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卡  梁嘉仪  朱凤琴  舒欣  徐启桓  曹红 《广东医学》2016,(18):2781-2783
目的: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GATA3抑制因子( ROG)、GATA3和T-bet mRN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45例HBV相关ACLF( HBV-ACLF)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ROG、GATA3和T-bet mRNA水平。结果 HBV-ACLF患者和健康对照ROG水平分别为0.98±0.27和0.6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V-ACLF患者和健康对照GATA3水平分别为0.73±0.15和0.5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V-ACLF患者和健康对照T-bet 水平分别为0.78±0.29和0.4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V-ACLF患者和健康对照ROG/GATA3和T-bet/GATA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V-ACLF患者ROG表达水平与GATA3 mRNA呈负相关(r=-0.724,P<0.05)。而ROG mRNA表达水平与T-bet/GATA3比值无相关性(r=-0.064,P>0.05)。结论 ROG、GATA3和T-bet 在HBV-ACLF患者PBMC中表达水平上调明显,参与肝功能衰竭的发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云波 《大家健康》2016,(8):106-106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6.00%,观察组是9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并比较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0)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n=30),连续治疗2周。记录两组患者住院第1、7、14天的颅内血流速度变化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1、4、7、14 d脑脊液内皮素-1(ET-1)浓度和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并统计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第1天的颅内血流速度均较为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血管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到住院第7、14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在住院后第7、14天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的ET-1浓度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显著的降低,观察组患者在第4、7、14天的ET-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在第4、7、14天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有6例(20%)患者发生脑梗死,观察组有1例患者(3.3%)发生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患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的退热促醒效果。方法:选取重症中暑患者56例,随机分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和意识障碍减轻程度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意识障碍分级及体温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温下降3个等级中,其中1h内T〈38.5℃为显效,3h内T〈38.5℃为有效,显效和有效合并计算有效率,体温下降不明显的为无效。观察组降温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5)。(3)两组患者意识障碍减轻程度比较,观察组意识障碍减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重症中暑患者可以快速降低患者体温、改善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对心肺脑复苏(CPCR)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CPCR成功救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各40 ml,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CPCR后72 h、120 h内SIR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PCR后72 h、120 h内SIRS发生率分别为19.51%、29.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46%、53.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PCR后患者在建立自主循环后早期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明显降低SIRS发生率,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肺纤维化时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及与细胞因子IFN-γ、IL-12、IL-4的相关性。方法腹腔注射博莱霉素(BLM)制作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BLM1周组(BLM1组)、BLM2周组(BLM2)及BLM4周组(BLM4组)。病理半定量评估各组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的程度,并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的表达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2、1L-4的含量。结果(1)BLM1组肺组织病理改变以肺泡炎为主,BLM2组兼有肺泡炎和纤维化病变,BLM4组以肺纤维化为主。病理半定量分析BLM1组与BLM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M2组与BLM1组及BLM4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半定量RT—PCR法显示各BLM组大鼠T—bet基因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而GATA3基因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均P〈0.01)。(3)各BLM组血清IFN—γ及IL-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时血清IFN—γ及IL-12含量下降,IL-4含量升高,呈Th2细胞因子优势型变化。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时转录因子T—bet表达减少,GATA3表达增加,T—bet/GATA3的改变参与了Th1/Th2的失衡,与肺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脑梗死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接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5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对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4.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显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4.2%高于对照组的40.6%(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后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压氧+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研究组,且临床总有效率69.84%低于研究组88.89%(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 NDS、MOS-HIV 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后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分析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3.5%,高于对照组的35.3%(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好、见效快,且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病毒性脑炎的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12.
蔡永辽  张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95-19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传统西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患者76例(对照组),与在西药治疗基础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患者80例(观察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死亡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5.8%,病死率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GCS评分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昏迷有效药物,能改善昏迷、促使苏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醒脑静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每次0.2ml/kg,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28例),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以7—10d为1个疗程。结果 醒脑静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温下降、抽搐停止、意识恢复、肢瘫恢复及锥体束征消失所需时间,醒脑静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降低血液黏稠度可能是醒脑静提高脑梗死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酒精所致急性精神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酒精所致急性精神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变化、患者治愈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以评价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共58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共57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观察组患者三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33.35±5.79)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5±7.39)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4.04%,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结论: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帕利哌酮治疗酒精所致急性精神症状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总分,缩短患者病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28)。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独用纳洛酮来予以治疗,用0.8 mg纳洛酮进行静脉推注,接着在5%葡萄糖中添加1.2 mg纳洛酮持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4 h;观察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和纳洛酮注射液治疗,用0.8 mg纳洛酮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接着在5%葡萄糖中添加20mL醒脑静注射液持续进行静脉滴入,治疗4h;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轻度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为(5.3±2.2)h,重度中毒神志清醒时间为(4.0±1.6)h,对照组轻度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为(8.6±2.7)h,重度中毒神志清醒时间为(6.3±2.8)h,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轻度中毒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重度中毒清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所获成效较为显著,不仅可有效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症状,同时还可加快患者的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王弋  郭智东  徐芝君 《浙江医学》2014,(7):585-586,589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肿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醒脑静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5和30天的血肿量、脑水肿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对照组、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间血肿量、脑水肿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后第7、15和30天,对照组、纳洛酮组、醒脑静组和联合治疗组间血肿量、脑水肿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血肿量、脑水肿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纳洛酮组和醒脑静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更好地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刘宇 《当代医学》2014,(34):137-138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将20 m 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到25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醒脑静注射液用法同对照组,将纳洛酮注射液0.4 mg/(kg·d),使用微量泵24 h持续泵入,1次/d,疗程2周,分析治疗效果和清醒状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清醒率为79.5%,观察组清醒率为94.9%;对照组清醒时间为(16.3±3.7)d,观察组清醒时间为(11.9±2.6)d,2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按0.33 mL/kg加入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加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机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2 h(T4)抽取患者颈静脉血和桡动脉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血气指标,并根据血气指标计算上述时间点脑摄氧率(CEO2)。术后采用ICU谵妄评估方法(CAM-ICU)评估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验组在T2、T3和T4时间点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T3、T4时间点 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T4时间点CEO2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实验组为6.7%,对照组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可以有效调节NSE和Hcy,降低脑部损伤,促进脑功能及早恢复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VE)成人患者应用醒脑静联合纳络酮(NLX)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重症VE成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和NLX。比较两组治愈率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16例重症VE患者中治愈15例(93.8%),无1例死亡;对照组16例重症VE患者中治愈12例(75.0%),死亡1例;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7.330,P〈0.05)。观察组患者抽搐、发热、肢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头痛持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静注射液联合NLX治疗重症V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