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 8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 ①uPA、uPAR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 ,P <0 0 5。②uPA、uPAR在有浸润转移表达率高于无浸润转移 ,P <0 0 5。③uPA、uPAR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相关性。结论 uPA、uPAR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浸润转移相关 ,是反映胰腺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 β 连环蛋白 (β cat)的异常表达和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高表达与胰腺癌发生、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 二步法 ,检测 47例胰腺癌组织、1 2例胰腺导管上皮内肿瘤 (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 )和 1 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 β cat和cyclinD1的表达。 ③结果 β cat在 1 0例正常胰腺组织均呈正常表达 ,而cyclinD1均呈阴性。β cat在胰腺导管上皮内肿瘤和胰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0 .0 %和 68.1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689,P >0 .0 5) ;cyclinD1在胰腺导管上皮内肿瘤和胰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50 .0 %和 74.5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2 1 3 ,P >0 .0 5)。β cat异常表达率与胰腺癌的转移和 1年生存率显著相关 (χ2 =6 .2 30 ,5 .495 ,P均 <0 .0 5)。cyclinD1的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增殖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0 6 ,χ2 =6 .1 90 ,P <0 .0 5)。β cat异常表达与cyclinD1高表达在胰腺导管上皮内肿瘤和胰腺癌中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0 2 ,χ2=6 .937,P <0 .0 1 ;r=1 .0 0 0 ,0 .845 ,P <0 .0 1 )。④结论 β cat异常表达导致cyclinD1的激活而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 ,在胰腺癌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β cat异常表达可作为判断胰腺  相似文献   

3.
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胰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的表达与胰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4 7例胰腺癌和 1 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 1α、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Bcl 2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4 7例胰腺癌组织HIF 1α表达阳性率为 5 5 .3% ,1 0例正常胰腺组织均呈阴性表达。HIF 1α阳性表达率在有周围脏器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为 6 6 .7% ,无浸润者为 35 .3% ,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2 ,P <0 .0 5 ) ;伴淋巴结和远隔脏器转移的胰腺癌组织HIF 1α阳性表达率为 72 .0 % ,高于无转移者的 36 .4 %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6 .0 1 ,P <0 .0 1 )。HIF 1α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和 1年生存率无关 (χ2 =2 .0 7~ 2 .5 2 ,P >0 .0 5 )。在 4 7例胰腺癌组织中高增殖活性 2 8例、低增殖活性 1 9例。 1 0例正常胰腺的腺胞均呈低增殖状态。胰腺癌细胞增殖程度与胰腺癌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及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均密切相关 (χ2 =5 .98、6 .1 9,P <0 .0 5 ) ;而与胰腺癌的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无关 (χ2 =2 .0 1~ 3.74 ,P >0 .0 5 )。 1 0例正常胰腺癌组织Bcl 2蛋白均呈阳性表达 ,4 7例胰腺癌组织中Bcl 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2 9.8%。Bcl 2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组织中a—连环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连环素 (α Cat)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 ,检测 47例胰腺癌组织、5例正常胰腺组织及 12例癌周正常胰腺组织中α Cat的表达 ;同时检测 47例胰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的表达。③结果 α Cat蛋白主要定位于正常胰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间的连结处 ,正常胰腺和癌周正常胰腺组织均呈阳性表达 ,6 1.7%的胰腺癌组织表达减低 ;α Cat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和肝转移显著相关 (χ2 =4.47~ 15 .46 ,P <0 .0 5 ,0 .0 1) ,而与胰腺癌大小、增殖程度、侵袭能力及 1年生存率无关 (χ2 =0 .0 7~ 2 .77,P均 >0 .0 5 )。④结论 胰腺癌存在α Cat基因的失活及蛋白表达的下调 ,α Cat蛋白可作为评估胰腺癌分化和转移 ,尤其是肝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了解Kail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2例正常胰腺和 4 7例胰腺癌组织中Kail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中K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83.3% ,明显高于胰腺癌组织中Kail蛋白阳性表达率 (χ2 =4 .0 8,P <0 .0 5 )。K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淋巴结和肝转移密切相关 (χ2 =5 .4 7、4 .83,P <0 .0 5 ) ,而与胰腺癌的侵袭能力、组织学分级和病人 1年生存率无关 (χ2 =3.14~ 3.5 8,P >0 .0 5 )。④结论 Kail蛋白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郝青  吴戈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3):227-228
