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氩氦刀冷冻消融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单纯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B组单纯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C组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观察各组在治疗前后AFP、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 A、B、C组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52.5%、27.5%和87.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2.5%和82.5%;C组患者血清AFP下降的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临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氩氦刀冷冻消融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单纯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B组单纯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C组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观察各组在治疗前后AFP、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 A、B、C组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52.5%、27.5%和87.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2.5%和82.5%;C组患者血清AFP下降的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氩氦刀冷冻消融肝动脉和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2.
陈翔  王洪林  李坚  张盟辉 《重庆医学》2005,34(12):1841-184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采用射频消融、局部注射表阿霉素和两者联合的治疗方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治疗组MVD和PCNA较单纯射频消融组和单纯药物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能较好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非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38例中期HCC患者(试验组)行TACE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根据试验组患者的基本属性及肿瘤特性,从同期选取38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中期HCC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为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B期。分析试验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两组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所有试验组患者都发生了至少1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7例(18.4%)患者出现了3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未见4级及更高的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95%CI:7.4~14.6个月),试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CI:8.4~21.6个月),两组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非手术切除的中期HCC患者接受TACE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联合阿霉素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符合观察标准且获随访的晚期HCC患者18例,治疗过程中每4~6周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并随访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期。结果随访时间内索拉非尼联合阿霉素TACE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3.2个月;索拉非尼相关毒性反应主要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和乏力,经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得到缓解。结论索拉非尼联合阿霉素TACE治疗晚期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中VEGF,HP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联合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PA的表达和进行MV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VEGF,HP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HCC中MVD值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VEGF,HPA的表达率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组均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单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MVD计数亦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多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VEGF,HPA的表达率与MVD值三者两两之间显示明显正相关。结论: VEGF,HPA在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HPA,CD34在肝癌中的表达,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T灌注参数(BF、BV、PS)的变化情况.方法 60例兔VX2肝癌模型均分为三组,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对照组.40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分为两组,单纯TACE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分析各组实验动物或病例在治疗前后病理免疫组化(VEGF、MVD)和CT灌注扫描(BF、BV、PS)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三组兔VX2肝癌模型、两组HCC患者在BF、BV、PS和VEGF、MV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兔VX2肝癌模型、HCC患者)的VEGF、MVD均较单纯TACE组降低,BF、BV、PS均较单纯TACE组升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Endostar可以有效抑制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HCC TACE术后的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4例肝硬化和1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对肿瘤MVD计数,分析其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 结果:肝癌组织中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总阳性率为42.9% (24/56);癌旁组织中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阳性率为100%(32/3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且其表达强度在HCC病理分级中有差异,同时,在肿瘤TNM分期中各期PTEN阳性率有显著差异,而发生肝内转移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的肝癌组织PTEN阳性率低于未转移和肿瘤直径小于5 cm的肝癌组织. 肝癌组织中MVD为40±11,MVD值随着肿瘤TNM分期的增高而增大. 且MVD在无包膜肝癌中及有肝内转移肝癌中比有包膜和无肝内转移的高. 肝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肿瘤MVD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即高PTEN表达的HCC中微血管计数较低,而低PTEN表达的HCC微血管计数增高. 结论: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且与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TEN的低表达可能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TT)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 例HCC并PVTT组织、12例正常肝脏标本中PDGFR的表达与MVD计数.结果 HCC 并PVTT组织中PDGFR的表达阳性率及MVD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2=4.732、6.321,t=5.432、6.852,P<0.05).PDGFR在TNM Ⅲ~ⅥA期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NM Ⅱ期(P=0.008).分化差、肿瘤直径≥5 cm 和TNM Ⅲ~ⅥA期肿瘤组织MVD计数明显高于分化好、肿瘤直径< 5 cm 和TNM Ⅱ期者 (t=5.842~6.764,P<0.01).PDGFR表达阳性肿瘤组织的MVD明显高于PDGFR表达阴性组织(t=7.236,P<0.01).结论 HCC并PVTT 中PDGFR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而参与HCC并发PVTT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英红  袁海峰 《吉林医学》2012,33(18):3815-3816
