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伟博  黄飞  钟佩恩  李建峰  姜旻 《陕西中医》2023,(11):1592-1595
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照,探讨三阴无合并病、合病非因邪甚、两感俱病、合并病异同等问题。推演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三者之神髓,提出并治、合治、分治的“复合论治体系假说”。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舌诊包括察舌体、舌苔、舌态等,张仲景认为,三阳病及六腑病,重在察舌苔变化,因为三阳病及六腑病多为外邪侵袭,病位表浅,正气尚未衰,舌质变化不明显;三阴病及五脏病,重在察舌质形态,因为三阴病及五脏病病位在里,舌质变化较显著。根据舌诊,可以推求疾病病因、论述病机、确立治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张仲景首创了舌苔概念,明确了舌诊内容,并根据舌诊辨疾病表里、寒热、虚实,重视同舌异病情况的辨证法。其既重视舌象变化,又强调四诊合参,既有舍症从舌,又有舍舌从症,既有同病异治,又有异病同治,即同一舌象,病机不同,治疗亦不同;同一病证,舌象不同,治疗也各具差异,以辨证论治为主。  相似文献   

3.
王明杰  黄淑芬 《河南中医》1996,16(5):270-272
对太阳病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探讨,认为太阳病内含杂病。从临床上看,太阳病不仅常见于外感热病初期,而且常见于许多杂病初期,故太阳病应包括太阳热病与太阳杂病两大类。《伤寒论·太阳篇》中多杂病,主要有外邪引发杂病宿疾、外感导致杂病、伤寒兼夹杂病、伤寒变生杂病等几类。伤寒方用治杂病并非是借用、移植和扩大应用,六经既辨伤寒又辨杂病,伤寒方既治伤寒、又治杂病。  相似文献   

4.
主诉辨治法是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主诉辨治法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诊断新技术,采探讨病因、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而论治。微观辨证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典辨证学,辨证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源于邪气(病因)侵入相应脏腑,才致发生相应的病形,因此,邪气脏腑病形是疗病察其源、候病机的病机学基础。从微观辨证学,疾病证候的发生,是在一定病机刺激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病机复杂。基于这种复杂性,本文将高血压病的病机分为基本病机、症状病机、证候病机、疾病病机和微观病机等几个不同层次,并分析病机层次间的联系,及各层次的理论和临床意义,着重指出了症状病机在高血压病痛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痞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认为,胃痞病病位在脾、胃,与脾、胃、心、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心气郁、肝气结、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痞病。李永成教授应用“开心气,泻肝气”法治疗胃痞病肝郁气滞证,开心气之郁,散肝气之结,以平调脾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郭振球 《山西中医》2009,25(5):47-48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即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来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而论治。  相似文献   

8.
合病、并病是《伤寒论》的重要内容。所谓合病,指的是外感伤寒,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数经之证同时而见的临床病证;所谓并病,指的是一经先病求罢,另一经相继而病,数经之证相继并见的临床病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合病、并病的概念,列举了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以及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少阳并病等病证类型,提出了合病、并病的病证表现和治法方药,初步奠定了合病、并病的理论基础。然而,合病、并病问题,长期以来也是研究《伤寒论》集中争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阴证和阳证之间、阴证和…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外伤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较佳。相应取穴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前病取后、后病取前、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一种取穴方法。笔者根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巨刺治疗本病3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39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百合病浅析     
史琳茜 《河北中医》2009,31(10):1559-1560
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后并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症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但因百合病病状复杂,历代医家见解不同,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归纳整理所积累的资料后,对百合病病名、病因病机、病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前景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