目的观察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表达与乳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2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和uPAR阳性表达率高于导管内癌(2χ=6.41、6.27,P<0.05)。uPA和uPAR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80.6%和83.9%,无淋巴结转移者为47.4%和52.6%,其差异有显著性(χ2=5.99、5.70,P<0.05)。uPA与uPA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结论uPA和uPAR的激活在乳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成分组织因子(TF)、纤溶系统成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NSCLC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F、uPA及uPAR的表达。采用t检验、X^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F、uPA、uPAR表达与MVD、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F、uPA和uPAR在NSCLC组织中广泛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58.8%和61.9%。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仅有少量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弱阳性表达。TF(34/47)、uPA(33/47)及uPAR(39/47)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X^2值分别为4.248、4.933、17.243,均P〈0.05)。TF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值分别为1.50+0.19和1.37+0.16,TF表达与MVD相关(P〈0.01),uPAR表达(35/44)与血管浸润相关(X^2=10.680,P〈0.01)。TF与uPAR表达有一致性(r=0.432,P〈0.01)。TF与uPAR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均明显相关(P〈0.01)。TF、uPAR及TF-uPAR阳性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患者明显缩短。结论TF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uPA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相关,二者协同表达可能影响NSCL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PA及uPAR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检测 3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uPA和uPAR mRNA含量高于相应正常组织 (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uPA和uPAR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1,P<0.05),uPA、uPA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r=0.41 P<0.01,r=0.31 P<0.05),与T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uPA和uPAR是促进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SE)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胰腺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PSE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HPSE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χ2=22.35、29.79,P<0.05).淋巴结转移组HPSE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4.60,P<0.05).Ⅲ+Ⅳ期组HPSE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组(χ2=6.91,P<0.05).结论 在胰腺癌组织中HPSE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HPSE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胰腺癌、2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和定位。③结果Cx43蛋白在10例正常成人胰腺导管及腺泡细胞均呈阳性表达,47例胰腺癌组织Cx43表达阳性率为44.7%,而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Cx43表达阳性率为20.0%。Cx43蛋白在正常胰腺、胰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18.59,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Ⅰ级的胰腺癌明显高于组织学Ⅲ级(P=0.047);无周围脏器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6%,有浸润者为30.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x^2=7.23,P〈0.01);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Cx43阳性表达率(63.6%)高于有转移者(28.0%),差异有显著性(x^2=6.01,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和1年生存率无关(x^2=2.21、2.07,P〉0.05)。④结论Cx43蛋自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下调和定位异常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环节。Cx43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及其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激酶(uPA)、尿激酶受体(uPAR)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评估其在胶质瘤恶性生长方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7例不同恶性程度的星形细胞瘤、13例良性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分别以抗uPA单克隆抗体和抗uPAR多克隆抗体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结果uPA、uPAR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表达程度越高;良性脑膜瘤的表达程度较低;正常脑组织则未见uPA、uPAR的表达。uPA染色除见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外,还见于少数胶质增生带的正常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在肿瘤细胞增殖密集区域,uPA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较低,而在肿瘤细胞生长较稀疏、肿瘤血管增殖旺盛的区域阳性细胞比例较高。uPAR的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论uPA和uPAR的共同表达是浸润性生长的胶质瘤的特征之一。其表达程度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浸润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人体内,表达uPA的细胞种类是较多的。uPA、uPAR的表达对胶质瘤的浸润和血管发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uPA与uPAR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尿酸氧化酶(uPA)、尿酸氧化酶受体(uPAR)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肾癌恶性生长中的作用。②方法 选取40例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肾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肾组织,采用Super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uPA、uPAR的表达。③结果 uPA、uPAR的表达程度与肾癌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分化越差、临床分期越晚,则表达程度越高。在肿瘤细胞增殖密集区域,uPA、uPAR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较低,而在肿瘤细胞生长稀疏、肿瘤血管增殖旺盛的区域,阳性细胞比例较高。正常肾组织未见uPA、uPAR的表达。