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工作应该让人民放心。作为一名党员,我的工作要让党放心。”这是钱贻简一生奋斗的目标,也是他几十年来生活、工作的真实写照。 钱贻简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7年获得文理学院硕士学位,195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30多年来他一直担负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医疗保健工作。他先后被评为卫生部直属单位和北  相似文献   

2.
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每个月都回家一次。我工作的城市离我的农村老家有120多公里,中间还要倒一次车,农村的路也不大好走.每次回家都要花上近4个小时,但我仍坚持每月都回去。班上一位结了婚的同事离老家只有几十公里.回去非常方便.但他一年只回去一两次.我就纳闷了,难道他不想他的父母吗?为此我很是看不起他。没想到.我结婚后.竟慢慢也和那位同事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3.
杨斌 《求医问药》2013,(1):21-21
前不久,有一位外地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来找我看病。他姓张,已经69岁,是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来到医院的。在为他进行诊治的过程中,我问他:"你有几个孩子?"他回答说:"有5个,最小的孩子已经42岁了。"我考虑了一下说:"让他们都尽快查个肠镜吧。"他很相信我,说一会就联系他们,让他们全都到当地的医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问题心理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7日是某高校开学的第一天,一名大四女生跳楼自杀身亡,自去年以来该校先后有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另有消息称:南方某高校2006年春节开学10天内有4名大学生跳楼自杀身亡。令人叹息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会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无奈?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当代的大学生这都怎么了?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心理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试图为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目的在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和启动自杀干预机制,关爱我们的大学生,关爱我们国家的未来,同时,也让我们的大学生学会呵护心灵,爱护生命。  相似文献   

5.
我积极响应晚婚的号召,一九六八年二十六岁时结了婚。六九年生了一个男孩后我爱人说:“再要一个吧!”朋友们也劝我再要一个。当时,我思想斗争起来,是马上要,还是隔几年再要,一时拿不定主意。我回忆自己坚持实行了晚婚,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在体育运动上也获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荣获自行车全国团体第三名,个人第六名,并达到了运动健将级的水平,曾三次幸福地见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段里有一位老师付,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孩子过多造成了各方面的紧张,闹得他学习坐不  相似文献   

6.
我今年43岁,是一名教师,患有多年的颈椎病。由于职业的原因,我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真是苦不堪言。因为工作很忙,我不能服用副作用较大的药品,所以治疗效果始终不理想。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时,他向我推荐了一种将当归和川芎制作成药枕来治疗颈椎病的办法。我只用此药枕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有5年婚龄的女人,拥有一个富足美满的家庭,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丈夫大我2岁,有着和我同样的大本学历。当年初次见到他时,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牵走了。他身高1.80米,体形特别匀称,走起路来轻快敏捷,有种说不出的优雅与高贵。当时我就想,今生若能嫁给此君,我愿足矣!而他似乎也迷上了我的性感、美丽和温柔。半年之后,我们如愿以偿地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前几年,我感觉特别的幸福。丈夫是那种很细心,很儒雅的男人。比如一到冬天,我就特别易患感冒,每天晚上他都叮嘱我用热水泡脚。在夫妻性生活上,他也是…  相似文献   

8.
<正>有位老同事打来电话,说我们学校的吴老师"走"了,问我想不想去吊唁一下。本来我是怕伤感的人,尽量不参加这类活动,可这次得去,因为他是个特殊人物:吴君是文革前分配来的外地大学生,一直住校,无亲无故,不谈恋爱不结婚,很少和人说话,听说受过什么刺激。文革后期上过课,因为性情古怪,被调到后勤干杂务。他有大本学历,到了评职称时却什么也没评上。不过他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什么活都干,谁的忙都帮,一来二去人缘颇好。这样一位好人走了,作为多年的同事,不送一程似乎太无情了。  相似文献   

9.
邓雨珍 《中国医院》2009,13(2):30-31
采访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赵勇刚之前,我就听说他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是惟一一名“特别优秀毕业研究生”;参加工作后是河南省第一位神经外科医学博士;担任院长后,带领医院领导班和全院职工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勇于改革创新,使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河南省医疗卫生系统的多个第一。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把医院打造成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显微外科等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相似文献   

10.
7年前,我父亲得病住院。手术前,主管医生找家属签字。他们知道我也是医生,干脆就把需要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交到了我的手上。主管医生不好意思地说:“顾老师,您自己看吧。”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我必须对他说:“你是一位医生,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患者,你都应当尽一位医生的义务,你还是按照医院的程序和我交代病情吧,就当我是一名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痛人家属。”  相似文献   

