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东北茶藨子Ribes mandshuricum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 20、MCI、半制备HPLC进行成分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东北茶藨子95%乙醇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7-二-O-α-L-二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半乳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杨梅素-3,7-二-O-α-L-二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7-O-β-D-半乳糖苷(13)、对羟基苯甲酸(14)、原儿茶酸(15)、香草酸(16)、pleoside(17)、丁香酸葡萄糖苷(18)、juniperoside(1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20)、菜豆酸(21)、脱落酸(22)、jasminoside E(23)、conocarpan(24)、豆甾-4-烯-3,6-二酮(25)、豆甾-4-烯-3-酮(26)、24-ethylcholesta-4,24(28)Z-lien-3-one(27)。结论化合物20可能为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王晓丹  郭坤  郭敬兰  李娟  路金才 《中草药》2017,48(2):236-240
目的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翅果油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8)、hippophamide(9)、L-色氨酸(10)、阿江榄仁酸(11)、熊果酸(12)、山柰酚(13)、芦丁(14)、腺苷(15)、β-胡萝卜苷(16)。结论化合物3~10、15均为首次从胡颓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2、11、12为首次从翅果油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黄花草木犀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花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花草木犀70%乙醇渗漉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香豆素(2)、对羟基苯丙酸甲酯(3)、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4)、芦丁(5)、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robinin(8)、clovin(9)、山柰酚-3-O-芸香糖苷(10)、异槲皮苷(11)、美迪紫檀素-3-O-β-葡萄糖吡喃糖苷(12)。结论 化合物3467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羊波  韩冰  黄萍  王鹏 《中草药》2017,48(5):884-887
目的研究小春花(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的全草)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春花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卫矛醇(1)、30-nor-21β-hopan-22-one(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6)、槲皮素-3-α-L-鼠李糖-7-O-α-D-葡萄糖苷(7)、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8)、12-二十三酮(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3~7和9为首次从阴地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0为首次从小春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株红景天Rhodiola wallichiana var.chola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动态轴向压缩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实验。结果从大株红景天根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红景天苷(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甲酯(3)、槲皮素(4)、邻苯三酚(5)、6″-O-galloylsalidroside(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8)、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草质素(12)、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13)、小麦黄素(14)、芦丁(15)、山柰酚-3-O-(2″-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16)。样品质量浓度为25μg/m L时,化合物2、6、8、12和15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率分别为20.40%、31.54%、67.61%、44.27%和47.84%。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8、12和15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肌细胞H9c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乐  范书生  王秀环  闫昕  许啸  李晓  王小萍  李想  孙思琪  折改梅 《中草药》2019,50(21):5217-5222
目的研究鼠李科鼠李属植物崖枣树Rhamnus heterophylla枝叶(女儿茶)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核磁共振(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HPLC-DAD-ESI-MS/MS技术,负离子模式全扫描,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结果从女儿茶70%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大黄素二蒽酮(1)、反式-大黄素二蒽酮(2)、大黄素-8-O-α-L-鼠李糖苷(3)、6-羟基芦荟大黄素(4)、大黄素(5)、大黄酚(6)、大黄素甲醚(7)、山柰酚(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除化合物5、8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女儿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鼠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分析获得的质谱数据及质谱裂解规律、参考文献,从女儿茶中初步识别出28个化学成分,包括3个羟基苯甲酸类、8个蒽醌类、17个黄酮类成分。结论对女儿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温建辉  倪付勇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3):1883-1886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4)、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脱落酸(10)。结论化合物4~10首次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林萍  王亚凤  何瑞杰  阳丙媛  刘章彬  李萌  黄永林 《中草药》2022,53(17):5271-5275
