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载反义MCP—1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高速搅拌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反义MCP-1的纳米粒子,观察其粒径,表面形态,含药量,包埋效率,体外释放,应用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效果。结果 载反义MCP-1纳米粒子可有效抑制动物模型血管内膜增生程度。结论 PLGA纳米粒子可作为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2.
选用不同的投料比合成了葡聚糖-聚丙烯酸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表面电位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投料比对产物粒子的流体力学直径和表面电位的影响,并选择一种阳离子药物D im inazene aceturate(DA)来考察产物粒子的载药能力,结果显示葡聚糖-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在载药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包裹E1A基因(腺病毒早期表达基因)的纳米粒子,并观察其介导E1A基因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可行性和效率。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E1A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径大小。用制备的包裹DNA纳米粒子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并以阳离子脂质体为对照,用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E1A基因DNA整合和mRNA表达。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为150~280nm,包埋率为0.78%,体外释放约为22d;在转染相等质量的DNA情况下,纳米组所得克隆数较脂质体组多(P〈0.05);PCR、RT-PCR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和脂质体转染细胞均有E1A基因整合和mRNA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携带外源基因进行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明胶为载体材料,阿霉素为药物材料,异丙醇为凝聚:采用单凝聚成球法,制备得到了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并对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载药量以及药物的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了考察。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阿霉素明胶粒子的耜约为100nm,粒径分布均匀,平均载药量为2.5tμg/mg,而且阿霉素明胶粒子在体外的药物缓辑果显著,因此作为药物载体明胶纳米粒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5种具有不同分子量、不同亲疏水链段比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并以其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 Precipitation,FNP)法制备出一系列包裹模型药物β-胡萝卜素的纳米粒子。通过改变两亲性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浓度及溶剂体积比(V(H2O):V(THF)),成功实现了对纳米粒子尺寸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增大,则纳米粒子尺寸减小;当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相同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则纳米粒子尺寸越小;当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10.0 g/L)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子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载药纳米粒子肿瘤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纳米粒子是一种微观的胶质体系,研究表明,将抗癌药物连结在纳米粒子上可以使其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得到控制,从而增加药物的抗癌功效,减小毒副作用。作者综述了传统纳米粒子及长效纳米粒子的不同靶向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肿瘤内及静脉注射后纳米粒子的局部作用及肿瘤退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子的一般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比表面积特别大、光吸收能力强、低温下热导性能好、具有优异的化学反应性能及催化效率等.纳米材料以其特殊的光学、电学以及催化等方面的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科学作为当今正迅猛发展的交叉科学的前沿领域,不断涌现的科研及应用成果令人惊叹,目前纳米技术已迅速进入到化学电源、结构功能材料、医学、生物工程如DNA检测生物芯片以及各种特殊环境下的化学传感器等诸多应用领域.下面介绍两种一般实验室适宜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技术抑制分枝结核杆菌生长的可行性.方法 用复凝聚法制备1-1-P反义ODN-壳聚糖纳米粒子.在分枝结核杆菌菌株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自由ODN和壳聚糖-ODN纳米粒子,共同培养6周后观测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子由(35.6±0.9)%的ODN和(64.4±0.9)%的壳聚糖组成.壳聚糖-ODN纳米粒子浓度为4μmol/L时.其对分枝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为(2.8±0.1)CFU/ml.而自由ODN在浓度低于10μmol/L时,不能有效抑制分枝结核杆菌的生长.结论 壳聚糖-ODN纳米粒子比自由ODN对分枝结核杆菌的生长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子介导特异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Li Y  Guan H  Liu C  Zheng Y  Zhao S  Wang Z  Yang J  So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41-344
目的:观察纳米粒子携带特异性基因转染的可行性及其效率,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特异性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度。以阳离子脂质体为对照,利用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其为真核细胞传递基因的可能性。采用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动物模型,应用RNA斑点杂交和病理形态学分析。观察其在体内的基因转染、表达及生物学效应。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子-DNA粒度为150-300nm,包埋率为:0.9%,体外释放时间为2周左右。PCR结果提示:纳米粒子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平滑肌细胞中,体内实验显示:纳米粒子可实现体内局部基因转染,表达,发挥相应的效应。结论:纳米粒子可用于特异性基因的转染。  相似文献   

