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跃飞  林吉惠 《广东医学》1997,18(10):657-658
为观察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作用,作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2)和规加尼莫地平治疗组(n=23),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ICP)监护并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预后不良者在常规治疗组中占59%,而在尼莫地平组仅占26%(P〈0.05),两组ICP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t-SAH能明显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7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分别对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完全自理率60.0%、死亡率5.0%)、MCA的Vp(14.0±1.0)cm/S、颅内压(1.8±0.1)kPa、CVS发生率2.5%、再出血率2.5%相较于对照组(完全自理率32.4%、死亡率35.2%)、MCA的Vp(11.4±0.8)cm/S、颅内压(3.0±0.5)kPa、CVS发生率(32.4)%、再出血率(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用作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治疗,可大大降低出血发生率,稳定颅内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29-3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p值、GC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伤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比较,入院时(t=1.360,P=0.089)、入院后第3天(t=1.223,P=0.252)、5 d(t=2.112,P=0.100)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Vp值较对照组7 d(t=3.989,P=0.001)、14 d(t=4.359,P=0.002)、21 d(t=4.472,P=0.001)显著下降;GCS的评分变化情况在入院时(t=1.545,P=0.072)、入院后第3天(t=1.112,P=0.094)、5 d(t=1.859,P=0.080)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7天(t=3.949,P=0.001)、14 d(t=4.610,P=0.002)、21 d(t=4.582,P=0.002)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不同时间段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对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对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疗效显著,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使用药物所产生不良反应,患者近远期康复情况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大大提升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发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我科自从应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尼莫地平在应用过程中可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现将处理措施和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加口服药物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明显降低SAH后CVS发生率,提高CVS治愈率且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不能降低SAH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镇静、止血及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且两组GO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其中治疗组的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保山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注射尼莫地平治疗.利用颅内压监护仪对2组患者进行1、4、7、10d的连续监测并记录其值;治疗4周后通过CT复查头颅,判定手术前后患者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进行GOS分值记录.结果 通过连续的颅压监测,发现治疗组在第7天与第10天时颅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的治愈情况上,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 (P<0.01);治疗组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随访发现治疗组有33.33%恢复良好,而对照组只有17.65%,P<0.05.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治疗中加入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及连续口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选择尼莫地平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高血压SAH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高血压SAH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50例)与A2组(对照组50例)。针对A2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针对A1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尼莫地平持续泵入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对比A1组与A2组高血压SAH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效果表现。结果:在临床出现CVS(脑血管痉挛)概率方面,A1组低于A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临床出现再出血概率方面,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治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临床患者死亡率方面,A1组低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SAH患者,选择尼莫地平给予临床治疗后,在降低临床出现脑血管痉挛概率以及再出血概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意义,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表现为明显增高,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稿约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凯 《当代医学》2011,17(15):4-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00例9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愈率且不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影响.[方法]采用Endo 法建立兔DCVS模型,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针药组.电针组取"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穴,药物组用按0.1mg·kg-1·d-1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治疗7d.观察各组动物食量、神经功能评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CSF)中ET、CGRP的含量,用化学法检测CSF中NO的含量,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模型组兔食量明显降低,神经症状明显;而电针、药物及针药组食量减少、神经症状均较模型组程度轻(P<0.05),而针药组又较电针、药物组为轻(P<0.05).在SAH后第7天检测CSF中ET、NO、CGRP三项指标见差异性明显(P<0.05).观察针药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电针、药物组减轻(P<0.05).[结论]电针和尼莫地平均能改善兔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神经症状,但针药联合缓解血管痉挛的效果较单纯电针和尼莫地平更好.  相似文献   

12.
张文超  王传海  史立信 《河北医学》2014,(12):2029-2031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78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基本治疗组89例应用传统基本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营养脑神经等综合基本治疗;联合治疗组89例在传统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入院立即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点,于发病后24h给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发症(如脑梗塞、再出血、脑积水等)发生率,恢复脑功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方面,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改善明显。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珠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4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池持续引流作为治疗组,另外 46例行间断腰穿放液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所获数据经X~2,t检验。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红细胞消失时间分别为6.5±2.9天和10±3.7天(P<0.001),引流3天后颅内压增高发生率分别为13.05%和39.13%(P<0.01)。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2.78%和29.73%(P<0.05)。结论 腰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使之尽早廓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以及血肿和水肿带体积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的减少血肿体积和水肿带的体积,减少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的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SAH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05):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 mg/h持续泵入14 d;治疗组(n=10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西洛他唑50mg,2次,d.连用14 d.2组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后2组临床表现,意识变化以脑血管痉挛(GCS)、病情以Hunt&Hess分级,预后以CT、MRI、TCD结果为评价指标.结果 (1)总体病情、GCS、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治疗前2组无明显差异(P>0.05).(2)头部CT或MRI:治疗组出现脑梗死灶11例(10.5%),低于对照组(23例,21.9%)(P<0.05).(3)TCD:出血后1 d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对照组(115.6±12.5)cm/s,治疗组(112.5±10.92)cm/s,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3,7,14 d血流速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疗效:治疗组显效率(74.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联合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83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各有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在伤后第3天实施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伤后第3天实施腰椎穿刺,行持续性外引流。观察2组患者伤后1周内头痛的缓解情况;观察2组患者伤后1周内的恶心呕吐缓解情况;随访观察伤后1年内脑积水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外引流后伤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其中脑脊液检查显示1例出血颅内感染,给予敏感抗生素后感染控制,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患者在伤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组伤后1周内头痛、恶心呕吐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1年内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远期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5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和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A及DSA的灵敏性、准确性、诊断指数及可用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有效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利于临床准确快速地诊断。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率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低钠血症总发生率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与Fisher分级和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11月SAH患者 2 6 5例 ,分为动脉瘤性出血和非动脉瘤性出血 ;对颅内破裂动脉瘤 15 0例 ,按解剖部位分成前交通 (ACoA)、后交通 (PCoA)和大脑中动脉 (MCA)动脉瘤三组 ,分析低钠血症发生率。结果 :自发性SAH低钠血症总发生率为 19% ,动脉瘤性和非动脉瘤性SAH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30 %、5 %。A CoA、PCoA、MCA三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4 8%、15 %和 16 % ,重度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30 %、6 %和 6 %。ACoA组中Fisher分级Ⅲ~Ⅳ级和Ⅰ~Ⅱ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6 7%和 32 % ;有脑血管痉挛和无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71%和 2 4 %。结论 :动脉瘤性和非动脉瘤性SAH低钠血症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意义 ,ACoA组低钠血症与重度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CoA组和MCA组 ,ACoA动脉瘤破裂出血Fisher分级Ⅲ~Ⅳ级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 ,应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汤联合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本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汤加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血管痉挛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管收缩峰流速(Vp)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两侧ACA、MCA的Vp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汤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