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女,32岁,农民,198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素有慢性胃炎史10年,半月前因担水负重劳累,出汗较多,当晚即感腹部隐痛,胃脘部胀满,呕逆嗳气,不欲饮食。前医按胃炎治疗10余日未见好转,故来就医。症见:上腹膨胀,下腹平坦,胃脘部按之虚满而有压痛,温揉腹部感觉舒适则能矢气,嗳气频繁,食欲不振,大便质软,间日一行,脉象虚缓,舌苔薄质淡。经X线钡剂造影诊断为胃扭转。证属:脾胃虚惫,中焦壅滞,升降失常。治宜益气健脾,宽中和胃,方用厚朴15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白  相似文献   

2.
郭××,男,63岁。1986年12月31日诊。患者胃脘部烧灼感五月余,经治无效。刻诊:胃脘部烧灼难忍,脘痞吞酸,嘈杂嗳气,面热口苦,心烦易怒,咽燥口干,渴喜冷饮,小便  相似文献   

3.
胃息肉王某某,女,53岁,干部,1990年8月18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时作时止延绵9年,近5个月加重。81年因情志抑郁不畅引起胃脘部疼痛胀满,呕吐,纳差,嗳气,不思饮食,在省级某医院诊为胃炎,服西药后疼痛缓解,但停药后疼痛依旧,多方求医治疗,时轻时重,近5个月病情加重,1990年5月9日在某医院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前见一约黄豆大息肉,幽门口前见一约绿豆大息肉,浅表性胃炎。服西药罔效,故来本院求治。诊时胃脘部疼痛,痛时向背部放射,嗳气纳差,口干苦,胃内有灼热感,脉弦数无力,舌质红,苔薄黄。证属气阴两虚,痰阻络脉所致,治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4.
百合汤治疗胃脘痛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男,38岁,1987年3月10日诊,胃脘痛2年余,初服辛温行气之品,其效甚捷,旋又如故,次服罔效,再服痛剧。更医10余人,均于服药后须臾胃脘剧痛,嗳气频作,故数月来未再服药。余诊见:胃脘疼痛,按之痛减,食辛、辣、热之物其痛更剧,嗳气频作,口渴喜饮,知饥欲食,食后脘胀,小便微黄,大便略干,舌红苔微黄腻,脉弦而细数,证属气郁热痛,方拟百合汤:百合30克乌药10克,服药3剂,疼痛大减,又3剂,痛止,诸证悉瘳,为巩固疗效,嘱其再继服5剂。  相似文献   

5.
莪术与大黄炭相伍治疗胃系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胆汁返流性胃炎熊某 ,男 ,46岁 ,1996年 6月 3日初诊。上腹部胀痛伴嘈杂灼热 2年多。查胃镜示 :胆汁返流性胃炎。曾经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来诊。诊见 :胃脘部嘈杂灼热伴嗳气吞酸 ,口苦纳差 ,精神萎糜、大便干、小便黄。脉弦滑 ,舌红、苔黄腻。证属肝胃湿热 ,胆汁犯胃。治以清胆利湿 ,引邪下泻。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处方 :半夏、黄芩、党参、大黄炭各 15g ,黄连 10g ,甘草、干姜各 5g ,红枣 6g,薏苡仁 30g ,莪术 12g。药后诸症大减 ,胃部灼热疼痛 ,嗳气、吞酸消失 ,续 15剂 ,疾病痊愈 ,随访至今无发。按 :胆汁返流性胃炎 ,系由幽…  相似文献   

6.
黄某,男,55岁。1978年6月9日就诊。胃脘疼痛已近10载。1974年8月在××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弥漫性重度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嗣后每年胃镜复查一次,病理报告均未见好转。近一个月来,脘痛明显增剧,持续不已,咽干口苦,咽部、食道及中脘有灼热似燎之感,纳谷减少,食后脘胀,频频嗳气,大便干,舌苔淡黄,舌质偏红,脉弦。按  相似文献   

7.
施××,女,66岁。1990年1月18日诊。患者为治高血压病头脑轰鸣,多方求医,中西药杂投不效,反增消谷善饥,胃脘灼热嘈杂,口苦口干不欲饮,时近一年,久治不效。余诊见: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查血、尿糖正常。是属中医之消渴症。辨证:肾阴亏虚,胃火炽盛。治法:滋阴补肾,清  相似文献   

