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刚  刘胜中  丛伟  甘崇志  陈凡  曾富春 《四川医学》2010,31(9):1256-1258
目的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TI)外科治疗的手术特点、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TI患者262例,其中器质性TI 16例,功能性TI 246例,手术采用三尖瓣成形术(TVP)25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手术病死率为3.82%。术后随访116例,平均随访时间(31.5±11.1)个月。远期死亡3例,余113例远期存活者心功能Ⅰ级者23例,Ⅱ级者71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4例。结论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TI,多数可以行TVP,对无法行成形术的患者应行TVR。右心衰竭与心律失常是三尖瓣手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应加强右心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尖瓣关闭(TI)不全外科治疗的手术特点、方法和疗效。方法行手术治疗的262例TI病人中,器质性TI16例,功能性TI246例,采用三尖瓣成形术(TVP)25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为3.82%。术后随访116倒,平均随访(31.5±11.1)个月。远期死亡3例,远期存活113例中心功能Ⅰ级23例,Ⅱ级71例,Ⅲ级15例,Ⅳ级4例。结论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TI,多数可以行TVP,对无法行成形术的病例应行TVR。右心衰竭与心律失常是三尖辫手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应加强右心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incompetence,TI)的发生机制及外科治疗对策,更好地掌握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对三尖辩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33例(男12例,女21例)MVR术后中重度TI患者于2003年1月~2010年6月在该院接受单纯三尖瓣手术,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5例,因三尖瓣无明显病变未作处理者18例.距第1次手术3~11年,平均(4.5±2.2)年,有19例再次行三尖辫置换(TVR)术,14例行TVP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9.7%,随访28例.随访时间6~90个月,平均(33.6±21.2)个月.1例出现中度TI,2例心功能Ⅲ级,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三尖瓣瓣环扩大是MVR术后远期TI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重视MVR同期对三尖瓣的预防性干预,右心功能尚能代偿前行第2次TVP或TVR,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4.
三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性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左心瓣膜替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再次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可能机制和手术结果。方法 二尖瓣位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机械瓣)28例(附加主动脉瓣置换3例)。三尖瓣的处理:三尖瓣置换(TVR,牛物瓣)11例,余均再次行改良的DeVega成形术。结果 早期死亡3例。随访22例中,11例TVR者全部存活,心功能改善;第2次行TVP者中6例为极轻度或轻度TR,2例为中度TR,3例为中度以上TR,其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 TR的发生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及瓣环功能不可逆损害、反复的风湿发作、术前并发心源性恶液质等有关。重度TR及三尖瓣风湿性改变者行TVR的效果良好,中度TR者仍可再次行TVP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本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5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发生重度TR,行再次三尖瓣成形术(TVP)及三尖瓣置换术(TVR).男2例,女3例,年龄41~60岁,二尖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术4例,5例均因第1次手术时伴三尖瓣反流同时行TVP术.术后1~3年发生重度TR,肝大、腹水、右心衰,心功能4级.5例患者左心人工瓣功能良好,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结果 5例均再次手术,1例除三尖瓣环扩大外,瓣叶钙化,萎缩缺如,考虑为风湿性器质性病变,行TVR.3例原Devega成形术缝线割裂瓣环,缝线游离,瓣环扩大,经再次Kay法成形,并对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同时修补.以上4例TR得以纠正,术后情况良好.另1例左心瓣膜功能正常,重度TR,行TVR术后肺动脉高压不减,右室进行性扩大,术后3周死于右心功能衰竭.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风湿性病变继续发展,侵犯三尖瓣叶;(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瓣膜过小或发生瓣周漏;(3)原TVP失败,特别是Devega成形术,缝线切割瓣环或断裂使环缩失败;(4)左心瓣膜术后,由于肺动脉器质性病变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心房纤颤等原因,导致右房右室变大致TR发生.对重度TR,出现右心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特别是伴左心瓣膜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处理.首选TVP,如有瓣叶病损应行TVR.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的临床经验,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可能机制和手术指征、方法、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7年收治17例三尖瓣再次手术病人,其中三尖瓣成形术(TVP)后再次出现关闭不全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1例,均行TVR。结果:早期死亡2例,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余均治愈出院,15例随访6个月-98个月,2例心功能Ⅲ级,余均为Ⅰ-Ⅱ级。结论:严格掌握TVR的手术指征,掌握好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避免广泛游离心包粘连,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再次三尖瓣置换效果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行双瓣置换手术(D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16~61岁,平均46.3岁。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36例,Ⅳ级19例。结果全组行双瓣置换手术(DVR)病人风湿性瓣膜病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8例。其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37例(占51.4%),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32例(占44.4%)。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占16.7%),死亡4例(占5.5%)。随访2个月~5年,远期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器质性三尖瓣返流(oTR)矫治手术的方法选择及近期风险。【方法】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例oTR患者在本院手术,手术方法:三尖瓣成形(TVP)18例,三尖瓣置换(TVR)22例,作多因素分析确定围术期与住院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10%),其中TVP1例(5.6%),TVR3例(13.6%),两种方法的近期风险并无统计学差异(P=0.15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心力衰竭(P=0.011)是影响oTR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肝脏肿大是术后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鉴于oTR三尖瓣结构变异大,术前超声误诊率较高,选择矫治方法应根据术中情况,TVP无法满意时,房位TVR是安全可靠的选择。降低oTR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在于围术期右心功能的保护,尤其是术前肝脏肿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骐  肖颖彬  陈林  刘梅 《重庆医学》2004,33(2):193-194