目的:探讨HCC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后残留肿瘤的危害因素。方法:抽取96例经射频消融(RFA)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肿瘤残留与RFA有关的临床因素及HCC残留的预后。结果:96例HCC患者经RFA治疗一次后,癌细胞完全消融73例,肿瘤残留23例。73例肿瘤完全消融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23例肿瘤残留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经一次治疗后肿瘤残留的23例患者经过再次治疗后肿瘤消融的患者有11例,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仍有残留的患者12例,中位生存期28个月。RFA治疗一次后肿瘤完全消融患者与再次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与再次经过治疗后仍有残留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合临床经验及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HCC肿瘤直径>3 cm(P=0.007)和靠近肝部大血管(P=0.042)是经过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HCC肿瘤直径>3 cm(P=0.007)和靠近肝部大血管(P=0.042)是经过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主要独立因素。对经RFA治疗后未完全消融的患者,应及时对肿瘤残留区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争取达到完全根治肿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51-95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70例,采取双盲法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索拉非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进展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9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5±1.3m,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肿瘤进展期为7.5±1.22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0±0.63m,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为4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索拉非尼、门脉栓塞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Li Y  Huang JW  Lu LG  Shao PJ  Hu BS  Huang GM  Wei ZG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87-2192
目的 通过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或总生存期(OS)的分析,观察介入栓塞与抗血管生成相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并分析治疗的安全性,为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提供证据来源.方法 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符合标准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36例,其中男33例、女3例;行TACE治疗后3~7 d内连续口服索拉非尼(商品名:多吉美)(每片200 mg),每次2片,每天2次.每4~8周为一个疗程,根据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并记录不良事件.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所有生存率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随访至2010年3月,可评价的36例患者中,死亡14例,存活22例,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为8.62个月(95%CI:6.51~10.24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2.41个月(95%CI:9.57~14.80个月).36例患者中,存活的22例,观察时间内的患者总体存活率为61.1%.存活病例中,没有CR病例,1例PR,15例SD,6例PD;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44.4%.服用索拉非尼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乏力及食欲下降,经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可以明显缓解.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有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进一步丰富了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模式.口服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并考察应用索拉菲尼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以及AFP应答对于HCC患者预后影响,为索拉非尼治疗HCC效果评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61例,连续口服索拉非尼,根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并在第6周检测患者血清AFP水平,并进行影像学检查,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测HCC患者风险比。结果 61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个月(95%CI 2.114.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个月(95%CI 7.214.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个月(95%CI 7.223.6个月)。RECIST评定,CR 2例(3.3%),PR 6例(9.8%),SD 37例(60.7%),PD 16例(26.2%),疾病控制率为73.8%。AFP应答组与非应答组PFS与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影像学肿瘤控制组与影像学肿瘤进展组PF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应答组PFS与OS的风险比分别为0.58(95%CI 0.2623.6个月)。RECIST评定,CR 2例(3.3%),PR 6例(9.8%),SD 37例(60.7%),PD 16例(26.2%),疾病控制率为73.8%。AFP应答组与非应答组PFS与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影像学肿瘤控制组与影像学肿瘤进展组PF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应答组PFS与OS的风险比分别为0.58(95%CI 0.260.97)和0.68(95%CI 0.310.97)和0.68(95%CI 0.310.89),而影像学肿瘤控制组PFS与OS的风险比分别为0.96(95%CI 0.350.89),而影像学肿瘤控制组PFS与OS的风险比分别为0.96(95%CI 0.351.57)和0.98(95%CI 0.711.57)和0.98(95%CI 0.712.46)。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CLIP评分和AFP应答这两个因素均具有显著性。服用索拉非尼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经对症处理或减小剂量后均可明显缓解。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显著,AFP应答可以作为监测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疗效的检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以及癌旁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从1999年至2006年我所9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制成组织芯片,随访至2010年3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并半定量分析肝癌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HIF-2α的表达,分析HIF-2α高低组主要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评价其与患者复发、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中HIF 2α表达高低和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肝癌癌旁肝组织中HIF-2α阴性患者57例,1,3,5年生存率(92.7%,74.5%,58.6%)、无瘤生存率(80.1%,58.6%,44.6%)和早期复发(19例)显著好于癌旁HIF 2α阳性患者(46例)的总体生存率(75.4%,50.3%,41.0%)、无瘤生存率(55.1%,35.3%,22.9%)和早期复发(2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提示癌旁HIF 2α高表达为术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IF-2α可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杨琳  丁英俊  石磊  于世英 《疑难病杂志》2012,11(10):757-759
目的评估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晚期肾癌患者给予索拉非尼口眼治疗,观察其肿瘤控制及长期生存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分级及转归。结果 33例晚期肾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6周(12~98周)。其中完全缓解(CR)1例(3.0%)、部分缓解(PR)5例(15.2%)、疾病稳定(SD)21例(63.6%)、疾病进展(PD)6例(18.2%)。评估客观反应率(ORR)为18.2%,疾病控制率(DCR)为81.8%,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5.0个月(95%CI 6.5~23.5),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4.0个月(95%CI 7.6~40.4)。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皮疹、脱发和疲乏,除手足皮肤反应外,其他多为1~2级,对症处理大多可以缓解。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局部晚期、无法手术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8例,给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进行全身化学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每日1 800 mg.m-2,分2次口服,第1~14天,21 d为1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最多不超过6个周期停止用药。每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观察至病情进展时间(TTP)和生存期(OS),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评定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18例患者全部可以评估疗效,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6例,进展8例,客观缓解率为22.2%(4/18),疾病控制率为55.6%(10/18);中位TTP为3.1个月,中位OS为12.6个月,AFP反应率为53.3%。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轻度的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结论以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良好的客观疗效和一定的生存获益,不良反应较轻,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6.