8.
张××,男,43岁,工人,1985年11月28日初诊。患胃病10年余,曾作纤维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4月前,因劳累过度,宿疾又发。呃逆频作,胃脘隐痛,纳谷不香,食后时而腹胀、嗳气,体倦无力,大便  相似文献   

9.
陈×,男,41岁。胃脘疼痛二年余,伴两胁胀满,嗳气频作,嗳气后自觉心胸舒畅,有时泛吐清水,胃痛喜温喜按,每因情怀不遂及感受寒凉而加重,食欲不振,大便  相似文献   

10.
气病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的不同 ,在脾胃病中尤为多见。笔者从气论治脾胃病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嗳 气吴某 ,男 ,5 5岁 ,2 0 0 2年 5月 2日初诊。诉上腹部饱胀伴嗳气 1 0天 ,加重 2天。患者 1 0天前因家庭不和心情郁闷 ,感上腹部饱胀 ,饭后尤甚 ,嗳气。两天前去某医院诊治 ,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予旋覆代赭汤原方 ,服药 1剂后感上腹部饱胀难忍 ,坐卧不安 ,嗳气频频 ,遂停药。刻诊 :胃脘胀痛 ,嗳气不畅 ,频而声高 ,纳减 ,口微渴 ,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辨证为肝胃不和 ,气机上逆。拟疏肝和胃顺气 ,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炒柴胡、…  相似文献   

11.
四联法治疗胃下垂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治 《江西中医药》2007,38(10):34-35
1 一般资料 6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17~64岁,病史1~23年.诊断依据:(1)症状:身倦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腹部重坠感.脘腹胀满,甚至疼痛、嗳气、恶心或呕吐,具有进食后明显,卧床休息或空腹时症状减轻的特点.(2)体征:身体消瘦,上腹部有压痛,饱餐后站立时脐下隆起可见胃型,脐上胃脘部反见凹陷.(3)钡餐检查:X线钡餐可见胃张力低、蠕动减缓,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2~3 cm 42例,3~5 cm 22例.(4)辨证:中虚夹饮22例,中虚气滞17例,脾胃虚寒15例,胃阴亏虚10例.  相似文献   

12.
杨慧茹 《山西中医》1989,5(1):47-47
王××,男,44岁,调度员。1987年8月11日初诊。自述上腹部疼痛数年,痛时进食则可缓解。数年来不能食煮饺、饼子。胃肠钡餐造影诊为“胃粘膜脱垂”。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虽然中西医治疗但疼痛仍时发时止,不能坚持全勤工作,进食稍不慎或劳累即可诱发疼痛。求余诊治。症见:形体消瘦,精神疲惫,汗出,胃脘隐痛喜按,气短,口干,舌尖发麻,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中间有裂纹,脉沉细无力。证属气阴不足,中虚下  相似文献   

13.
黄××,三岁,男,1985年6月初诊。患儿腹痛三月余,隐隐作痛,时痛,时止,纳呆食少,口渴喜冷饮,手足心热,便干,形体日渐消瘦,有多次伤食病史,发病后曾用中西药治疗而未效,延中医诊治。诊视见:患儿唇色鲜红,舌鲜红无苔,腹部柔软,按之疼痛显著部位当心下胃脘之处。脉细数。综合脉症实属胃阴虚内热。治则:滋阴清热。药用:石膏15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牛膝5克、白芍10克、麦芽10克,投三剂,一日分四次服。二诊时腹痛已止,唯阴虚之症尚存,效不更方,继用前方,唯石膏、知母稍减量,并加六曲10克,服四剂后其症痊愈。按:本证属阴虚内热之症,胃阴不足,胃络失于濡养,脉络拘急,而出现心下胃脘处疼痛。然小儿腹痛之病自古有积痛、食痛、虚痛、虫痛四因;《医宗金鉴》论小儿腹痛有食痛、虫痛、寒痛食感寒痛四种,  相似文献   

