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近期结果和手术经验。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1月,5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CABG术。2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47.3%)作为移植血管材料,1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双桡动脉(29.1%),11例使用原位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20.0%),余2例使用原位双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3.6%)。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移植血管通畅率,考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有2例患者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急性肾衰,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围术期和随访过程中无死亡,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随访的移植血管全部通畅,无再次血运重建手术需要。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基于个体靶血管解剖特点的个体化全动脉策略可实现完全再血管化,近期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相似文献   

2.
多支动脉桥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近来所做的含有多支动脉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方法 在5例CABG术中选择右侧内乳动脉或桡动脉代替大隐静脉做为移植材料,共搭桥15根,其中动脉桥13根,静脉桥2根。手术注意微创操纵,围术期静脉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结果 术中观察动脉桥均通畅,无围术期心梗,无手术并发症或死亡。术后近期随访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 选择右侧内乳动脉或桡动脉代替大隐静脉做为移植材料,行含有多支动脉桥的CABG术.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应用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与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全动脉化组以乳内动脉、桡动脉、旋股外动脉降支为桥血管开展手术,常规组以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大隐静脉为桥血管开展手术,所有患者均为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疗效情况。结果:全动脉化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5.08 ± 0.87)h vs.(4.28 ± 1.08)h,P < 0.05]。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 h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切口感染、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输血比例及输注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动脉化搭桥与常规单根动脉搭桥围术期疗效相当,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不增加围术期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延长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桡动脉“Y”形吻合,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患者左乳内动脉的血流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利用左乳内动脉和桡动脉“Y”形吻合,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2例.应用即时血流检测仪分别于左乳内动脉原位状态、左乳内动脉序贯吻合后、桡动脉序贯吻合后3个时间点测量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情况.运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 左乳内动脉原位状态血流与左乳内动脉序贯吻合后主干血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序贯后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左乳内动脉的即时血流测定(TTFM)波形图均表现为以舒张期为主的血流波形.术后24h内有3例患者CK-MB升高,48 h降至正常;术后早期2例发生室性早搏,1例发生室颤;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结论 带蒂原位左乳内动脉具有相当大的流量储备,其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心肌供血面积有关;左乳内动脉、桡动脉“Y”形吻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符合全心脏再血管化的血流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桡动脉(RA)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桡动脉的获取标准采用改良Allen's实验、量化Allen's实验、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Allen's实验判定桡动脉功能及尺动脉代偿功能;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获取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序贯及"Y桥"吻合,共搭桥63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3月~1 a,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作为第2选动脉桥血管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移植物旋股外动脉降支(descending branch of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DBLCFA)与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的血管功能,根据二者对血管收缩剂和舒张剂的药理学反应评估其痉挛特征及内皮功能。方法:将2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33支DBLCFA血管环和31支IMA血管环平衡于器官浴中。血管收缩性由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剂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栓素A2模拟物U46619检测。乙酰胆碱用于测试内皮依赖性舒张,硝酸甘油用于测试非内皮依赖性舒张。比较两种动脉的最大收缩或舒张反应,以及引起50 %最大收缩或舒张反应的有效浓度。结果: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和U46619引起的收缩中,DBLCFA的反应性均高于乳内动脉,分别为[(0.94±0.09)g vs.(0.57±0.08)g,P=0.012]、[(0.88±0.13)g vs.(0.24±0.05)g,P < 0.001]、[(4.95±0.57)g vs.(1.86±0.30)g,P=0.001]。转换成由100 mmol/L KCl引起的收缩力百分比时,两者无明显差异。由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50 %最大收缩反应的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由U46619引起的50 %最大收缩反应有效浓度,DBLCFA高于IMA。受体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在两种血管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动脉引起50 %最大舒张反应的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DBLCFA对血管收缩剂的药理学反应高于IMA,提示其更易发生血管痉挛。DBLCFA舒张反应与IMA相似,但DBLCFA更易痉挛,因而其血管功能次于IMA。但当IMA使用受限时,DBLCFA可作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罗文琦 《北京医学》2006,28(6):361-36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Loop等[1]对1971至1979年行CABG的血管桥做了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内乳动脉(IMA)是最好的移植材料,它成为左前降支旁路移植血管的第一选择.此后,另一些动脉材料,如桡动脉(RA)、胃网膜右动脉(RGEA)、腹壁下动脉(IEA)等也被应用于CABG.并且,全动脉化的冠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远期通畅率[2].然而各种原因造成的移植血管损伤均可导致术中、术后血管痉挛,影响术后早期手术效果,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因此,深入理解动脉移植材料收缩痉挛的生物学特性,术中及术后尽可能避免各种导致痉挛的刺激,应用最佳药物预防或对抗移植动脉的痉挛,对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后进行桥血管与其他靶血管顺行序贯式吻合。结果吻合到左前降支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57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3支。采用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吻合其他靶血管,3支桥47例,2支桥15例。术后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其余61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经3~36月随访,无新发心绞痛,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心脏停搏的弊端;每完成一个桥血管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更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接受CABG的患者行64排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和血管重建,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并比较移植血管成像。结果:27例患者共完成7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移植血管均成像,其中包括乳内动脉桥血管24支,大隐静脉桥血管52支,桡动脉桥血管3支。64排螺旋CT检查显示乳内动脉桥血管狭窄率为25.0%,大隐静脉桥血管狭窄率为57.7%,桡动脉桥血管狭窄率为66.7%,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8.6%,假阴性率为2.3%。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是CABG患者术后随访较理想的方法,且安全、快捷、无创伤。  相似文献   

10.
以肾移植受体腹壁下动脉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以受体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EA)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只移植肾中16只为单支型ARA,10只为多支型整形后余留单支型ARA;ARA位于上极12支,中部4支,下极10支;开口直径1.5~3.5mm;用亚甲蓝灌注显示动脉血供范围.行ARA与受者IEA端-端吻合,其中6例上极ARA过短,将移植肾上下位置翻转后吻合.结果 26例均吻合成功,再通血流后移植肾ARA供血范围血供恢复良好.术后3d,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21例局部血流正常; 5例局部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至术后15~21d恢复正常.本组受者术后3d内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无输尿管坏死和局部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应用受体IEA可以重建移植肾ARA,血管吻合过程不影响肾功能恢复,适用于ARA与肾动脉主干或其他动脉吻合存在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