11.
我在1988年到1991年有幸成为孙老师的学生,当时我还很年轻,现在想来对许多事情认识和处理都比较幼稚。孙老师是一位严谨、慈祥、细致入微的老师,他的高尚的品德、他的一言一行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蟑螂与哮喘     
侄子在外读书就怕放假,因为放假就要回家,回家就发作哮喘。开学后回学校住宿,哮喘就好了。这不,放暑假侄子到家第二天,又发生了哮喘,喘得很厉害,没办法就来找我。我让他住在我家里,也没用什么药,喘病就好了。我肯定他哮喘的根源在他家里,便决心去实地调查。他家住五间平房,收拾得比较干净,室内未见盆景花草,室外也没有农作物,实在找不到花粉、农药等可疑性过敏原。询问他们常吃的食物果菜也没有可疑之处。他到底是对什么过敏呢?我不死心,干脆住上几天,仔细体验体验。晚上起夜,经过厨房,突然打开灯,吓了我一跳,只见碗柜上、菜板上有密密麻麻…  相似文献   

13.
曲鑫 《求医问药》2011,(6):46-47
我今年18岁。两年前,我的面部开始长痤疮,而且症状越来越严重。两年来,我使用了很多药物进行治疗,但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几个月前,一位同学告诉我可以用千里光治疗痤疮。我用千里光治疗了一个多月,痤疮就消失了,而且至今没有复发。  相似文献   

14.
正住在美国的朋友谈到有一次他在纽约请客,一位犹太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差没拜他为师。朋友不免为自己的手艺感到得意,问犹太人:"你觉得我哪一道菜做得最好?"犹太人说:"呀!你实在了不起。我们犹太人吃蒜头都吃了几千年,都是用手剥或者用刀切,而你只是用菜刀拍了两下,蒜头就跑出来了。"朋友说,从那以后他对中国文化就大有信心。其实不只是蒜头,我还听过芝麻饼的故事,说是有几个外国人去餐厅吃饭,点了份芝麻饼。外国人看到芝麻饼的时候大为惊叹:"这芝麻撒  相似文献   

15.
《求医问药》2012,(12):30-31
《中老年健身科学》是一本全国性的杂志。前几年,应前主编于雪非之邀,我曾长期为之撰稿,并结识了现主编于乐冰先生。我的新书《养生三记》在这本杂志连载以后,引起全国各地读者很大的反响,经常接到外地读者的电话。一位广州读者几次来电话,要求给他邮一本《养生三记》,并请教一些养生保健问题。我给他寄了一些资料,他说书已经在广州买到,要从彭祖补品屋邮购一些产品。这些热心读者每每让我心生感动,并感谢于乐冰总编和已故的于雪非总编所做的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十三年前,在我研究中医针刺疗法以前,我的一位朋友患有踝部疼痛。他谈到他经过了各种医疗措施都未能奏效,所以他打算试试针刺疗法。我当时对他说:“你疯了吗?用几根针怎么就能治好你的病呢?”由于无知,我当时对我所不了解的事情妄加判断。 几个月后,我有机会学习了针刺疗法,我虚心地研究了它。很快就发现了它确有疗效。看来,针刺疗法通过激活经络系统而起作用的。这种经络系统把皮肤表面下的针刺  相似文献   

17.
几年以前,我曾经到一位富翁家里去作客。他当时还邀请了不少来自报界、金融界和工商界的著名人物。来宾们一到,主人就邀请他们喝了不少酒,他自己也喝得醉醺醺的。宴席开始前,他摇摇晃晃地进了卧室,走到梳妆台前站住了,我很想帮助他,于是也跟着走进了  相似文献   

18.
“爱心书法班”教出200多名农民工子女上百名孩子获各类全国书画大赛奖项 在兰州华亭街附近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没在任何一所学校工作过,大伙儿却都喜欢叫他“老师”;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他有着超群的文艺天赋,离乡来兰租房为生的13年里,他每天都要到自己开办的“教室”里义务“上班”,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书法知识,手把手地教出了200多名农民工子弟,其中100多人获过大奖。这位73岁的老人叫邹杰。  相似文献   

19.
读大学时,一位同学因体弱多病而休学。几年后,当我再见到他时,简直与以前判若两人,过去弱不禁风的他,现在健壮如牛。当我惊讶于他身体的变化时,同学告诉我,一次他去医院看病,一位医生对他说,有些病,看上去是我们的敌人,但有时却可能变成我们的朋友,比如高血压,我们都把它视作身体的敌人,但偏高的血压对治疗脑瘀血却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编读连心桥     
尊敬的编辑: 你好!我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现代健康人》,发现《谭老师讲台》中的文章许多观点都很好,很适合我们大学生。而且看到他与同学谈话的照片(那应该是谭老师开办的培训班吧),我非常想参加他主办的“行动力”培训,因为我觉得我与人的交往能力不是很强。虽然我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一到正式场台说话就不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