④结论 uPA、uPAR的表达是浸润性生长的肾细胞癌的特征之一,其表达程度可作为判断肾癌浸润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uPA、uPAR的表达对肾细胞癌血管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目的 探讨尿酸氧化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酸氧化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2)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Pca组织标本、19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村本中u-PA,u-PAR的表达。(3)结果 BPH组织中u-PA,u-PAR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Pca组织中u-PA,u-PA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39,0。025),Pca伴骨转移组织中u-PA,u-PA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01,6,0.0029)。(4)结论 u-PA,u-PAR阳性表达与Pca细胞分级、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Pca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大白兔的Masuji肾炎分别用蛇毒及尿激酶治疗。实验证明,蛇毒及尿激酶均有防止并溶解在肾小球内沉积的纤维素,消除新月体,防止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新月体的消除,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FRA)沉积减少,尿蛋白随之下降,尿素氮及肌酐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沉积在肾小球内的IgG,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telet adhesion depends on the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Ib (GPIb) and plasma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which can be reflected by ristocetin-induced aggregation. Here we report damage effect of fibrinolysis and preserving effect of aprotinin on platelet function. Addition of 40 U/ml urokinase and 0.3 U/ml plasmin to PRP or washed platelets made the ristocetin-induced aggregation decline to 31.6% and 38.5% of control value respectively. The extent of declinin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urokinase and plasmin. Meanwhile, the platelet GPIb decreased to 76.4% of control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brinolysis impaired the platelet function and this effec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ydrolysis of GPIb. Further research found that by adding the same dose of urokinase or plasmin to aprotinin-pretreated PRP or washed platelets, the aggregation did not change statistically and decrement of GPIb is much less marked. We concluded that the aprotinin could relieve the platelet dsfunction effectively by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fibrino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疗法)40例.比较2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及致残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很快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住院2周时疗效,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5),并发症显著降低.随访半年,病人恢复良好者,联合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早期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抑制物-1(PA inhibitor.PAI-1)在实验性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Lewis肺癌瘤株腹腔注射C57/BL小鼠.于接种后9、17、13天各处死6只.取瘤、肺组织匀浆.低温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ked immunosorbent assav.ELISA)法检测血浆和组织中uPA和PAI-1的含量.按环磷酰胺 刺五加组、环磷酰胺组、刺五加组、肿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组uPA和PAI-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一刺五加组血浆、瘤和肺组织中uPA和pAI-1活性低于肿瘤组。结论 检测实验性肺癌uPA和PAI-1含量可能对其侵袭转移、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降纤与溶栓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分别给予降纤酶 (降纤酶组 )、尿激酶 (尿激酶组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③结果 降纤酶组及尿激酶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t=2 .0 32~ 3.0 34,P <0 .0 5 )。尿激酶组在 2 4h内快速起效 ,而降纤酶组在应用 7d时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明显改善 ,90d时二者Barthel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t=0 .36 1,P >0 .0 5 )。④结论 降纤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效果相当 ,但短期效果以尿激酶为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NS)合并急性肾衰 ( ARF)的发病因素、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全部病例检查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及血流变学 ,1 9列进行了肾活检。结果 :发病年龄多在 45岁以下 ( 85.74% ) ,男性为 80 % ,1 9例肾活检结果以轻微病变为多 ( 68.42 % ) ,均有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细胞的变性、坏死。予以激素、利尿剂及尿激酶治疗 ,个别人进行血液透析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NS合并 ARF发病年龄轻 ,病理以轻微病变多见 ,经尿激酶和常规治疗肾功能多可恢复 ,提示肾内微血栓形成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速率比浊法观察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VW因子(von Willebrand)的血浆含量变化,其中11例病人进行尿激酶(Uk)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MI早期,血浆VW因子、Fn含量增加,提示与内皮细胞破坏有关;Uk治疗前后对血浆vW因子含量无影响;应用Uk后24h,Fn水平明显降低,72h Fn水平复升,推测其干预机体纤溶系统的稳定性;Uk治疗前后VW因子与Uk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