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来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伦理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心理咨询或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来访者版)”,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986名来访者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715份)。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来访者在知情同意、保密原则、广告宣传等方面,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伦理行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高文化程度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或治疗师遵守伦理行为的评价高于低文化程度的来访者。不同文化程度的来访者在个人情感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高文化程度的来访者更容易被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魅力所吸引。结论来访者的文化程度与心理咨询或治疗师的伦理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性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咨询师版)"作为评价工具,对全国1000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01份.结果 在601份有效回答中,37.1%和32.3%的被调查者回答会特别喜欢某些来访者或者被来访者所吸引;11%和9.8%的被调查者会被来访者性吸引和产生性幻想;3.7%的被调查者与来访者"超出治疗关系程度,但未发生性关系",0.8%发生过性关系;约10%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业过程中对来访者的性吸引或性幻想符合伦理.结论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与来访者建立性的双重关系现象并不罕见.性别、咨询年限、是否为督导师、平均每周咨询或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的咨询次数是影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被来访者性吸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行业伦理培训对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人员在双重关系伦理意识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干预的办法,以自编“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版)”作为评价工具,对广东范围内368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进行调查,其中203人没有接受行业伦理培训的课程,在本研究中设为1组;161人接受了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在本研究中设为2组。结果两组人员相比较,在涉及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判定上,第2组选择“不清楚”人数比例与第1组相比。大部分条目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人员在有关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判断上共有10个条目一致度(选择“不符合”者)分别都达到了80%及以上。两组人员在9个有关非性的双重关系的条目上在作出伦理意识的判断时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争议;两组人员在5个关于非性的双重关系伦理意识条目的判断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人员进行行业伦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在双重关系方面树立起比较清晰的行业伦理意识;在对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进行有关双重关系的行业伦理教育时,要注意有关非性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本土特点;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人员应该接受系统全面的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5.
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每位来访者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604例来访者的9个症状因子分波动在2.01~3.26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检验,P<0.01)。按SCL-90测验所得分≥3分来划分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男性380例中有45~135例(11.8~38.7%)存在心理问题,女性224例中46~164例(20.5~73.2%)出现心理问题。结论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来访者都有负性心理,女性心理咨询来访者更明显,但并非全部存在心理障碍。多数来访者经心理医生治疗、教育、解释后能迅速纠正自己心态。  相似文献   

6.
迷信(Superstitions)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对人们的心灵抚慰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如今已成为科学发展的绊脚石,然而科学的昌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实行的取缔政策,并未让迷信绝迹。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中,因自己的迷信问题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极少,但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评价和处理中涉及迷信的却为数不少。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如何对待,以期达到更为有效地帮助来访者,就此作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如下。1来访者中存在的迷信现象迷信是指盲目地相信一些缺乏事实基础的事物或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迷信行为[1],与来访者心…  相似文献   

7.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克服适应和发展中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维护和促进心身健康发展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的各类医院,许多大、中、小型学校等也纷纷建立了心理机构。由于心理机构发展较多,心理咨询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医学同仁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认识,对其知识及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首次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与会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心理咨询案例34个,按照心理咨询师言语反应类型评定方法评定记录咨询师的言语反应,使用《会谈感受问卷》测量会谈效果,采用SSP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正向预测、跟进性反应负向预测会谈效果,共同预测会谈效果的变异量为51.8%。结论咨询师的倾听性反应有利于提高会谈效果,相反跟进性反应降低会谈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克服适应和发展中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维护和促进心身健康发展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的各类医院,许  相似文献   

