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祥燕  齐久梅  吴薇 《当代医学》2001,7(1):18-21,14
本文讨论了描述骨质疏松的数学方式,分析了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的骨密度参数的物理意义。找出了以骨密度为指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造成误诊与漏诊的原因,介绍了骨强度指标-抗骨折能力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设备。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病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回顾了用于骨质 疏松诊断的骨密度指标、对应的诊断标准、以及这一标准造成的误诊与漏诊现象,介绍了目前正在普及应用的抗骨折能力诊断指标。文章讨论了影响抗骨折能力的因素,分析了造成抗骨折能力降低或骨量减少的病因,最后介绍了诊断这些病因的方法。这为针对病因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SPECT/CT骨显像应用在肿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均已行骨显像及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88例,平均年龄(62.63±13.08)岁。以骨密度诊断结果结合患者体征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比骨显像及骨密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骨显像及骨密度测定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的正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根据肿瘤患者行SPECT/CT骨显像检出的骨转移阳性率,结合临床随访及病理结果确诊骨转移的情况,综合分析SPECT/CT骨显像检查作为肿瘤患者随访项目的临床价值。结果 骨显像与骨密度对于诊断骨质疏松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738。骨显像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度为92%,特异度为75%,灵敏度为96%。SPECT/CT骨显像发现肿瘤患者骨转移阳性率为36.3%。结论 SPECT/CT骨显像与骨密度测定对诊断骨质疏松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可替代肿瘤患者随访中的骨密度测定来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骨质量与肾小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 M  Qiu M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593-2594
目前,骨质量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是因为骨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病人是否易发生骨折。除检测血和尿的生化指标可以评价骨丢失率以外,应用双功能X线也可以计算出每年的骨丢失率。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然而仅依靠骨密度来诊断骨质疏松容易误诊,例如软骨病。因此,结合临床的各项检查,参考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除原发性骨质疏松外(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临床上最常遇到的骨密度减低(即骨质量下降)的病人常患有肾小管疾患,准确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多层次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是一种病因 复杂、临床治疗困难的老年性疾病。由于骨密度作为诊断及随诊指标的限制,骨质疏松治疗万法一直局限在通过药物治疗提高骨密度上,而忽略了骨生长依赖于适宜的骨应变这一骨生长机制。本文介绍了因新的骨质疏松诊断指标抗骨折能力的出现而引起的治疗方法的发展,讨论了造成骨质疏松的内分泌失调、营养失衡及骨应力缺乏等病因的诊断万法,分析了骨生长与这些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了针对各种病因的个体化多层次治疗方法,最后,介绍了对严重骨质疏松病人预防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腰椎QCT检查的中老年人43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男性中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中年组,女性老年组.按照骨密度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骨质密度测量.比较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差异,对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性别中年组较老年组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二者成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QCT能够较准确测量中老年骨密度,诊断低骨量及骨质疏松,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定量CT在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腰椎QCT检查的中老年人433例,按照年龄段分为男性中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中年组,女性老年组.按照骨密度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后处理软件进行骨质密度测量.比较中年组、老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男性、女性骨密度差异,对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相同性别中年组较老年组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男性较女性骨密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二者成负相关(r=-0.510,P<0.05).结论 QCT能够较准确测量中老年骨密度,诊断低骨量及骨质疏松,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Wilkin认为骨密度测定有两个缺点。首先它强调骨密度不能作为骨折危险的预测指标 ,因为在队列研究中两者相关性较差1。第二 ,它强调在临床观察中 ,骨密度变化不能作为临床试验中骨折危险的依据 ,因为在这些队列研究中 ,骨密度的变化与骨折危险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不能被预测1。我认为 ,通过个体的骨密度评定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 ,以决定是否用抗骨吸收药物来治疗是合理的。骨密度与骨折的关系就好比血压与中风的关系。骨密度用于诊断骨质疏松时 ,问题产生了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标准中忽略了影响骨强度的其他重要因素和老年人摔倒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亢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和骨代谢水平指标变化,了解甲亢患者骨质疏松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0月间在我院核医学科门诊确诊为甲亢的患者162例为实验组,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6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162例甲亢患者骨密度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GP、BAP、CAL骨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亢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明显高于正常人,骨代谢指标也高于正常人,应当注意监测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情况,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起到较好的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骨密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骨密度(BMD)采用美国Metriscan骨密度测定仪测量,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总碱性磷酸酶(TALP)、钙、磷、镁采用生化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疾病组和对照组进行上述指标水平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系统研究其在代谢性骨病尤其是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中的实用价值,并采用国际公认的ROC曲线对该类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诊断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