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R成像是诊断腰椎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一 ,但对于那些带金属节育器的女性患者 ,图像质量往往会受到较为严重的伪影干扰。作者就此类患者在MR扫描前作了准备与未作准备所获取的两组腰椎MRI图像资料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1 0月~2 0 0 2年 1 1月在我院进行腰椎MRI检查女性患者 1 2 1例 ,年龄 2 6~ 48岁 ,平均 40 .3岁 ,均带有金属节育器。其中79例在行MRI检查前排尿 ,使膀胱空虚 ,为准备组。另外 42例在检查前未作任何准备 ,为对照组。1 .2 检查方法 扫描机型为美国GE公司的Ve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L4—5、L5S1椎间盘突出(D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腰DH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88例L4-5、96例L5S1DH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与L4—5比较,L5S1DH有以下特点:鞍区感觉(针刺、轻触、温度)迟钝;括约肌功能减退;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单足下蹲试验常是阳性等。结论:根据L4-5及L5S1DH的临床特点对其定位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L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8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尽早实施跟骨牵引术,以维持其下肢的基本长度,待患者软组织的肿胀缓解后再为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这28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结果:治疗后在这28例患者中,疗效为优者有20例,疗效为良者有6例,疗效为可者有2例。结论:采用L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对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小以及可使患者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王镇  牛立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72-3773
目的:探讨应用“L”形锁定解剖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8月我院应用“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36例Pilon骨折患者,Ruedi-Allgower分型:Ι型6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结果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情况,Ⅰ型:优6例,优良率100%;Ⅱ型:优7例,良8例,一般2例,优良率88%;Ⅲ型:优3例,良6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69%。结论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应用“L”形锁定解剖钢板作为内置物,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有效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症,多发于中年人,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与时下人们工作生活久坐疲劳关系密切,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类似于腰肌劳损。笔者采用推拿合电针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象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L5~S1), 共102例。对于高髂嵴患者采用"横突定位法",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PETD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87.6±21.0)min, 术中透视(29.1±11.7)次, 术后卧床时间(4.6±1.1)h, 住院时间(3.6±0.5)d。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和术后3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均P<0.01)。疗效评价:优89例(87.3%), 良8例(7.8%), 中4例(3.9%), 差1例(1.0%)。结论 PETD为治疗L5~S1 LDH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高髂嵴、横突肥大的患者, 横突定位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椎间孔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梁波 《当代医学》2014,(1):110-111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的15例肱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全部患者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患者8例,C2型患者5例,C3型患者2例。患者均使用内外侧双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1期愈合,愈合时最短8周,最长17周,平均愈合时间(13.4±2.9)周,术后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现象出现。对全部患者末次随访时其肘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20±10)°,伸直(25±5)°,根据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秀6例,良好7例,尚可2例,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患者均无尺神经卡压的症状出现。结论应用内外侧双解剖钢板的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能够保证早期内固定的坚强,避免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的现象,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和进行早期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50~92岁,平均76.2岁。结果:术中出现拉力螺钉松动2例,内后侧骨皮质缺损14例,53例恢复正常行走,髋内翻1例,股骨头坏死2例,术后优良率95.3%。结论: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加强手术技巧,注重小粗隆的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国人腰骶椎解剖结构数值的统计分析,设计一种新型腰骶椎前路钢板,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350例正常成人腰骶椎正位侧位X线片腰骶角、L5S1椎体及椎间盘高度进行测量,得出正常国人腰骶椎结构的大致数值范围,再依据此数值设计出改进型腰骶椎前路安全钢板各项参数指标,并将钢板样品在4种不同生理运动状况下进行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数据测试。结果腰骶角角度范围为125°~135°,L5椎体前缘高度(27.06±2.30)mm,S1椎体前缘高度(22.3±2.8)mm,L5S1椎间盘高度(8.2±0.3)mm。改进型钢板固定后的屈曲位移[前屈(4.706±0.012)mm、后伸(4.549±0.298)mm、侧屈(5.412±0.384)mm]及压缩刚度[400 N下刚度(105.8±7.6)N/mm]比相同条件下PACH固定后[前屈(5.241±0.113)mm、后伸(5.662±0.246)mm、侧屈(6.767±0.017)mm、400 N下刚度(87.4±4.2)N/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制的改进型腰骶椎前路钢板不仅在形态上完全适应国人腰骶椎解剖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KLF2是否通过调控S1P1~S1P5影响类中性粒细胞迁移。方法 构建携带有si RNA的慢病毒载体,特异性沉默KLF2基因,利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类中性粒细胞迁移情况,利用蛋白印迹法、实时PCR分别检测KLF2、S1P1~S1P5蛋白和m RNA表达情况。结果 (1) KLF2病毒干扰组较空白组、空载病毒组,迁移率明显减少(P<0.05),S1P从0μmol/L至0.1μ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各组类中性粒细胞迁移率都明显增加(P<0.05),S1P从0.1μmol/L至0.4μ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各组类中性粒细胞迁移率基本相同(P>0.05);(2) KLF2病毒干扰组与空白组、空载病毒组比较,S1P1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3) KLF2病毒干扰组与空白组、空载病毒组比较,S1P2、S1P3、S1P4、S1P5 m RNA表达量无差异(P>0.05)。结论 S1P对类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最佳浓度为0.1μmol/L; KLF2通过正调控S1P1表达,促进类中性粒细胞迁移;在类中性粒细胞中KLF2不调控S1P2...  相似文献   