10.
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即个人隐私权、保密原则遵从不够,知情同意意识淡化,双重关系的负面影响等。提出的应对策略有: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和来访者充分沟通,注意保密原则的运用;清晰解释咨询有关问题,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尽量避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代研究生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阳军  李传玲 《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44-145,154
本文采用自编的研究生人际关系问卷对研究生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研究生人际关系现状特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改善,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延长,然而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生命质量也得到提升。健康期望寿命作为评估人群健康生存状况的指标,既考虑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质量,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3—4月,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4—2018年的随访数据,运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70岁老年人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进而估算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0岁老年人5 261例,其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随年龄组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均以70~72岁年龄组最高,分别为17.85年和16.62年。88~90岁年龄组之前的年龄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高于自评健康期望寿命,88~90岁年龄组及其之后年龄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均稍低于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和焦虑情况是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低龄、已婚和不焦虑是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的保护因素,而男性和受教育年限低是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刻不容缓,应该加强对高龄、独居、受教育年限较低的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视,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重视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提高高龄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中医护人员所体现出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为中国医德建设注入了新内涵,对弥合当前医患关系裂隙、促进和谐医患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从伦理与法律层面来审视医患关系,侧重要求医生不断解决医患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正视总结新经验。指出在中国伦理本位的传统下,医患关系的和谐不可能重复西方法制模式路径,应该通过德法相济和提高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is study examined vegetable and fruit(VF) consumption rate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Chinese adults.Method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from the 2013 China Chronic Disease Surveillance survey were used. Dietary intake data, including VF consumption during the last 12 months, were collected. All analyses were weighted to obtain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estimates. Associations between VF consumption and other factors(e.g., meal frequency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examined throug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The average fruit consumption was 102.3 g/day(95% CI: 97.0‐107.6) and the average vegetable consumption was 350.6 g/day(95% CI: 339.3‐361.8). Over half(53.2%, 95% CI: 50.9‐55.4) of Chinese adults met the VF consumption of 400 g/day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ural residents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low VF consumption rate than urban residents[49.20%(95% CI: 46.2%‐52.2%) vs. 44.0%(95% CI: 41.7%‐46.3%) P 0.01]. Old age(OR = 1.01, 95% CI:1.00‐1.01), low educational level, low income, minority ethnicity(OR = 1.41, 95% CI: 1.15‐1.74),underweight(OR = 1.17, 95% CI: 1.03‐1.33), single marital status(OR = 1.20, 95% CI: 1.08‐1.33), low health literacy, irregular breakfast(OR = 1.20, 95% CI: 1.04‐1.38) or lunch(OR = 1.58, 95% CI: 1.26‐1.99)habits, and no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 VF consumption.Conclusion Only half of Chinese adults met the VF consumption recommended by the WHO.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irregular diet, and poor health literacy wer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low VF consumption. National efforts and programs are needed to promote VF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study examined vegetable and fruit (VF) consumption rate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Chinese adults. Method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from the 2013 China Chronic Disease Surveillance survey were used. Dietary intake data, including VF consumption during the last 12 months, were collected. All analyses were weighted to obtain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estimates. Associations between VF consumption and other factors (e.g., meal frequency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examined throug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fruit consumption was 102.3 g/day (95% CI: 97.0-107.6) and the average vegetable consumption was 350.6 g/day (95% CI: 339.3-361.8). Over half (53.2%, 95% CI: 50.9-55.4) of Chinese adults met the VF consumption of 400 g/day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ural residents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low VF consumption rate than urban residents [49.20% (95% CI: 46.2%-52.2%) vs. 44.0% (95% CI: 41.7%-46.3%) P lt; 0.01]. Old age (OR = 1.01, 95% CI: 1.00-1.01), low educational level, low income, minority ethnicity (OR = 1.41, 95% CI: 1.15-1.74), underweight (OR = 1.17, 95% CI: 1.03-1.33), single marital status (OR = 1.20, 95% CI: 1.08-1.33), low health literacy, irregular breakfast (OR = 1.20, 95% CI: 1.04-1.38) or lunch (OR = 1.58, 95% CI: 1.26-1.99) habits, and no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 VF consumption. Conclusion Only half of Chinese adults met the VF consumption recommended by the WHO.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irregular diet, and poor health literacy wer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low VF consumption. National efforts and programs are needed to promote VF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国家。幽门螺杆菌进入儿童体内后,很难被自然清除。受样本量、研究方案设计、调查地域、调查对象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不一。全面客观地了解、分析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其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6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取有关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4.1.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40 786例,其中11 267例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31%〔95%CI(25.72%,35.1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理区域、文献发表时间段、检测方法(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无保护性同性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无保护性同性性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对男男性行为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近3个月行为学特征等。结果在所调查的541名男男性行为者中,分别有49.5%(268/541)和36.6%(198/541)的调查对象在过去的1个月与固定和临时男性发生过肛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结婚/与女朋友同居(OR=3.00;95%CI1.40~6.40)更容易与固定男性近1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近1个月感觉到孤独(OR=0.47;95%CI0.28~0.78)较少与固定男性性伴近1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近3个月通过浴池/厕所/公园寻找男性性伴(OR=2.01;95%CI1.07~3.79)、近3个月未参加过艾滋病项目(OR=2.84;95%CI1.01~7.98)更容易与临时男性性伴近1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结论男男性行为者中无保护性肛交行为普遍存在,应加强对这个人群的行为干预以降低其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邛崃市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相关因素及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方法:对门诊未婚妊人工流产病例682例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次人工流产466例(68.3%),两次者169例(24.8)%,两次以上者47例(6.9%)。682例中635例(93.1%)是由于未取避孕措施造成的,她们的避孕知识得分大于60分者243例(35.6%),小于60分409例(62%),0分30例(4.4%)。能说出三种以上避孕药具及正确使用方法者仅82例(12%),能正确描述紧急避方法者96例(14.1%),听说过紧急避孕方法但不能正确描述者205例(30%),不知道紧急避孕者(55.9%)。有膀腔炎史者(占21%),宫外孕占0.9%,性传播疾病36例(5.3%)。80%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对他们提供的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和服务不到住。结论: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贫,婚前性行为普遍,无防护性性为高,人工流产率高,身心健康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叶海春  闫雅洁  王全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6):4574-4579
背景 抑郁是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然而目前聚焦国内中老年女性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大型研究少见。目的 调查中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和探讨有效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3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将7 963例≥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中老年女性的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学及经济学特征、生活满意度、地区分布资料,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10条目简易量表测量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并将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10分记为有抑郁症状。采用稳健OLS回归、稳健Tobit回归、稳健Logit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7 963例中老年女性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为8(4,14)分,无抑郁症状4 490例(56.39%),有抑郁症状3 473例(43.61%),其中45~59岁有抑郁症状1 715例(41.52%)、60岁及以上有抑郁症状1 758例(45.88%)。综合3个回归模型结果,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及其二次项(OR值分别为1.099、0.999)、受教育水平(OR=0.897)、居住地点(OR=0.731)、自评健康状况(OR=1.245)、残疾情况(OR=1.332)、慢性病情况(OR=1.172)、因疼痛而难受情况(OR=1.579)、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OR=1.734)、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1.967)、有无配偶或同居者同住(OR=0.763)、子女数量(OR=1.074)、是否上网(OR=0.773)、需要时是否有人照顾(OR=1.509)、现有负债(OR=1.017)、生活满意度(OR=2.150)、地区分布(OR=1.275)(P值均<0.05)。结论 依据CHARLS 2018年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状较为严重(有抑郁症状者占40%以上),而防控抑郁症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提高中老年女性受教育水平、促进城市化、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增加信息获取途径和社会支持力度、减少负债消费、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