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咨询师版)"作为评价工具,对全国1000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01份.结果 在601份有效回答中,37.1%和32.3%的被调查者回答会特别喜欢某些来访者或者被来访者所吸引;11%和9.8%的被调查者会被来访者性吸引和产生性幻想;3.7%的被调查者与来访者"超出治疗关系程度,但未发生性关系",0.8%发生过性关系;约10%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业过程中对来访者的性吸引或性幻想符合伦理.结论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与来访者建立性的双重关系现象并不罕见.性别、咨询年限、是否为督导师、平均每周咨询或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的咨询次数是影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被来访者性吸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来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伦理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来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伦理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心理咨询或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来访者版)”,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986名来访者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715份)。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来访者在知情同意、保密原则、广告宣传等方面,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伦理行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高文化程度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遵守伦理行为的评价高于低文化程度的来访者。不同文化程度的来访者在个人情感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高文化程度的来访者更容易被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魅力所吸引。结论来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伦理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行业伦理培训对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人员在双重关系伦理意识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干预的办法,以自编“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版)”作为评价工具,对广东范围内368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进行调查,其中203人没有接受行业伦理培训的课程,在本研究中设为1组;161人接受了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在本研究中设为2组。结果两组人员相比较,在涉及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判定上,第2组选择“不清楚”人数比例与第1组相比。大部分条目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人员在有关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判断上共有10个条目一致度(选择“不符合”者)分别都达到了80%及以上。两组人员在9个有关非性的双重关系的条目上在作出伦理意识的判断时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争议;两组人员在5个关于非性的双重关系伦理意识条目的判断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人员进行行业伦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在双重关系方面树立起比较清晰的行业伦理意识;在对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进行有关双重关系的行业伦理教育时,要注意有关非性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本土特点;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人员应该接受系统全面的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即个人隐私权、保密原则遵从不够,知情同意意识淡化,双重关系的负面影响等。提出的应对策略有: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和来访者充分沟通,注意保密原则的运用;清晰解释咨询有关问题,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尽量避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的素质良莠不齐,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显得非常不规范。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培训比较重视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传授和指导,基本上忽略了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临床伦理教育。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的发展。由于文化差异,我们又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伦理研究成果。因而在我国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为得非常迫切。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心理  相似文献   

6.
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部分,咨询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关系问题贯穿于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当中,咨询师在咨询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咨询关系不仅是对心理咨询师专业能力的要求,而且具有特殊的伦理学意义。关怀伦理学是基于“关系”的伦理学,从关怀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指出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和雏持不是咨询师单方面努力的结果,接受性是良好咨询关系建立的前提,互动性是良好咨询关系发展的动力,互惠性是良好咨询关系维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心理治疗和咨询中来访者满意度体验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398名正在接受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来访者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包括来访者特征、治疗师特征、治疗特征以及自我报告的满意度体验等,分析不同特征对满意度体验的影响.结果 受试者的满意度体验得分均值为(7. 30± 1. 98)分,评分集中在7分(24. 4%)和...  相似文献   

8.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除了受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的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学生本身对心理咨询认知水平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作为高校中比较特殊的群体,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理解应当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杨家平  刘玎  张小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89-2394
会谈影响是指一次会谈对来访者造成的直接、主观的影响,可以对心理咨询效果进行监控和管理,是识别咨询恶化、减少咨询失败、提高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会谈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定义、测评工具、影响因素及其与咨询过程、结果变量间的关系,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应改进评估工具、加强对会谈影响研究的完整性、完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军队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职业伦理困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军队心理学工作者面临职业伦理困境的调查问卷",对曾参加军队心理咨询师培训的10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有效回收率71.57%。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中,15.4%的人遇到同事恳请帮忙提供虚假心理测验报告,20.8%的人遇到领导询问来访者的咨询内容,45.8%的人遇到被领导要求处理非咨询工作解决的问题。结论军队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特殊的两难困境。军队心理学工作者既是来访者的咨询师又是来访者战友的双重身份,军队对心理服务工作的特殊要求,军队心理学工作者个人价值观评价体系,以及目前军队心理卫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可能是导致军队心理学工作者陷入特殊伦理困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案主自决”原则与中国本土价值观冲突而引发的伦理困境的分析研究,即“案主自决”原则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以及与案主个人价值观念的冲突.指出了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中西方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与工作目标不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针对此提出了主张在专业伦理原则中适当嵌入本土价值观的对策:“案主自决”原则中家庭主义观念的嵌入;“案主自决”原则中适当介入医务社工个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社交焦虑障碍(SAD)病理心理学机制上设计的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疗效及其对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 70例门诊及住院SAD来访者自愿参加,每个小组包括6~8例来访者及2名心理治疗师.集体治疗每周1次.每次2.0~2.5 h,共8周.疗效评定包括来访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评Liebowitz社交焦虑评定量表(LSAS)、防御方式问卷(DSQ).结果 完成全部治疗者65例.来访者自述治疗后自我及社会功能改善,治疗后LSAS总分明显下降(Z=-5.673,P=0.000).DSQ部分防御机制的使用有变化,治疗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z=-4.866、-2.973.P=0.000、0.003),成熟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Z=-2.780,P=0.005).结论 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的集体心理治疗能够促进SAD来访者接纳自我及治疗社交焦虑症状,改善负性思维及不良防御机制,治疗后成熟防御机制应用增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弥补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不足,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依托医学院校的优势,进行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持证上岗”的有益探索。通过宣传、发动、组织、选拔和考试,培训“持证上岗”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以46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通过纵向(辅导前—辅导后)或横向(被试组—非被试组)的比较,表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持证上岗后作用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心理治疗和咨询中的伦理学问题和原则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分析和介绍在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旨在提高同行在执业过程中的伦理学意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责任,避免医源性伤害.  相似文献   

15.
CONTEXT AND OBJECTIVE: Client character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evaluating the services offered by campus counseling and mental health centers and in their furth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s here were to describe reported complaints and demographics among students who sought counseling/mental healthcare at a Brazilian campus mental health service over a 17-year period and to compa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ose of the general university student body. DESIGN AND SETTING: Retrospective study at the Psych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Service for Students (SAPPE), Universidade Estadual de Campinas (Unicamp).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were all of the 2,194 students who sought counseling/mental health care at SAPPE from 1987 to 2004.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clients clinical charts. Unicamps database was consul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n its students. RESULT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overrepresentation, among the clients, of undergraduates, female students, students from Brazilian states other than S?o Paulo, students living in the campus residence hall and those whose main source of income was a scholarship grant. We also found overrepresentation of Humanities and Arts students among the clients.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complaints were difficulti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amily conflicts and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CONCLUSION: Course level (undergraduate or postgraduate), study field, living in a university residential facility and reliance on a scholarship grant were found to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seeking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among Brazi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is study. Course level wa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pattern of complaints reported at first contact with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伦理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动本行业相关伦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