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 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 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 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 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治疗白癜风黑素再生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黑素再生中药能显著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常用几种中成药相比,上调酪氨酸酶活性最强。结论:黑素再生中药能显著上调酪氨酸酶的活性,且比临床常用治疗白癜风的几种中成药及药材上调酪氨酸酶活性要高。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熟地、川芎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50%(V/V)乙醇提取川芎、熟地中的有效成分,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90nm波长下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熟地、川芎50%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均有较强的激活作用,激活率EC50分别为1.76mg/ml,1.42mg/ml。【结论】熟地、川芎提取物可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种酸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5种酸味中药的酸性成分,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 5种酸味中药的碱提酸沉溶液中,枳椇子、金樱子、木瓜、地榆、绿萼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66%、68.53%、59.73%、54.28%和39.36%。结论 5种酸味中药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枳椇子作用最强,对治疗黑色素增多性疾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2种常用美白中药70%乙醇提液与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维生素C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 nm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12种中药均对无细胞系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等5种中药的70%乙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桑叶等7种中药的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醇提物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对比常用美白中药的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天然物作为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利利  杨柳  洪逊强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81-582,609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TYR)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A375黑素瘤细胞,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TYR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浓度(5%~10%)的Ⅰ方、Ⅱ方、Ⅲ方对酪氨酸酶活性无明显激活作用(P>0.05);高浓度(20%~30%)的Ⅰ方、Ⅲ方、Ⅵ方对TYR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P<0.05),以Ⅵ方作用最显著,且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TYR具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组成复方并不一定对TYR有激活作用,具有祛风活血和补肾三重作用的Ⅵ方在促进TYR活性上优于祛风除湿Ⅰ方、养血活血Ⅱ方和滋补肝肾Ⅲ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菟丝子、骨碎补提取物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菟丝子、骨碎补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结果]菟丝子、骨碎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结论]菟丝子、骨碎补提取物能够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为其外用治疗白癜风提供了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种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及其机理。方法 18种药材(黄水枝、苦参、牡丹、地榆、熊果叶、花椒、柿叶、槐米、啤酒花、余甘子、桑叶、山茶花、大黄、白头翁、仙茅、紫苏、岩白菜及洋甘菊)分别以水、醇(70%乙醇)提取得36个提取物,采用体外酶法检测36个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优选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最好的样品;检测优选样品分别对酪氨酸单酚酶、多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酶动力学考察优选样品对酪氨酸多酚酶活性的反应作用类型。结果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当样本浓度为2.0 g/L时,黄水枝、苦参、牡丹、花椒、啤酒花的醇提物及黄水枝、地榆、花椒的水提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较强,其中黄水枝醇提物和水提物分别为醇提物和水提物中抑制酪氨酸酶活力最佳的样品;黄水枝醇提物和水提物抑制酪氨酸单酚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0.283 g/L和0.637 g/L,抑制酪氨酸酶多酚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0.248 g/L、0.587 g/L;酶动力学结果显示,黄水枝醇提物抑制酪氨酸多酚酶...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和黑素细胞的含量减少是引起毛发早白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几种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及对黑素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原理,为其用于研究天然植物染发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观察164种中药95%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含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3种真菌的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半固体药基混合法,微量稀释法。结果:2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1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所试验的单体化合物对3种真菌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首次对中药95%乙醇提取物应用半固体药基混合法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土槿皮、牡丹皮95%乙醇粗提物对3种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0味中药的蛋白质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确定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中药的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但10种热性药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6670mg/g,10种寒性药蛋白质平均含量为6.5036mg/g,热性药蛋白质含量是寒性药的1.9倍。结论:蛋白质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吴忠义 《中国医院》2012,16(5):69-70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取窗口咨询、远程服务、走向临床等方法,创建中药药事咨询服务模式,建立药患交流平台,改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通过实践,提升了中药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了专业人员深入学习,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活性成分对实验性糖尿病降糖效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中草药活性成分对实验性糖尿病降血糖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作者根据化学结构将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成多糖类、皂甙类、生物碱类、多肽和氨基酸类、萜类等,并对其最新研究状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关传统医学国际标准的研制以及中医相关国家标准(英文)的制定时,注意到中医一些基础学科名称的英文翻译在国内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010年8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我们所承担的“1995和1997中医国家标准”的英文翻译进行了审定。在审定会上,笔者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汇报了本项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华洁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口服中药,每天1剂,连续1—3周和外用华洁乐溶液。每天1-2次。连续应用8周;对照组(42例)外用确炎舒松A软膏,每天1-2次,连续应用8周。鲒果治疗组患者痊愈20例(41.7%)。显效22例(45.8%),好转6例(J2.5%)。无效0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28.6%),显效16例(38.1%)。好转13例(30.9%),无效1(2.4%)例,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e=4、3644,P〈0.05)。治疗组2例出现恶心。蛄论中药联合华洁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