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的凝血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组为153例早产儿(27~36+6周),肺炎组为63例新生儿肺炎,窒息组为6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吸入组为6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组为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为健康足月新生儿28例。使用sysmexCA7000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血液样本凝血四项(APTT、PT、FIB、TT),分析各组指标显著差异性。结果新生儿早产组APTT、P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FIB、PLT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炎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PL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凝血四项均表现出差异性,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作出诊断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龙伟  彭华保 《当代医学》2011,17(21):13-1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依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60例新生儿分为危重组28例,非危重组32例;入院24h内采血检测血小板(PLT)计数、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D-D)。统计分析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PLT低于非危重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危重组FIB、AT-Ⅲ和PC降低,APTT、PT、TT和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结论危重新生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促凝物质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激活。监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危重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NSCLC患者31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PTT、TT、Fb、D-二聚体(D-dimer)、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并分析以上指标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INR、Fb、D-dimer、PLT、PCT、P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NSCLC患者中,男性INR、APTT水平均高于女性(均P<0.05),而TT、PLT水平均低于女性(均P<0.05);腺癌患者PT、INR、Fb水平均高于鳞癌患者(均P<0.05),而TT水平低于鳞癌患者(P<0.05);Ⅲb~Ⅳ期患者Fb、D-dimer、PLT水平均高于I~Ⅲa期患者(均P<0.05),而APTT水平低于I~Ⅲa期患者(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的Fb、D-dimer、PLT水平均高于无基础疾病患(均P<0.05);年龄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中男性、腺癌、Ⅲb~Ⅳ期及合并基础疾病的NSCL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对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妊娠合并HBV感染发生产后出血产妇62例,其中产前肝功能正常24例(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38例(肝功能异常组);选择正常分娩产妇7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及产后检测PLT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功能7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1)在产前、产后PLT计数、PCT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的PLT计数、PCT低于产前(P<0.05),3组产妇产前、产后MPV、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前、产后PT、APTT、TT、D-D、FDP水平均呈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P<0.05),FIB、AT-Ⅲ均呈对照组>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异常组(P<0.05);产后肝功能异常组、肝功能正常组PT、APTT、D-D、FDP水平高于产前,FIB、AT-Ⅲ低于产前(P<0.05),对照组产前与产后D-D、FDP、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LT参数及凝血功能7项能正确评估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对预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窒息新生儿及16例正常新生儿的PT、APTT、Fg、PLT、AT-Ⅲ、PC、D-D。结果轻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PT、APTT延长,PLT、Fg降低;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APTT-Ⅲ、PC、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均表现为AT-Ⅲ、D-D增高,PC降低,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存在出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以高凝状态为主的Pred-DIC.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15-117
目的探讨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与抗凝血酶(AT-Ⅲ)对评价肝硬化患者疾病状况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及AT-Ⅲ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及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的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二聚体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T-Ⅲ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PT、APTT、TT及D-二聚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而FIB、AT-Ⅲ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对其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AT-Ⅲ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客观的评价患者的凝血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9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正常产妇92例作为对照组.于孕28周及临产前对两组产妇的凝血系统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测定,比较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比较临产前轻、中、重度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PT、APTT、TT、Fib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孕28周及临产前PT、APTT、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浆中Fib及AT-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孕28周及临产前血小板参数PL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MPV及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PT、APTT、TT结果呈正相关,与AT-Ⅲ和FIB结果则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产前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多项指标均呈现异常变化,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凝血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轻、中、重型3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原Ⅲ(AT-Ⅲ)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治疗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T、APTT、AT-Ⅲ和DD的水平。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PT、APTT、和DD的水平随着伤情的加重依次增加,而AT-Ⅲ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PT、APTT和DD的水平明显增加,而AT-Ⅲ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IRS3(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 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TP、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SCAP)患儿降钙素原(PCT)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儿童SCAP患者92例(SCAP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将SCAP组患者分为高PCT组(血清PCT≥2.00 ng/ml)与低PCT组(血清PCT2.00 ng/ml)。对照组为无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54例。检测和比较各组PC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BPC)、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及D-二聚体(D-dimer,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AP组BPC、D-D、PCT水平明显升高,AT-Ⅲ:C明显降低(P0.01);高PCT组的BPC及AT-Ⅲ:C水平明显低于低PCT组,而D-D明显高于低PCT组(P0.01或P0.05)。高PCT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CT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和PCT水平升高,PCT水平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对EH组 ( 4 0例 )及对照组( 2 0例 )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D -二聚体 (D -dimer)、抗凝血酶Ⅲ (AT -Ⅲ )进行检测 ,同时测定血小板 (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并对EH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EH患者的VWF、D -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AT -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VWF与D -dimer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r =0 .0 47,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可能是其易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包括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足月)孕妇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比较,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2例正常晚孕组和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90例(肺癌组),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P-选择素和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采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全套指标,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rr)、纤维蛋白原(FIB)的血浆含量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采用底物发光法。结果肺癌组血浆vWF、P-选择素、TAT、D-二聚体、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Ⅲ、AFF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而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vwF、P-选择素、TA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胛及APTr均较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明显缩短(P〈0.05),且Ⅳ期肺癌患者的AT-Ⅲ活性也较Ⅲ期及I+Ⅱ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且AT—Ⅲ、vWF、D-二聚体、FIB、TAT、P-选择素以及APTT是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标志物,其中以vWF、TAT、P-选择素以及D-二聚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23-26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2例,未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组,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D-二聚体(DD)以及两组颅内压、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研究组PT、TT、AP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G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这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角述兰  陈晴莎  杜斌 《当代医学》2010,16(15):29-30
目的 24h内输血量〉3500mL后纤维蛋白原(the fibrinogen,FIB)和血小板(the platelet,PLT)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患者25例,在24h内输血量〉3500ml,监测输血前和输血后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结果 24h内输血量〉3500mL后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溶解,应及时动态监测并解决相应问题,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在各种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6例(男224,女62)肝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PT、APTT、FBG、TT、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急慢性肝炎的TT、APTT、PT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唯慢性肝炎PT活性有轻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和重症肝炎APTT、PT、TT活性降低、FBG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LT、PC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值增大,且血小板分布曲线呈"平台"或"小抛物线"型改变。结论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反映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80例,根据中国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hinese Integral system for diagnosis of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CDSS评分)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并将入组患儿分为DIC组和非DIC组。收集2组患儿基本资料、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炎性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指标,分析炎性指标与CDSS、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TEG的相关性。 结果 DIC组血白细胞明显低于非DIC组;CRP、IL-6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淋巴绝对值、PCT、IL-2、IL-4、IL-10、TNF-α、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PT、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TT、DD、R值均高于非DIC组,FIB、Angle角、MA值、CI值低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SS评分与IL-6、CRP、PCT、R值、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INR、APTT、DD呈正相关,与MA值、CI值FIB呈负相关(P<0.05)。PCT与APTT呈正相关,CRP与R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DSS评分系统与脓毒症儿童TEG、凝血四项和炎性指标存在相关性,IL-6与CDSS相关性最高,可能是DIC发生发展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对70例妊娠晚期和80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分别进行凝血功能四项指标、D-二聚体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平均PT、APTT、TT显著缩短,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FIB、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预防产后异常出血、DIC和血栓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