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采集人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2h再灌注大鼠模型,根据神经损伤评分将符合标准的60只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BMSC移植组,48只)和对照组(D-Hanks液注射组,12只),24h后在脑缺血边缘区皮层分别注射hBMSC悬液和D-Hanks液;移植后第4天开始进行粘贴物移除实验、转棒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循环测试至第32天;治疗组分别在移植后1、2、3及4周分批次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动态追踪BMSC并检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结果移植后第1、2周细胞大量存活并向病灶迁移,第3周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第4周存活细胞极少;hBMSC在大鼠脑内没有明确表达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等神经细胞的特异蛋白。治疗后1周水迷宫平均逃逸时间,治疗组为(69±10)8,对照组为(120±0)s,P〈0.05,至第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转棒实验(10r/min)平均潜伏期,治疗组为(167±18)s,对照组为(37±19)s,P〈0.05,至实验终期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3天粘贴物移除实验平均潜伏期,治疗组为(33±8)s,对照组为(84±13)s,P〈0.05,至实验终期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脑内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移植细胞在大鼠脑内可以向病灶周围迁移,但是细胞存活有一定时限性;BMSC在大鼠脑内没有明确分化为经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和BMSC组;对各组大鼠进行mNSS评分和TTC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组...  相似文献   

3.
孙世超  王超  罗俊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4-15,17
目的研究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3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被随机分入移植组和对照组,其中移植组每位患者接受3次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及药物干预治疗,并分别于就诊时及自然观察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 FMA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组患者移植后3个月的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均较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3个月后的各项评定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多项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3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被随机分入移植组和对照组,其中移植组每位患者接受3次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手术及药物干预治疗,并分别于就诊时及自然观察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 FMA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组患者移植后3个月的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均较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3个月后的各项评定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多项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2 d后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hUC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移植组大鼠体内,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用Longa评分、转棒实验及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检测方法,评价细胞移植后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结果:(1)自细胞移植后第7天起,移植组Long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细胞移植20 d后,移植组大鼠在转棒上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3)细胞移植30 d后,移植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可促进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损伤是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潘啸东  李拥军  马根山 《医学综述》2009,15(24):3714-3717
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挽救缺血心肌,但无法使已坏死的心肌再生,所以应用干细胞替代受损及死亡的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容易体外培养和扩增、基因转染效率高可取自于自身,实现自体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且不存在伦理学的制约,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马莎 《医学综述》2012,18(16):2557-25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血管生成,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而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而自体干细胞移植不涉及伦理学问题,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细胞易获得,已在临床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相关促炎症因子对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stem cells,BMSC)移植的转归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自2015年11月3日-2017年5月3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2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 (常规支持治疗)、B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2组,各41例,采用ELISA实验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NF-γ、IL-1、TNF-α、IL-6、IL-4和IL-12的变化以及B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活力变化。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治疗后2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52,P<0.001);B组患者经治疗后INF-γ、IL-1、TNF-α、IL-6、IL-4和IL-12显著降低,且除IL-6外,均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血清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7,P<0.001);B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vs.治疗前:43.9% vs.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P=0.022);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为极度减低的百分比显著降低(治疗后vs.治疗前:19.5% vs.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32)。 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骨髓增生活力,改善造血环境,可以作为白血病备选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是缺血性脑卒中。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在移植的干细胞类型中,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广泛。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以及从大黄苷元对其变化的影响方面探讨二者联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CAO)模型;术后24h将BMSCs由同侧颈内动脉移植脑内,大黄苷元灌胃用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7d(早期)、14d(中期)和28d(后期)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兔抗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NSE)和兔抗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FAP)及神经营养因子兔抗大鼠神经生长因子抗体(NGF)和兔抗大鼠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体(GDNF)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NSE和GFAP表达显著,NGF和GDNF呈弱阳性。模型组7d的GFAP、NGF和GDNF表达增强,14d和28d的GFAP、NGF表达递减,14d的GDNF表达减弱、28d增强。大黄苷元组7d的NSE较模型组表达增强,GFAP减弱,28d的NGF表达增强,7d和14d的GDNF减弱。移植组28d的GFAP、NGF和GDNF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联合组各时间点的NSE表达增强;7d的GFAP表达减弱,14d增强;联合组14d和28d的NGF表达均较大黄苷元组和移植组增强。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随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呈递减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反应先增强再减弱;神经营养因子早期呈反应性增强,此后NGF递减,GDNF出现先减弱再增强的特点。BMSCs移植脑内中后期增强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细胞反应的作用明显;大黄苷元可使BMSCs移植后保护神经细胞的时间提前,并使其作用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早期NGF和GDNF及增强中后期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杨云皓  李发菊  许望东  何成松 《西部医学》2023,35(11):1566-1571
目的 探讨桂皮醛(Cin)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及对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5只大鼠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Ⅱ型CIA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Cin组、高剂量桂Cin组,每组5只。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3周,1次/天,低、高剂量Cin组分别给予剂量为100、200 mg/kg的Cin灌胃处理,正常组和模型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观察Cin对CIA大鼠关节炎评分影响,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OPN、白介素-6(IL-6)、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滑膜组织中OP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OPN的蛋白表达,RT-QPCR方法检测软骨中OPN 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评分显著升高,血清中OPN、IL-6、IL-17和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OPN在滑膜、软骨表达水平升高,关节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滑膜增生;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Cin组能够降低大鼠关节炎评...  相似文献   

13.