10.
钙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钙纳米粒子并进行表征鉴定。方法:采用液相沉淀法,在不同温度、缓冲液、液体混合方式卞制备钙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X射线能谱仪(XPS)等测试手段对该纳米粒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进行表征。结果:低温下向柠檬酸钠中匀速缓慢加入等量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并搅拌,可得到颗粒状钙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60nm,XPS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为磷酸钙。结论:通过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大小、形态较理想的钙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1.
阿柔比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囊材,制备可缓释释药的阿柔比星纳米级微粒制剂。方法运用复乳溶剂挥发法,考虑多个条件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将阿柔比星包封在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级微粒中,并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得到的阿柔比星纳米粒表面光滑,粒径大小均匀,球形致密圆整,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累计释放率高。结论研究微球制备工艺合理,为医药工业上制备阿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级微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的制备条件.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质粒DNA,并分析PBCA-NPs及CTAB修饰的PBCA-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NPs-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外的基因转染能力.结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PBCA-NPs粒形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06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93%.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质粒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细胞转染实验表明,该纳米粒传递质粒DNA进入HepG2和3T3细胞的效率较高.结论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出的具备良好生物学特性的PBCA-NPs是基因转运和基因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非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prepare curcumin-piperine (Cu-Pi) nanoparticles by various methods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manufacturing parameters on Cu-Pi nanoparticles and to identify a suitab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Pi nanoparticles to overcome oral bioavailability and cancer cell targeting limit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Methods

Cu-Pi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in film hydration method, solid dispersion metho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Fessi method. Optimiz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arious manufacturing parameter on the Cu-Pi nanoparticles.

Results

Out of four methods, Fessi method produced a minimum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85.43 nm with a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0.183 and zeta potential of 29.7 mV. Change of organic solvent (acetone or ethanol) did not have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Cu-Pi nanoparticles. However, increase in sonication time, stirring speed, viscosity, use of 1:10:10 ratio of drug/polymer/surfactant, and use of anionic surfactant or combinat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 with cationic polymer or combination of non-ionic surfactant with cationic polym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u-Pi nanoparticles.

Conclusions

Cu-Pi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PEG containing copolymer produced by Fessi method had a minimum average particle size, excellent polydispersity index and optimal zeta potential which fall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of the study. This dual 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 appears to be promising to overcome oral bioavailability and cancer cell targeting limit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影响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成型工艺参数,并评价优化工艺后所制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型号、PLGA分子量、PLGA浓度、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丙酮与无水乙醇体积比、药物与PLGA的比例共7个参数对纳米粒成型工艺的作用规律。[结果] 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纳米粒包封率为(95.03±1.33)%、平均粒径为(126.80±4.50) nm、Zeta电位(-21.30±0.23) mV.[结论]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圆整,粒径均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超声分散法制备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以稳定性、Zeta电位、粒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制备工艺,对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脂质材料和助乳化剂的用量做了详细的考察.结果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为:脂质骨架单硬脂酸甘油酯(100/150 mg)、乳化剂豆磷脂(100 mg)、助乳化剂Pluronic F68-聚山梨酯80(2:1),在(75±5) ℃下乳化,之后以功率300 W进行超声,时间为20 min.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将紫杉醇装载进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纳米粒在胶体分散液中分散均匀,稳定性良好.此制备工艺安全、可靠,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载NC-1900的MePEG-PLA纳米粒。方法以溶液聚合法合成不同分子量的MePEG-PLA聚合物为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以纳米粒粒径和NC-1900包封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及多元回归分析优化处方与工艺,并对纳米粒进行表征,结合体外泄漏试验筛选出最优的NC-1900纳米粒载体。结果以MePEG3000-PLA44800为材料根据最优处方制得的载NC-1900NPs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77 ±11) nm,包封率约为(21.40 ±0.10) % ,在pH7.4的PBS溶液和空白血浆中48h NC-1900泄漏率分别小于5%和15%。结论最优处方制得的MePEG3000-PLA44800纳米粒适宜作为NC-1900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正>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不仅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镇痛、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1-3],还可以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4-5]。尽管RES极具开发价值,但RES半衰期短、体内清除速率高、作用时间短、无特异性分布等缺陷限制了它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6-7]。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是聚乳酸-聚丙交酯和聚(乙醇酸)/聚乙交酯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是已被批准的可安全使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8]。  相似文献   

19.
传统抗肿瘤药物最大的治疗缺陷是药物作用多是非选择性的,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针对癌组织的肿瘤靶向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靶向性强的药物载体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本文就靶向制剂设计模式、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系统、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为了提高拉米夫定 (lamivudine ,LA)的疗效 ,降低其毒副作用 ,制备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 SLN) .方法 :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 4 二甲氨基吡啶存在时 ,LA与十六酸反应 ,制备十六酸拉米夫定酯 (lamivudylpalmitate,LAP) ,并测定其核磁共振氢谱 .RP HPLC测定其在正辛醇和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分配系数及不同 pH缓冲液和组织匀浆中的稳定性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LAP SLN ;透射电镜研究其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 ;RP HPLC测定载药量、包封率 .结果 :LAP在弱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在弱碱性溶液中水解较快 ;在血清和组织匀浆中易水解 ,在肝匀浆中水解最快 ;LAP分配系数为 5 2 .2 .LAP SLN粒径为 (2 81± 98)nm ,载药量为 9.6 % ,包封率为 97.7% .结论 :LA转化成LAP后亲脂性增加 ;LAP SLN包封率较高 ,粒径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