邹三鹏  薛静 《海南医学》2016,(8):1242-1245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DP方案)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和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20例)收治的66例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将6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DP方案组和PP方案组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MST)、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DP方案组中,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8例,RR为30.30%(10/33),DCR为75.76%(25/33);TTP为7.8个月,MST为13.5个月,1年生存率为54.55%(18/33).PP方案组中,PR 11例,SD 16例,PD 6例,RR为33.33%(11/33),DCR为81.82%(27/33),TTP为8.1个月,MST为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57.58%(19/33).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PP组的不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胰腺癌患者5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药组(n=26)和联合组(n=27)。单药组给予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每21 d给药1次,总剂量360 mg/m2;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次/d,直至患者肿瘤进展或死亡。结果:联合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37.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4%(P<0.05)。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3.3个月,单药组分别为5.4个月、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单药组,而皮疹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有助于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可耐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ty of sorafenib in Child-Pugh class B to class 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In this three-center open-label study from November 2011 to May 2013, we randomly assigned 189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ild-Pugh class B or C HCC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ith 95 patient to receive sorafenib (400 mga time, twice a day) and the other group with 94 patients to receive best supportive care. The primary end points wer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2.2 months and 1.9 months in the sorafenib group and best supportive care group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in the sorafenib group, 0.5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40-0.75; P=O.O02).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was 4.0 months and 3.5 months in the sorafenib group and best supportive care group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in the sorafenib group, 0.4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35-0.68; P〈0.001). The main adverse effect of sorafenib was rash and ache of the skin (in 51.7% patients). The incidences of severe rash, diarrhea, and dry skin were 5.6%, 5.6%, and 2.2% in the sorafenib group. One patient reached partial response in the sorafenib group. Conclusions Sorafenib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unction impaired advanced HCC. It is effective in term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compared with best supportive care. Liver functions are the important predictive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比较FOLFOX以及paclitaxel/LV5Fu2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毒副作用、肿瘤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寻找晚期胃癌全身化疗的更佳方案.方法 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2例Ⅳ期胃癌患者入组.分为A、B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资料差异无显著性.A组60例患者使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85~100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10 min;氟尿嘧啶2.6g/m2,静脉灌注48 h;每2周重复1次,每2次为1个疗程.B组72例患者使用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 h,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用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 132例患者共化疗544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A组有效率(RR)35.0%,完全缓解率1.67%;B组有效率为41.7%,完全缓解率5.56%.两组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5.0%:41.7%,P>0.05).A组和B组TTP分别为6.13±1.26月(95%CI,3.65~8.61)和5.92±0.49月(95%CI,4.97~6.87).A组和B组OS分别为10.67±1.55月(95%CI,7.63~13.71)和10.8±3.07月(95%CI,4.78~16.82).两组TTP、O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毒性绝大多数为Ⅰ、Ⅱ度.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例(8.33%)和8例(11.11%);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例(1.67%)和2例(2.78%);两组血液学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血液学毒性多数为Ⅰ、Ⅱ度,主要有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脱发.A组和B组患者的Ⅰ、Ⅱ度脱发分别为15例(25.00%)和42例(58.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Ⅰ、Ⅱ度周围神经毒性分别为26例(43.33%)和4例(5.55%);Ⅰ、Ⅱ度周围神经毒性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使用PLF或FOLFOX方案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反应相似,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