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针灸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色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检索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概况,从不同针刺方法、灸法和针药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评述,并总结针灸疗法优势和指出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大脑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1]。国内研究表明,VD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2];在1980~2011年,中国社区55岁以上人群VD患病率为0.8%[3]。VD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VD是可防治的痴呆,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但机理尚在探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和慢性低氧性脑病引起的痴呆,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VD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VD具有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优点,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接受。而通过模拟VD动物模型并予针灸干预,观察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是探讨针灸治疗VD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VD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 (VD)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能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近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 ,脑血管病日益增多 ,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对VD的治疗尚没有改变疾病进程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VD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 ,而且疗效较好。特别是针刺具有疏通经络 ,调畅气血 ,调和脏腑阴阳之效 ,且能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笔者观察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针刺前后的智能和…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情感障碍等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同时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预防的痴呆类型。虽然目前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证实胆碱能通路受损、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而针灸能够通过调节胆碱能系统神经递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突触可塑性等机制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文章就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和近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展开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一组以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大类型痴呆,也是唯一有预防可能的一种类型的痴呆。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神经递质缺乏、氧化应激、炎性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多种机制参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研究中采用的VaD动物模型不统一,多数实验研究设计欠严谨,且样本量偏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规范实验设计,以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为临床治疗VaD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老年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呆傻愚笨,健忘迟钝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改善其智能障碍。我院自1998~2001年共收治老年血管性痴呆63例,试用纳洛酮配合常规治疗该病32例,同期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该病31例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按Bennett提出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均经CT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脑病,并经心电图及其他相关化验检查。全部病例中,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3年6个月,平均2.2年,其中男24例,女29例,伴有高血压病者49例,伴脑卒中者…  相似文献   

9.
血栓通注射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剂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有脑血管疾病史的病人首先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评分标准筛选,然后应用NINDS-AIREN关于VD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将确诊的43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应用血栓通注射剂14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20例,应用胞二磷胆碱注射剂0.5g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MMSE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MMSE评分变化有明显的差异(P<0.05)。血胆固醇、全血粘度的改变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剂能有效改善VD病人脑供血、减轻缺血所致病理损害,因而可命名VD病人的认知功能迅速改善。研究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的反应,具有很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针灸良好的整体调节性作用,在防治本病中有很好的优势。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实验研究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彤 《医学综述》2006,12(8):502-50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针刺治疗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尼莫地平对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来该院就诊的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尼莫西平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显著,患者的生活能力出现明显的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量表积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 :选用针灸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 17例 ,并于治疗前后测定MMSE R、ADL R及BBS量表。结果 :针灸对痴呆患者的MMSE R、ADL R以及BBS中生活能力量表积分有明显改善作用 (P <0 .0 1) ,而对BBS中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的量表积分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针灸治疗VD疗效确切 ,能提高V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后导致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近几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江敏  吴松鹰 《医学综述》2009,15(15):2275-2277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凌芳  袁荣峰 《医学综述》2007,13(11):857-859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病变所致的智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Alzheimer病。新近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该文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在认知障碍和痴呆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中文数据库中近五年相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文献报道,科学评价针刺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动态观察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从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VD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耳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治疗第30、60天时,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治疗第60天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 模型复制后第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海马CA1区锥体存活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治疗30、60 d后,与模型组比较,耳针组及西药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耳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针可以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耳针可改善变性的海马CA1神经细胞,促进其修复与再生,从而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是临床耳针治疗VD有效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神经肽和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浆及脑脊液中含有多种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肽类物质,如生长抑素、精氨酸加压素、β-内啡肽、胆囊收缩素,这些神经肽类物质与血管性痴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现对这些神经肽类物质的作用及其与血管性痴呆的相互关系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3周。尼莫地平片40mg/次口服,3次/d,连用3周。3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MSE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