14.
黄煌教授长期从事经方派医学的教学与研究 ,临床擅长使用仲景方药 ,他辨证思路独特 ,处方严谨不杂 ,疗效显著。兹将笔者随诊时所录的大柴胡汤治验3则介绍如下 :1 颈椎病肩臂痛案冯某 ,女 ,5 6岁 ,教师。 2 0 0 1年 9月 13日诊。患者右肩背连及上臂疼痛 2年余。曾在某院以颈椎病治疗 ,经针灸、推拿治疗 2个月余而效果不明显 ,慕名来黄教授处寻求诊治。检查 :体质较壮实 ,呈痛苦面容 ,右肩背部疼痛 ,颈项及上肢活动受限 ,右上腹、右季肋部按之拘急疼痛。夜间疼痛较甚而睡眠不安。头痛、头晕 ,食欲不佳 ,餐后常有嗳气、上腹部胀满 ,食后胃脘部…  相似文献   

15.
魏文浩  魏磊  魏斋 《河北中医》2007,29(9):809-810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一般常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亦可表现为无规律性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及嗳气。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疲乏、消瘦、贫血、腹泻、舌淡等。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纳呆、吞酸、嘈杂等范畴。我们采用经方进行辨证施治,收到良好效果,现简述如下。1小柴胡汤米某,女,35岁,农民。1989-03-04初诊。胃脘疼痛,胀满不适2年余,加重1周。患者2年来经常胃脘隐隐作痛,胀满纳差,嗳气吞酸,食后加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中西药物治疗1年余,效果不彰。刻诊:胃脘胀痛,食后尤甚,嗳气则舒,恶心呕吐,纳谷不香,口干且苦,舌质淡红,苔白根厚腻,脉沉弦细略滑。证属胆气犯胃,胃失和降。治宜疏利肝胆,和胃调中。方用小柴胡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5g,黄芩12g,姜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八月札10g,枳壳10g,鸡血藤30g,生姜10g,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1989-03-08复诊:上方进3剂后,脘腹胀痛大减,纳谷增,舌苔根转薄腻,去鸡血藤继服6剂。上方加减共服24剂,诸症均除。改用口服越鞠保和丸、...  相似文献   

16.
胃病最为常见,往往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可伴有脘胀、嗳气、吞酸、嘈杂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但“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满意。我们采用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张泽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拟订了“胃炎灵”一方,由江苏句容县制药厂制成冲剂。自1983年9月至1984年9月,一年来用“胃炎灵”治疗中虚气滞型胃病疗效堪称满意,现将103例疗效观察小结如下: 一般临床资料 103例胃脘痛,男性63例,女性40例,男:女为1.58∶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80岁,其中29岁以下10例,30—  相似文献   

17.
痰饮胁痛     
柴瑞霁 《新中医》1991,23(6):20-20
罗××,女,46岁,干部。1989年6月24日初诊。平素性情抑郁,脾胃偏虚,常觉胁肋不舒,脘腹痞塞,时吐痰涎。1985年2月因家事不遂,生嗔动怒,突然晕倒约30分钟,嗣后胸胁憋闷胀痛,嗳气呃逆,脘腹痞满,按之疼  相似文献   

18.
例一:陈××,女性,32岁,工人,1983年3月4日来诊。患者自觉阴道中时有气体排出,每天发作10至20多次,已半年多.伴头晕眼花,心悸乏力,胃脘发胀,全身倦怠,小腹重坠.诊见面色(?)白,形体瘦弱,语声低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相似文献   

19.
崔远武 《吉林中医药》2011,31(4):358-358
胃黏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以腹胀、嗳气、疼痛、恶心呕吐为主症。笔者运用健脾丸治疗胃黏膜脱垂1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王某,女,67岁,离休老干部,于2009年7月4日来诊。来诊时主诉:胃脘部胀闷、恶心20余年,间断性腹泻1年。该患者26年前不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  相似文献   

20.
胃冷验案     
邓×,女,61岁。1991年4月20日诊。素体虚弱,常恶风,近半年来伴胃脘冷,且每当身觉恶风时,其胃脘部冷感尤著,随即并发寒颤,加盖厚被,继而汗出,心下悸,欲用双手指交叉抱胸按心即舒,其证自行缓解如常人。近一月多来病发频繁,每周发作2~3次,屡治无效。诊见乏力,纳谷不馨,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证属表虚不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