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 .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易患基因1(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其中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检测BRCA1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18.3%(11/60),其中维吾尔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30.0%(9/30),汉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6.7%(2/30),两者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60例患者BRCA1突变的位点共11个,其中8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1个拼接点突变。BRCA1基因突变者与无突变者民族、淋巴结转移个数、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存在差异,BRCA1突变者临床表现淋巴结转移多、Ki-67蛋白高表达,提示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familiar breast cancer,FBC)患者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中国汉族9个乳腺癌家系中各1例乳腺癌患者,1例无肿瘤家族史的正常人,3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33例正常献血者。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后,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初筛BRCA1所有编码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对异常峰型者直接测序。结果:在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1例患者在外显子11上发现一处致病性突变(3870delTGTC),该突变因缺失4个碱基导致框架移位。1例患者发现尚未见报道的密码子867单个碱基替换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E867R)。8例患者在内含子18(IVS18 65)上检出已知的G→A变异,变异率为88.9%(8/9)。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和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7.5%(12/32)和33.3%(11/33)。该8例患者同时检出密码子871已知的错义变异(P871L)与内含子9(IVS8—57delT)的变异,且有1例患者在此3处的变异为纯合变异。这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提示,IVS18 65G→A、IVS8—57delT与2731C→T这3个位点存在连锁。该连锁情况尚未见报道。2例患者在密码子1436发现已知为多态的改变(S1436S)。1例患者在密码子771检出已知为多态的改变(L771L)。另外在内含子区发现多处变异(IVS2 48C→T,IVS2 133C→T,IVS12 112C→A)。结论:BRCA1突变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有其自身特点,其突变热点有别于白人和犹太人。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进行BRCA1突变的进一步研究及寻找其它致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家族性青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的差别。方法应用 PCR 扩增联合 DNA 直接测序法检测新疆地区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 BRCA1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对比分析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结果①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 BRCA1突变率为26%(13/50),其中汉族高于少数民族(27.6% vs 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9)。②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中发现13例 BRCA1突变的12个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2个 BRCA1基因突变“热点”;③50例非家族性青年 TNBC BRCA1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69.2% vs 35.1%),TNM 分期晚(77% vs 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地区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 BRCA1基因突变率高;212+1G > T 和2077G > A 可能为新疆地区非家族性青年 TNBC 患者遗传易感位点,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存在临床病理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3个外显子的突变特性及突变位置。方法 采用PCR-SS-CP银染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的2430位点出现突变,由A变成G。结论 中国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较低(6%),可能只与小部分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广泛的BRCA1突变筛查意义不大;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不是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热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上述突变热点的筛查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 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 (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 1 % (11/155)、11. 3% (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69,P =0. 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 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 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 0%,TNBC检出率为14. 8%,两组比较Cerbfr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31, P =0.002;χ^2=4.018, P =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 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 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杨云振  余辉  崔振  余建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08-110,F0003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抽取已经确诊55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为30例健康女性查体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直接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55例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9.09%(5/55),其中17例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23.53%(4/17),高于晚发性乳腺癌基因突变率的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2)5例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中有3例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即三阴乳腺癌,其比例为60%(3/5),而非BRCA1突变的乳腺癌中三阴比例为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5/5),高于非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62%(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结论BRCAI突变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尤其是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三阴乳腺癌有密切关系,且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I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ER、PR、HER2和ALN等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东省58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后,进行DNA测序方法证实.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中ER、PR、HER2和A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年龄<35岁的患者发生BRCA1致病突变,而且其中1个为新发现的拼接点突变(331G→A).BRCA1基因突变位点与ER、PR、HER2和ALN的表达无关.结论 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围家;331G→A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是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ER、PR、HER2和ALN等组织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I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ER、PR、HER2和ALN等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东省58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后,进行DNA测序方法证实.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中ER、PR、HER2和A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年龄<35岁的患者发生BRCA1致病突变,而且其中1个为新发现的拼接点突变(331G→A).BRCA1基因突变位点与ER、PR、HER2和ALN的表达无关.结论 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围家;331G→A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是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ER、PR、HER2和ALN等组织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李广丽  陈继红  刘校瑾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24-1224,1283
目的本研究选取青年(≤35岁)及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病例资料206例,对比分析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在2006年1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共20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06例中两组的病理类型均以浸润型导管癌为主,但青年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ER、PR、C-erb-2)检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较绝经后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学分极高),生物学性质恶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在乳腺癌中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的p21WAF1阳性表达率(54%)高于p53阴性者(35%),p21WAF1的表达与SPF(S期细胞比例)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徐帅 《医学综述》2011,17(21):3253-3256
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的特征,将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称之为受体三阴乳腺癌(TNBC),TNBC是具有独特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乳腺癌亚型,其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早、高侵袭性、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复发、生存率低等。另外,三阴乳腺癌具有特殊的影像学特征。目前针对TNBC的研究正在不断进行中,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藏药桃儿七对小鼠乳腺癌肿瘤模型的防治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 实验以4T1细胞接种配合免疫抑制复制BALB/c小鼠乳腺癌肿瘤为模型,细胞接种后根据小鼠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4.1 mg/kg),桃儿七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g/kg)等6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观察25 d,检测肿瘤瘤体质量,脏器指数、白细胞(WBC)计数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桃儿七能明显减少乳腺癌的瘤体质量,降低肿瘤、胸腺和脾脏指数,减少WBC计数,组织切片显示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结论 藏药桃儿七对乳腺癌有明显防治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男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25年中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上升,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少见的疾病,前瞻性的临床随机研究稀少,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预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NCCN乳腺癌临床指引(2005.1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坤  吴一龙  郑登云  廖宁 《循证医学》2005,5(4):232-256
1目录非浸润性乳腺癌:!小叶原位癌LCIS(LCIS-1)!导管原位癌DCIS(DCIS-1)浸润性乳腺癌:!临床分期、检查(BINV-1)!临床Ⅰ、ⅡA或ⅡB期或T3,N1,M0的局部治疗(BINV-2)!系统辅助治疗(BINV-4)!术前化疗指引!复发或Ⅳ期浸润性乳腺癌(BINV-12)!外科腋窝分期(BINV-A)!腋窝清扫(BINV-B)!浸润性乳腺癌切缘(BINV-C)!需要放疗的保乳治疗的禁忌证(BINV-D)!辅助内分泌治疗(BINV-E)!辅助化疗(BINV-F)!绝经的定义(BINV-G)!转移性乳腺癌的二线内分泌治疗(BINV-H)!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推荐化疗方案(BINV-I)2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副乳腺癌6例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一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所收治的6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例均行经典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随访4例出现远处转移并死于该病,2例健在。结论副乳腺癌临床少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术后病理,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霍江武  谢祥元 《华夏医学》2003,16(5):758-761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手术的历史演变,分析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指征。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是可行的。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可以获得与根治术相同的疗效,同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要注意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