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酸加内毒素两次打击大鼠肺损伤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经两次打击后肺组织损伤病理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油酸(0.2ml/kg)经大鼠尾静脉注入,伤后1,4,12和24h静脉给予小剂量内毒素(LPS,2mg/kg),二次打击2h后取肺脏,测湿重与干重比值,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油酸致伤4h加小剂量内毒素第二次打击肺组织损伤严重。结论:油酸致伤4h左右再次打击的肺损伤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肺损伤 (systemicinflammato ryresponsesyndrome acutelunginjury ,SIRS ALI)的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梯级剂量的大肠埃希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伤大鼠 ,复制“一次打击”模型 ;用小剂量油酸致伤大鼠后 ,再予小剂量LPS ,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 干重比值 (W 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评估两种SIRS ALI动物模型。结果 在“一次打击”模型中 ,当LPS≥ 8mg kg时 ,动物出现顽固的低氧血症和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类似SIRS失控 ;小剂量油酸加LPS两次打击 ,亦可导致SIRS失控。结论 较大剂量LPS一次性致伤 ,类似临床严重感染导致单相速发型SIRS ALI的发生过程 ;而油酸加LPS两次致伤 ,可模拟创伤后继发感染导致双相迟发型SIRS ALI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在全身炎症反应和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致伤大鼠,在油酸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收集血浆和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蛋白含量.以单油酸致伤和单小剂量LPS致伤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NF-α和IL-1β在油酸致伤4 h LPS第2次致伤后水平最高,IL-6的最高水平在油酸12 h加LPS致伤组;2次序贯致伤后IL-1β水平变化最大,增高最显著,血浆浓度达到(1 526±39.69)pg/ml,肺泡灌洗液内浓度为(840.4±95.29)pg/ml.结合肺组织病理学研究,肺组织损伤最严重大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TNC-α、IL-1β和IL-6水平最高.结论 TNF-α和IL-1β是早期释放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其中IL-1β的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水平最高,它可能在全身炎症反应发生、发展和急性肺损伤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这些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递增剂量脂多糖致伤对大鼠SIRS-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梯级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对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经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梯级剂量LPS(2、4、6、8mg/kg)致伤,观察呼吸频率、死亡率,检测PaO2、观察外周血WBC计数及分类大白细胞构成比、观察肺W/D值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LPS致伤,可以导致大鼠呼吸困难,PaO2降低,外周血WBC计数异常(LPS)小剂量使其升高,大剂量使其降低),外周血大白细胞构成升高,肺组织W/D值升高,肺病理改变加重;②LPS≥6mg/kg致伤,上述变化非常显著。结论 ①LPS致伤,可以诱发大鼠发生SIRS-肺损伤;②LPS 6mg/kg是导致大鼠SIRS-肺损伤失控,发生ARDS的临界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油酸-内毒素序贯致伤新生大鼠的IL-18水平,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腹腔注射新生大鼠致肺损伤模型,在油酸致伤后4h实施内毒素第2次致伤,收集血浆检测IL-18水平,同时设立单剂量内毒素致伤组和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12只。结果:油酸-内毒素致伤新生大鼠血浆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量内毒素致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结论:油酸-内毒素组IL-18水平显著高于单剂量内毒素致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提示致炎因子IL-18可能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大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β(peroxisomeproliferationactivatedreceptorβ,PPARβ)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β在ALI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致伤1、2、4h组和8h组。用LPS(5mg/kg)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分别在LPS致伤后1、2、4、8h时活杀大鼠,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β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β的表达。结果LPS致伤后2、4、8h肺组织W/D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19.61,P<0.01);LPS致伤后1、2、4hPPARβ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86.96,P<0.01);而LPS致伤后2、4、8h组PPARβ表达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6.89,P<0.05)。结论PPARβ在ALI大鼠肺组织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及CD14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LPS模型组,每组再分为4 h和8 h两个亚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动脉血气、肺体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肺组织TOLL样受体4及CD14 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4 h和8 h时大鼠肺组织中的TLR4及CD14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出血及坏死.结论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LR4及CD14 mRNA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油酸-内毒素序贯致伤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复制油酸-内毒素(OA-LPS)介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观察大鼠血浆IL-13含量等变化,探讨序贯致伤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特点.方法采用OA-LPS序贯致伤Wistar大鼠,观察伤后大鼠PaO2、肺含水量、血浆IL-13含量及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OA-LPS组大鼠呼吸窘迫,PaO2早期低于8 kPa,死亡率升高,肺含水量显著增加,肺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病变严重,伴透明膜形成,血浆IL-13含量显著升高;尤其在间隔4 h两次致伤以后,上述各指标变化最大.结论 OA-LPS序贯致伤大鼠,可以介导严重的ALI/ARDS,即在第一次致伤后,给予第二次低剂量致伤,可以引发ARDS,与机体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有关;并且,在两次致伤之间还存在一个"相对敏感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体遭受一次打击后,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二次打击的增敏效应及山莨菪碱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油酸(OA,0.2ml/kg)和脂多糖(LPS,2mg/kg)两次致伤,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用RT-PCR检测肺组织中LBP、TNFα、IL-10 mRNA的表达,并行病理组织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一次打击可使肺组织中LBP的表达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行二次打击后,肺组织中TNFα和IL-10的表达增高;山莨菪碱干预可抑制LBP的上调,减少TNFα和IL-10的表达,病理改变也有所减轻。结论 第一次打击后LBP的反应性上调是使机体对第二次打击敏感性增加的重要机制,山莨菪可能通过抑制LBP的过度表达,阻断LBP对LPS的增敏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热痛方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模型组(ALI组)、热痛方组(RT组)和地塞米松组(DM组)。除NS组外,每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并于注射LPS2 h后行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处死。测肺系数、外周血白细胞与血小板数,行肺泡灌洗后测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数及TNF-α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应用热痛方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与ALI组相比,RT组肺系数、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及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P<0.05);与DM组相比,肺系数、外周血小板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存在差异。结论热痛方预先给药可能通过减轻肺部的炎性渗出、改善肺部的局部微循环、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等途径减轻内毒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