11.
腰骶椎前路大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成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有关参数,为设计腰骶前路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成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有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大血管分叉点至腰5椎体下缘垂直距离为(2.61±1.11)cm,至中轴线垂直距离为(1.03±0.40)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5椎体上缘中点至左、右侧大血管内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0.34±0.31)cm、(2.15±0.40)cm,腰5椎体下缘中点至左、右侧大血管内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41±0.54)cm、(2.50±0.7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分叉点位于脊柱中线的偏右侧,腰骶椎前方中线与右侧大血管内缘距离大于与左侧大血管内缘距离。  相似文献   

12.
王险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65-166,F0003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39具尸体,通过模拟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暴露椎体的步骤,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由外到内、由浅人深重点观察C5-T3椎体前方在前路途径中必须牵开和需要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并测量相关重要参数。结果左头臂静脉长度为(67.8±11.2)mm,其与头臂干交点距胸骨上切迹的垂直距离为(52.6±21.3)m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3±8.8)mm;胸膜顶最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8.1±2.2)mm、右侧(13.1±2.9)mm,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管弓最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和距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9.2±4.3)mm和(34.1+2.1)mm;右喉返神经穿入脏筋膜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6例,占15.38%。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33例,占84.62%;其与颈总动脉内侧缘交叉点位于T1上半水平9例。位于T1下半水平30例,分别占23.08%和76.92%。结论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采用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方式可使C5-T3充分暴露,只有熟悉了局部解剖才能佑前路手术得以诈常开展.从而降低疾源件并寿疗管毕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向自锁钛板内固定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2015年我科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多向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共35例.术前常规支持及抗结核治疗,采用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髂血管走行与腰骶段结核病灶的关系及骨质破坏情况.术中采用多向自锁钛板选择骨质结构相对完整的区域进行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评估结核活动、植骨融合、矫形维持、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36(26.06±6.16)个月.手术时间(148.57±17.68) min,术中失血量(257.14±29.66)mL.术中无大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术后腰腿痛症状均获明显缓解,无结核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逆行射精及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椎间植骨均达Ⅰ级骨愈合.术前、末次随访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32.14±9.87)、(5.34±2.30) mm/h,术前、末次随访C反应蛋白分别为(23.66±9.98)、(1.26±0.55) mg/L,术前、末次随访平均VAS评分分别为(4.80±1.02)、(0.83±0.71)分,术前、末次随访平均ODI评分分别为(27.47±6.79)%、(4.31±1.49)%,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平均腰骶角分别为(23.09±3.21).、(29.21±1.16).和(26.71±1.57)..结论 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多向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安全且有效,多向自锁钛板是适合腰骶段结核前路手术的有效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4.
SincethefirstreportofPontenin1981,thefascio-cutaneousflaphasbeenusedmoreandmorewidelyanditsal-tenalsourcehasbecomethesubjectofstudyinthisfield.bassattention,however,waspaidtothequantitativemeasurementofthevesselsofcruraldeepfasciawhicht',ereconsideredthemorphologicalbasisofsurvivaloffasciocutaneousflapinleg.BatandSuhavemeasuredtLhecapillarynetworkofdeepfasciaofanteriorandPOsteriorskinflapsinlegrespectively.Batchelorhasstudiedbranchesoffasciocutaneousarteryindeepfasciaofleg-'-';.Skinflaps,inc…  相似文献   

15.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病变部位L4-S33例,L4-S116例,L5-S17例,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2周以上。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21例,钛网植骨融合5例。结果随访2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窦道。骨性融合时间5个月。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无腰痛及功能受限,结核局部病灶无复发。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颈胸段脊柱损伤前路减压和内固定术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技术在颈胸段脊柱创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植骨均在3 ̄4个月内完全融合,12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  相似文献   

17.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时机及其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本院收治Pilon骨折32例,其中Ruedi-AllgowerⅡ型18例、Ⅲ型1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植骨、螺钉及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时间为伤后2h~15d,平均7d.结果 术后随访8~32个月,平均19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12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结论 术前对损伤做出正确的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钢板内固定能提供坚强内固定以利早期关节活动,术后有步骤进行主动加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使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枢椎前结构的临床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人进行枢椎前路钢板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用AutoCAD2000软件测量57例国人干燥枢椎:①前下唇的后缘与横断面的夹角α和前下唇前后缘的夹角β;②前下唇的高度(HAIL);③前下唇宽度(WAIL);④前突部分最宽处横径(WMAX);⑤最宽处距前结构下界的距离(HMAX);⑥前突部分双侧外侧缘夹角(γ). 结果:α=42±8(26~58)°,β=69±10(49~89)°,HAIL=5.7±0.9(3.9~7.5)mm, WAIL=8.1±2.0(4.2~10.5)mm,52.63%的标本WAIL小于8 mm. WMAX=13.5±1.7(10.2~16.8)mm, HMAX=2.2±0.6(1.0~3.4)mm. γ=89±12(65~113)°. 结论:枢椎前结构下缘向前下突起形成前下唇,前突部分最宽处(WMAX)低于下终板平面. 行枢椎前路钢板固定时螺钉应向上倾斜以免打入椎间隙,向内做倾斜以免进入前结构两侧的凹陷区域,进钉点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34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及手术后脊柱后突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34例中,优25例,良9例。34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纠正19.8°±3.7,°X线片显示所植髂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5±1.4)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