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刺激因子对环磷酰胺致小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CTX)对肝细胞的损伤及肝细胞刺激因子(HSS)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原代小鼠肝细胞混悬培养,检测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肝细胞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 CTX可使LDH漏出增多,同时肝细胞GSH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HSS可部分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CTX可致肝细胞损伤,HSS降低肝细胞MDA含量可能是其保肝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周少波  刘会春  李宗狂  周磊  鲁贻民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7):567-569,573
目的制备并初步评估一种理想的肝细胞来源—SV40LT抗原基因永生化肝细胞。方法将SV40LT抗原基因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转入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获得能在体外增殖的肝细胞。通过绘制生长曲线了解转染肝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细胞冻存复苏试验评估转染肝细胞的冻存价值并与原代肝细胞和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比较。结果SV40LT抗原基因转入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能在体外增殖。SV40LT抗原基因转染肝细胞比原代肝细胞生长速度快(P<0.05),与肿瘤细胞相比生长曲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苏后冻存的SV40LT抗原转染的肝细胞的细胞活率为(74±4)%,原代肝细胞的细胞活率为(7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细胞经SV40LT抗原基因转染后获得永生化特性,冻存复苏后获得满意的细胞活率,是一种理想的肝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较常见的两类黄疸。肝细胞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细胞的损伤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和排泄,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内和(或)胆小管及肝内胆管胆汁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体系。方法:以雄性长爪沙鼠肝细胞为供体,采用组织消化法和Seglen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得率和活率,PAS法鉴定肝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并使用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培养基维持培养。结果:组织消化法和Seglen两步灌流法平均每只长爪沙鼠肝脏分离获得肝细胞分别为(1.33?.34)?07个、(3.97?.15)?07个,细胞活率分别为(29.4?.05)%、(80.3?.56)%,这两种方法在细胞得率及活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肝细胞内因有大量的糖原颗粒,经PAS法染色后被染成红色。结果表明肝细胞在贴壁后72h内,肝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采用胶原酶经肝门静脉灌流分离肝细胞是一种高效获得肝细胞的方法。各种细胞因子有利于维持肝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分化,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将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9,(3):161-165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诱发HCC的重要因素,HBV诱发的HCC与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密切相关,其核心机制为HBV感染肝细胞时将HBx整合入宿主细胞核所导致的肝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并诱导肝细胞癌变。该综述从HCC发生及发展等过程来探讨HBx在HBV相关性HCC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存肝分离细胞一氧化氮(NO)的产生,探讨NO对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肝部分切除组(PH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剩余肝细胞并进行培养;IL-1β等细胞因子处理培养肝细胞;Griess reagent法检测肝细胞NO的产生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产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细胞核苷酸含量;酶法检测肝细胞酮体含量并计算酮体比率(KBR)。结果:PH组肝细胞NO的产生量是对照组的2倍。IL-1β能够降低两组肝细胞的ATP含量和KBR,PH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加入L精氨酸(L-Arg),PH组肝细胞NO的产生增加,ATP水平和KBR降低。NOS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可以抑制NO的产生,并使降低的肝细胞ATP含量、KBR得以恢复。结论:肝部分切除后NO能够通过抑制ATP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对NO产生的调节可能会成为预防肝部分切除后肝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丙氨酸转氨酶(ALT)是我国现行献血法规中规定的检测项目,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肝功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通常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两项。丙氨酸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肝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性别决定区Y框4(SOX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挖掘肿瘤基因公共数据库,研究SOX4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分析SOX4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OX4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肝细胞癌中SOX4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 SOX4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与肝细胞癌的肿瘤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0.01,P<0.05).SOX4低表达组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长于SOX4高表达组患者(P均<0.01),且在不同的肝细胞癌分期亚组中均呈现相同的预后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OX4基因表达水平是肝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SOX4基因主要通过调控DNA复制、肌醇需求酶1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有丝分裂细胞周期阻滞、肿瘤蛋白p53活性和Wnt信号通路等在肝细胞癌中发挥致癌基因作用.结论 SOX4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存肝分离细胞在白介素-1β(IL-1β)作用下一氧化氮(NO)产生和肝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将大鼠分为肝部分切除组(PH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剩余肝细胞并进行培养;应用IL-1β等细胞因子处理培养肝细胞;应用Griess reagent法检测PH组和Sham组肝细胞NO的产生量;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产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肝细胞核苷酸含量;应用酶法检测两组肝细胞的酮体含量并计算酮体比率(乙酰乙酸盐/β-羟基丁酸盐,KBR)。结果PH组肝细胞NO产生量约是对照组的2倍。IL-1β能降低两组肝细胞的ATP含量和KBR,PH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加入L-精氨酸,PH组肝细胞NO的产生增加,ATP水平和KBR降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可以抑制NO产生,并使降低的肝细胞ATP含量和KBR得以恢复。结论肝部分切除后,在IL-1β作用下的NO产生增加能够抑制ATP合成,促使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胎肝细胞冻存和培养的研究,了解冻存后的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将分离后的胎肝细胞分为4组:A组为新鲜肝细胞;B、C、D组分别为冻存2、3、6周的胎肝细胞.4组肝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测活,A、B、C 3组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和检测形态、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冻存肝细胞具有较高的活率[B、D组活率分别为(85.9±5.3)%、(74.1±2.7)%];其形态、结构和白蛋白、尿素氮的分泌功能和新鲜肝细胞相似.结论使用本法冻存的胎肝细胞具有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一种较好的长期保存肝细胞的方法,建立"细胞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