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IFN γ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作用。方法  2 8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 ,肝纤维化分期在 2~ 4期。采用重组人IFN γ肌注 ,开始 3月每日一次 ,其后 6月隔日 1次 ,每次 10 0万U ,疗程为 9个月。组织病理学观察包括HE染色和天狼红染色。使用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方案评估治疗前后纤维程度变化 ,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包括血清透明质酸、IV型原胶、III型原胶、层粘蛋白等四项指标及肝门脉内径。结果  2 8例患者经IFN γ治疗 9个月后 ,其纤维化计分由治疗前 11 33± 5 4 3下降为治疗后 8 76± 4 2 1(P <0 0 1) ;治疗后的炎症计分由治疗前 12 6 9± 5 17下降到治疗后 6 6 4± 2 85 (P <0 0 1) ,肝门脉内径由治疗前 1 4± 0 8治疗后下降到 1 3± 0 7。结论 IFN γ能较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 ,证明其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复方鳖甲软肝片等抗肝纤维化药物的治疗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众所周知,在我国肝硬化主要与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并且,在临床上有许多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肝纤维化和活跃的病毒复制。我们应用干扰素γ(interferon-γ)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治疗及观察,兼顾抗纤维化、抗病毒等多方面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9)和对照组(B组,n=36),A组采用干扰素和常规保肝药物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疗程9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血清前胶原Ⅲ肽(PCⅢ)、血清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A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治疗后降低(P<0.01),且停药后继续下降(P<0.01);B组HA、LN、PCⅢ、CⅣ治疗后无降低,反而随时间延长升高,停药后0.5 a与A组比较各指标均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n=18)及无效(n=21)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0.01),除CⅣ外,有效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较无效者治疗后降低(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CHB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双燕  初玉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8):255-255,257
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和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治疗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科应用γ-干扰素(INF-γ)联合凯西莱对197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γ-干扰素治疗,治疗纽采用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12周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纽患者肝功能、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观察肝脏影像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水平治疗后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血清HA、LA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是有效的抗慢性己肝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α干扰素治疗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结束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完全应答及部分应答者明显高于无应答者。结论α干扰素具有明显抗纤维化作用,且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扶正化淤胶囊)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β(赛若金)4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治疗组肝功能显著好转.治疗组ALT为(58.8±26.4)U/L,高于对照组(129.6±36.9)U/L(P<0.01);治疗组BⅡ为(31.0±17.9)μmol/L,低于对照组(49.3±19.6)μmol/L(P<0.01);治疗组ALB(40.5±6.6)g/L,高于对照组(32.1±6.1)g/L(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如血清ChE治疗组(3 919±101)U/L、对照组(2 289±191)U/L(P<0.01);TGF-β1治疗组(101±31)μg/L、对照组(144±19)μg/L(P<0.01);HA治疗组(91.6±36.2)μg/L、对照组(149.1±30.9)μg/L(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及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脾肿大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结论 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恢复并缓解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组人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IV)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γ-IFN和常规药物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9mo。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6、9mo及停药后3mo血清HA、LN、PCⅢ及CIV水平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A组血清HA、LN、PCⅢ及CIV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至9mo到最低点,B组无明显改变。A组有效率为56.7%(17/30),B组有效率为13.3%(4/3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γ-IFN对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患者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IFN-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男30/女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病例,肌注IFN-γ针剂,用药及其后随访各6个月,用药前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盲法观察诊断为主要评价依据,结合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毒学和肝功能、肝脏B超探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测定,通过用药和随访期间心电图、肾功能和血液常规、尿常规定期检查以观察IFN-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肝纤维化分期改善率为30%(9/30),血清HA含量的改善(下降至正常值上限以下)率14.2%(3/21).用药前血清总胆红素值正常或轻度升高者疗效较好.IFN-γ有一定的副反应(发热和血白细胞一过性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0%和3.23%).结论 IFN-γ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用药前血清胆红素值高低是影响IFN-γ抗肝纤维化疗效的主要因素,IFN-γ有一定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前瞻性的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检查,得卅间接反映肝组织硬度的剪切波速度,以病理组织学的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为金标准,评估剪切波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的关系。结果剪切波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r=0.812,P〈0.001)。除纤维化S0与S1、S1与S2组间剪切波速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余不同纤维化分期各组间的剪切波速度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波速度预测肝纤维化1期及以上、2期及以上、3期及以上、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1、0.961、0.969和0.908。剪切波速度与炎症分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76,P〈0.001)。当剪切波速度取1.35m/s时,预测1级及以上炎症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01),敏感性77.7%,特异性80.0%。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可以用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并可初步用于炎症程度的分级,为临床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以及疗效预后的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陈靖  江家骥  郑琦  朱月永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3):2349-2352
