像MCA不能完全反映MC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的药效作用。方法 在钴蓝光下观察经荧光素纳染色后的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在新西兰兔眼表的滞留时间;采用眼刺激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考察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单次给药后1、24、48和72 h的眼表刺激性及多次给药后第7和14天对眼表造成的累积或持续损害;用0.25%氢氧化钠溶液复制角膜损伤模型,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滴眼液组和即型凝胶组,模型复制后每组兔右眼分别滴入相应的药物,左眼作为正常空白对照。分别在模型复制后第1、3、5、7天观察 兔的眼角膜损伤恢复情况,第7天将兔处死,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估药物对角膜损伤恢复的疗效。结果 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眼表滞留时间(306.0±33.3)s比滴眼液的眼表滞留时间(9.67±2.52)s长(P?<0.05);即型凝胶对兔眼表无刺激性;模型复制成功后,即型凝胶组与模型组比较,损伤恢复状况在第5和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复制后第7天,与正常空白对照比较,即型凝胶组和滴眼液组的眼表损伤已逐渐恢复。结论 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能延长药物的眼表保留时间,不具有眼部刺激性,可促进角膜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87-89+93
目的探讨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与手工法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8月40袋原料血冰冻红细胞按照洗涤方法的不同分为手工对照组和全自动试验组,每组20袋,试验组采用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对照组采用手工开放式洗涤法进行制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制备的产品进行红细胞产品容量(mL)、血红蛋白含量(g/袋)、游离血红蛋白含量(g/L)、白细胞残留量(×107个/袋)、甘油残留量(g/L)、红细胞回收率(%)及无菌试验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两组洗涤法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要求,试验组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回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留量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容量、白细胞残留量质量指标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可有效保证临床对Rh(D)阴性患者的紧急抢救用血,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也可减少因手工开放操作而引起的血液细菌污染的可能性,提高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产品质量,从而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基质表层蛋白pp67(phosphoprotein67, pp67) mRN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HCMV感染患者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SAT技术构建检测HCMV pp67 mRNA的方法,评估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重复性、特异性以及检测下限;收集HIV阳性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69例、HIV阳性HCMV非活动性/潜伏感染154例、HIV阴性HCMV非活动性/潜伏感染 79例患者的血清、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样本进行HCMV pp67 mRNA检测,评估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约登指数,评估HCMV pp67 mRNA在辨别HCMV活动性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的精密度(变异系数<10%)可满足临床检测要求,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试剂检测下限为400 copies/mL;特异度87.55%,灵敏度60.87%,正确率81.46%,阴性预测值0.88,阳性预测值0.59以及约登指数0.48;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结果阳性率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结论 SAT法检测HCMV pp67 mRNA可用于HCMV活动性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涎腺导管上皮细胞(HSG)角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体外培养的HSG中角蛋白8和18(K8和K18)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的HSG中K8和K18表达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HCMV对体外培养的HSG中K8和K18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HSG中K8和K18呈阳性表达;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HSG0-96h,K8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K18的表达在感染后24h内表达升高,此后下降;K8和K1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反向平行关系。结论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HSG可引起角蛋白表型发生改变,K8和K18表达水平改变的调节发生在转录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核黄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心肌缺血组(MI)和核黄素预处理组(RBF),每组10只。采用大剂量ISO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血浆中vWF,P-selection,t-PA的含量和血清中NOS的活性。结果:MI组vWF,t-PA,P-selection含量较NC组均明显升高(P<0.01),tNOS及cNOS活性较NC组均显著下降(P<0.05),iNOS活性较NC组显著升高(P<0.05);RBF组血浆中vWF,t-PA,P-selection含量较MI组显著降低(P<0.01),tNOS及cNOS活性较MI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ISO引起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冠脉内皮功能紊乱有关,而核黄素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保护冠脉内皮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