田心  王长海  李蕊  马静 《医学争鸣》2009,(22):2660-2662
目的:观察心脏组织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探讨中药菊藤胶囊抗高血压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用大鼠血压测定仪测定大鼠尾动脉压;取各组大鼠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组织TNF-α,CRP的表达.结果:SHR给予药物干预前,各组血压相当,4wk后空白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菊藤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能降低血压(P〈0.05),而菊藤胶囊组与卡托普利组的血压水平相当.血清ELISA测定结果显示,CRP菊藤胶囊组(27.8±12.0)ng/L较卡托普利组(48.7±12.9)ng/L水平降低(P〈0.05),2组与空白对照组(71.3±16.4)ng/L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TNF-α菊藤胶囊组(22.5±8.3)ng/L较卡托普利组(24.0±9.2)ng/L差异无显著性,2组与空白对照组(39.3±16.7)ng/L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心脏组织免疫组化观察显示其阳性表达特异性不强与实验周期过短有关,但参照对比观察显示,心肌细胞阳性棕黄色颗粒空白对照组密布于组织上,染色较深;卡托普利组较少且染色较浅;菊藤胶囊组部分散在阳性着色,染色较淡.菊藤胶囊组、卡托普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TNF-α,CRP的表达均降低.结论:菊藤胶囊可以降低血压和SHR血清TNF-α,CRP水平,下调心肌组织的TNF-α,CRP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之外,其余5组将2 g水杨酸钠加入100 m 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日1次,每次3 m 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中药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饲养阴活胃合剂水煎剂0.74 g·kg-1·d-1、1.48 g·kg-1·d-1和2.22 g·kg-1·d-1。12 w后测定血清中IL-6、TNF-α、IFN-β及NOS2含量。结果养阴活胃合剂能够改善大鼠胃黏膜病理状态,使病变胃黏膜趋于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IL-6、TNF-α、IFN-β及NOS2均明显升高(P<0.05),证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TNF-α、IL-6、NOS2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IFN-β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可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而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大鼠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情况,以及检测应用氰-3,4-二羟基-N-苄基肉桂酰胺(AG490)和糖皮质激素(GCs)干预下这两种因子的变化,以探明AG490和GCs对ARDS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而阐明ARDS的发生和治疗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Ⅰ(ARDS)组、Ⅱ(ARDS+AG490)组、Ⅲ(ARDS+GCs)组、Ⅳ(正常对照)组,每组又分为2、4、8 h三个时间点,收集血清和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LIF、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肺组织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Ⅰ、Ⅱ和Ⅲ组各时间点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LI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Ⅲ组各时间点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Ⅰ(ARDS)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Ⅱ、Ⅲ药物干预组肺损伤程度介于Ⅰ和Ⅳ组之间。结论 TNF-α和LIF是ARDS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AG490和GCs能抑制这两种因子的表达,并能减轻肺损伤,且两种药物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二者对ARDS的治疗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地塞米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脓毒症模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脂多糖组(L)、脂多糖+地塞米松组(LD)、LPS+异丙酚组(LP组)、LPS+异丙酚+地塞米松组(LPD组)。各组大鼠于造模后麻醉处死,取腹主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L组TNF-α、IL-1β和IL-6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则明显降低(P均〈0.05);LD组、LP组、LDP组同L组比较,其结果显示TNF-α、IL-1β和IL-6均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P〈0.05;P〈0.05);LDP组同LP组、LD组比较,LDP组TNF-α、IL-1β和IL-6表达量明显下降,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 LPS可迅速引起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抑制IL-10的表达;地塞米松、丙泊酚干预后,TNF-α、IL-1β和IL-6的量明显减少,IL-10明显升高,且两药联用干预效果更明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因子及软骨破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2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8 只。实验组、对照组和模型组为 复制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n =8)。造模后12 h,实验组尾静脉注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组注射等量鼠成纤维细胞,模型组不干预。干预3 周后,处死所有大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qRT-PCR 检测。结果 ①模型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TNF-α、IL-1β 及IL-6 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 及IL-6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转 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模型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 较,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 mRNA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MMP-1、MMP-3 及MMP-13 mRNA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 制物3 mRNA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钙黏素11 mRNA 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钙黏素11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IL-6 水平及MMP 分泌与钙黏素11 表达,上调 TGF-β 水平,来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与软骨破坏。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6):517-520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急性缺氧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TEB组。各组大鼠均先行胸段硬膜外腔置管并留置,TEB组大鼠经胸段硬膜外腔给予5 g·L~(-1)罗哌卡因(0. 125 mL·kg~(-1)),对照组与缺氧组大鼠经胸段硬膜外腔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TEB建立成功10 min后各组大鼠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缺氧组与TEB组大鼠吸入含体积分数14%氧的氧氮混合气体,直至动脉血氧合指数<300,说明急性缺氧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大鼠始终吸入含体积分数21%氧的氧氮混合气体。于气管插管前(T_0)、急性缺氧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4 h(T_1)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急性缺氧性肺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4 h抽取各组大鼠动脉血,然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_0、T_1时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及T_1时BALF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3组大鼠T_0时动脉血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缺氧组和TEB组大鼠T_1时动脉血氧合指数低于T_0(P <0. 05)。缺氧组和TEB组大鼠T_1时动脉血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 <0. 05)。TEB组大鼠T_1时动脉血氧合指数高于缺氧组(P <0. 05)。3组大鼠T_0时血清和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_1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高于T_0时(P <0. 05)。缺氧组、TEB组大鼠T_1时血清和BALF中TNF-α、IL-6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TEB组大鼠T_1时血清和BALF中TNF-α、IL-6和IL-10水平低于缺氧组(P <0. 05)。结论 TEB可减少急性缺氧性肺损伤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纠正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的失衡,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