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乔树宾 《海南医学》2002,13(12):43-45
引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通常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 ,但采用股动脉途径时发生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多见 ,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有时甚至需要输血和外科修补术 ,在临床需要积极抗凝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这些并发症会增加住院费用和延长住院时间。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有一定的优越性 ,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减少了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1] ,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应用。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2 ] 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报告采用此途径进…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冠心病患者共299例,进行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与经股动脉途径相同,手术时间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如无禁忌证PCI手术宜常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左内乳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比较,具有并发症少、造影成功率高、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低等优势,心脏瓣膜病患者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方法 回顾行分析我院经桡动脉和传统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连续病例共152例,比较手术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95.6%,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3.1%.2例因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1例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而改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但手术医师必须很好掌握桡动脉穿刺技术,导管操作技术.同时需要不断积累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行急诊PCI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路径分为肱动脉组40例、桡动脉组80例和股动脉组85例,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肱动脉组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桡动脉组(P<0.01),而3组间穿刺成功率、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肱动脉组住院时间少于股动脉组(P<0.01),手术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组(P<0.05).3组病人的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急诊PCI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早期采用的经股动脉途径已经逐渐由经桡动脉途径代替。因桡动脉穿刺不成功,主要包括动脉痉挛和局部解剖因素如桡动脉成袢、锁骨下动脉过度迂曲等,不得不改经股动脉途径。临床上改经肱动脉途径相对报道较少。笔者近年因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改为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经不同路径行PCI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春华  虞准  艾淑智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58-1258,1260
目的 探讨经不同路径行PCI患者术后护理侧重点。方法 针对我院住院经三种路径接受PCI的90例患者(股动脉路径30例,桡动脉路径30例,肱动脉路径30例)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总结。结果 桡动脉路径和肱动脉路径的卧床时间与股动脉路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动脉路径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与桡动脉和肱动脉路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生理解剖位置的不同,三种穿刺点的包扎方法也不同,股动脉穿刺的包扎,易出现局部皮肤破损及过敏现象。结论 PCI作为检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有三种操作途径,各有优势和弱势,在术后观察护理、患者接受程度、舒适度及护理工作量上肱动脉和桡动脉路径明显优于股动脉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4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3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术后并发症和痛苦少,但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股动脉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少(P<0.05)。3组患者插入冠状动脉的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少,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组并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分别观察二组在手术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比较。结果发现二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到冠脉时间、首次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使用导管数、主要冠脉事件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而经桡动脉组在局部并发症(出血或小血肿)、压迫止血或病人移动、住院时间和病人不适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组,而平均动脉插管时间和动脉痉挛发生率则比股动脉组明显增加。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内支架置入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有效,而且经桡动脉并发症更少,但是需要一定的经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