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探索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探究培育途径。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求职信心、求职意志力、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都会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从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来培育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659名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女大学生(P < 0.05)?②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 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这三种消极应付方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问题解决维度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因子存在负相关(P < 0.05)?③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结论: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间存在一定关系,应注重大学生积极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身利用所有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自我效能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在一些针对毕业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有关[2],而在针对医学生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效能与人格有关,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尚无明确的结论.本研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及人格的关系,以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对乙肝患者健康的意义。方法通过激励和鼓励患者,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和行为语言等方法调动患者思想上的积极性,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患者态度表现积极,心理负担减轻,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提高了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护理效果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结论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乙肝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增加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改善乙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1],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自我效能感衍生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能否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解决交往障碍,达成交往目的的信心、预期和自我评估[2],对交往行为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概念,Bandura将自我效能感归结于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是个体对完成自身行为所定目标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及执行能力的判断。Bandura认为,环境、个人认知及其他内部因素、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其中个体的认知对其行为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自我效能的作用最为重。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士护理活动自我效能感对护士的护理水平及质量有着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925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对社会人口学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检测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联。结果:不同性别、年级、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文化水平、家庭居住地和家庭经济的高职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以及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习成绩上游和中游的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下游的学生(P<0.01);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总分、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评分与学习适应性总分、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评分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学习适应性的总分以及5个分量表均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及分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核心概念之一,它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所需能力的判断或信念.教师自我效能感也称教学效能感,是在"教学"这一特殊情境中构建的[1],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身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幸福感是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2].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是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在内的综合症状[3].国内学者在对贫困大学生和住院医师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4-5],刘晓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感越低,其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程度越严重[1].纵观国内外,对自我效能、幸福感和工作倦怠的研究较多,但很少同时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幸福感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探讨其与幸福感、工作倦怠的关系,从而为制定提高教师幸福感、减少其工作倦怠的政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覃克强 《华夏医学》2013,26(4):803-805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培养大学生创办事业的精神与能力,是一项培养学生事业心、上进心和带有冒险精神的系统工程。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于1997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造就了不少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创业教育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均已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多维透视高校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如何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对社会发展更具适应能力并促进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应积极探索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