目的分析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6月,我科对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做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或Ka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 3.28%),其余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常引起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与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施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提高手术疗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不同原因的瓣膜疾病行瓣膜成形术的特点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142例不同原因的瓣膜疾病患者行各种瓣膜成形手术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随访的情况,总结各种瓣膜成形的技术要点和经验。结果:142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42例,先天性心脏病56例,冠心病4例,单纯二尖瓣退行性病变35例,二尖瓣barlow氏综合征5例。术中低心排不能脱机死亡1例,30 d住院死亡2例,其余均顺利出院。临床随访126例,随访率90.6%,平均随访时间490 d。随访显示,残余三尖瓣轻度返流5例,三尖瓣中度返流3例,肺动脉瓣轻度返流5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3例,二尖瓣返流轻到中度1例,主动脉瓣轻到中度返流1例,目前均无须再次手术。结论:瓣膜成形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避免瓣膜置换的抗凝并发症,近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狭小的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代术时主动脉根部加宽的方法和结果。方法6例机械瓣双瓣置换(DVR),1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主动脉根部狭小行主动脉根部加宽(Manouguian法为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直径5~8mm,主动脉根部植入21~23人工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存活5例随访2~5年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根部加宽采用Manouguian法对小主动脉小瓣环和冠状动脉开口下移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此法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扩大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和HP(hemodynamic plus)瓣对小瓣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为19~22mm。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为(49.1±9.4)mm、左室重量指数为(80.6±18.6)g/m~2、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1.6±12.6)mmHg(1 mmHg=0.133 kPa),均较术前[(61.5±10.3)mm、(126.5±35.1)g/m~2、(82.6±52.6)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患者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x~2= 42.610,P<0.01)。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时,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边虹  何进喜  刘鑫 《海南医学》2010,21(1):42-44
目的回顾分析84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经验与方法。方法全组均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病变,本组84例病例均是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有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采用连续缝合,主动脉瓣置换采用间断褥式缝合。结果术后死亡5例(占5.96%),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14.29%),79例获得随访2个月-5年。74例随访者术后五年心功能Ⅰ-Ⅱ级,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掌握准确的手术时机,积极的术前准备,改善心脏功能,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与适当的瓣膜匹配,以及术后的积极管理等,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心脏瓣膜病变1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7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双瓣置换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病的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要点及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5年10月,63例15岁以下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机械瓣,全组均采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置换37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6例.结果:本组手术死亡5例,其他病人均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Ⅰ~Ⅱ级.随访4月~204月,晚期死亡6例,晚期死亡率为10.34%.结论:儿童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但仍是治疗儿童瓣膜病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赵亚琴  李伟  张珍妮  薛荣亮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47-1149,1178
目的:观察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长托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胃粘膜pH值(i-pH)的影响。方法:选择二尖瓣置换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组(C组)和东莨菪碱组(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肌肉注射C组长托宁0.015mg/kg和D组东莨菪碱0.006mg/kg,记录患者在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给药后30min(T2)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给药前(T0),给药后30min(T2),转机后10min(T3),转机后30min(T4)以及停机时(T5)对应点动脉血pH值(pH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胃黏膜的pH值(i-pH)。结果:给药后与基础值相比,D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但血压基本平稳;C组用药后心率、血压与基础值相比明显下降(P<0.05);C组用药后心率、血压明显低于D组(P<0.05);两组pHa、i-pH在T2、T3、T4、T5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D组比C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长托宁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于东莨菪碱,并且可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9.
35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0年1月至1995年7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356例,男120例,女236例,年齿14-63岁。术前心功Ⅱ级20例,Ⅲ级2000例,Ⅳ136例。施行二尖瓣置换286例,主动脉瓣置换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53例,使用猪瓣27只,机械瓣382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