约为7.09、5.67、3.65,灵敏度分别为67.4% 、75.O% 、71.4%,特异度分别为79.3% 、67.7% 、7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3.9%、88.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2%、55.0%、55.2%,准确率分别为71.1% 、72.9%、73.7% .结论 由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构建的肝纤维化预测模型对CHB肝纤维化肝硬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ibroscan(FS)在乙肝相关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进行肝活检的59例乙肝患者测定其硬度(stiffness)值,同时进行血清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PⅢP)、四型胶原(CV-IV)的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以肝活检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FS及血清纤维化四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提高,stiffness值有显著升高,与病理学结果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76(P=0.00),ROC曲线分析stiffness、 HA 、LN 、PⅢP、CV IV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82、0.74、0.59、0.76,FS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血清纤维化四项检测。结论 FS是乙肝相关肝纤维化诊断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乙肝病毒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血清细胞因子(TGF-β,TNF-α,IL-6,IL-8),乙肝病毒(HBV)对肝纤维化(HA,PCⅢ,C-Ⅳ,LN)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171例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LA,PCǚ,C-Ⅳ,LN的水平,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A,PCⅢ,C-Ⅳ,LN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须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HBV-DNA阳性组(Ⅱ组)均高于HBV-DNA阴性组(I组),且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差异显(P<0.05)。结论:血清TGF-β,TNF-α,IL-6,IL-8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及肝纤维化的形成,且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秦浩  尹华发 《安徽医学》2015,36(5):552-555
目的 评价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联合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指数(PLT)的比值(APRI)在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52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FibroScan检查和肝脏活组织检查,探究FibroScan及APRI的诊断价值,并绘制FibroScan、APRI以及联合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三者与肝脏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FibroScan与APRI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曲线下面积(AUROC值)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52(0.672~0.832),0.717(0.630~0.805),对S3~S4期的 AUROC值分别为0.937(0.890~0.985), 0.911(0.836~0.986),对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973(0.947~0.998),0.934(0.862~1.000);两者联合后对S2~S4期的AU-ROC值为0.811(0.732~0.890).结论 FibroScan联合APRI诊断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显著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对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干预肝纤维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行FS值检测,受试者同期行肝穿刺活检。以肝活检的不同分级结果为判断界点构建FS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阳性和阴性结果的临界值(cut-off值),评价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结果 FS对显著纤维化(S2-S4)、严重纤维化(S3-S4)、早期肝硬化(S4)的AUC值分别为0.81、0.88、0.90,cut-off值分别为7.3、9.7、17.5 KPa;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胆红素、转氨酶的升高对FS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分析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肝硬化、严重纤维化、显著纤维化(S≥2)的诊断价值优于轻度肝纤维化(S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9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一般保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卵脂复合物胶囊,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III、CIV、HA、LN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83-86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A、LN、PCⅢ、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CD4+、CD8+、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7,P=0.000);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P=0.020)。治疗后,两组HA、LN、PCⅢ、CⅣ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6,P=0.000;t=8.021,P=0.000)。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Ma H  Guo F  Wei L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2-1835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个月(3~47个月),对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观察人群中,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的中位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位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及HBVDNA〉10^5拷贝/ml患者比例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eAg阴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出血及肝癌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而出现1~2个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在HBeAg阳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结论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其生化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HBVDNA载量等均低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组。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拉米夫定组单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干扰素组单给予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为86%,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48%,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5)。联合组仅出现1例YMDD变异(2%),而拉米夫定组出现8例YMDD变异(16%)。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组,并且能减少病毒YMDD变异,防止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