目的 对壳斗科锥属植物锥Castanopsis chinensis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80%甲醇室温浸提取、石油醚脱脂,水层部分采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及Toyopearl HW-40F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NMR、MS数据以及与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锥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4'',5''-三羟基苯基咖啡酸酯(1)、5-O-咖啡酰奎宁酸(2)、5-O-阿魏酰奎宁酸(3)、咖啡酸甲酯(4)、没食子酸(5)、脱氢双没食子酸(6)、(2''R)-phaselic acid(7)、山柰酚(8)、槲皮素(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锥苷A。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藤山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猕猴桃藤山柳Clematoclethra scandens subsp.actinid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猕猴桃藤山柳茎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夏枯草皂苷A(1)、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丝桃苷(6)、1,3,6-三-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1,2,3,6-四-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儿茶素(9)、棓儿茶素(10)、原花青素B3(11)、原儿茶酸(12)、丁香酸(13)、香草酸(14)、7-羰基贝壳杉烯内酯(15)、豆甾-3,6-二酮(16)、豆甾-4-烯-3,6-二酮(17)、蒲公英赛烷醇(18)、β-谷甾醇(19)。结论化合物1~12、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福建柏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桧脂素(1)、gadain(2)、双氢芝麻脂素(3)、扁柏脂内酯(4)、7-氧代扁柏脂内酯(5)、puviatilol(6)、伞形花内酯(7)、植醇(8)、儿茶素(9)、穗花杉双黄酮(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水杨醇(12)、香草醛(13)、松柏醛(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伏劲松  林燕  韩贺东  胡海清  王晓玲 《中草药》2012,43(9):1724-1726
目的研究柏科圆柏属植物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香柏枝叶干粉用95%乙醇提取,采用正、反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罗汉松双黄酮甲(1)、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2)、柏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槲皮苷(5)、异海松酸(6)、(7S,8S)-3-甲氧基-3′,7环氧-8,4′-氧化新木脂素-4,9,9′-三醇(7)、12-羟基月桂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和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周渊  周思祥  姜勇  孙健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8):1479-1483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奈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李雯  陈燕芬  吴楠  池墨瑶  费佳 《中草药》2012,43(9):1712-1715
目的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瓜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S,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1)、(19R,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2)、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3)、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3-O-β-D-glucopyranoside(4)、苦瓜素Ⅰ(5)、苦瓜素Ⅳ(6)、大豆脑苷Ⅰ(7)、α-菠甾醇(8)、α-香树素乙酸酯(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3、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柞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树军  宋鑫  姚佳  张中伟  王金兰  赵明 《中草药》2013,44(6):665-670
目的 研究柞树Que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柞树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3-酮(1)、木栓酮(2)、β-谷甾醇(3)、28-羟基木栓酮(4)、山柰酚(5)、黑麦草素(6)、山柰酚-7-O-(4”,6”-二反式肉桂酰基-2”,3”-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2”,6”-二反式-肉桂酰基-3”,4”-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D-(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D-芹糖(1→2)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7S,8R)-9,3’,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16)、(7S,8R)-4,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1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8)、β-谷甾醇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结论 化合物1、4、6、7、9~14、16、17、20~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魏涵  吴光华  杨娴  阮金兰 《中草药》2013,44(17):2354-2357
目的 研究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瘤节毛蕨素B(3)、黑麦草内酯(4)、植醇(5)、叶黄素(6)、δ-生育酚(7)、扭马尾藻酚(8)、9Z,12Z-十八碳二烯酸(9)、1,2,3-三亚油酸甘油酯(10)、β-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1、2、4~10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南毛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木豆Cajanus caja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正相硅胶色谱、中压反相硅胶色谱(ODS)、反相大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木豆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豆素(1)、木豆素A(2)、木豆素C(3)、木豆内酯A(4)、球松素(5)、荭草苷(6)、异牡荆苷(7)、牡荆苷(8)、cajanol(9)、cajanin(10)、樱黄素(11)、红车轴草素(12)、(2R, 3R)-2, 3-二氢-5-7, 4′-二甲氧基黄酮(13)、10′, 16′-二羟基棕榈酸乙酯(14)、香草酸(15)、十七烷酸乙酯(16)、2-O-甲基肌醇(17)、2, 3, 4-三羟基异戊酸(18)、豆甾醇(19)、桦木酸(20)、十七烷酸(21)、β-谷甾醇(22)和β-胡萝卜苷(23)。结论 化合物10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榕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路军  杜鹏  张鹏  吴继洲  吴正治 《中草药》2013,44(5):519-523
目的 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榕叶冬青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4-异无羁萜(2)、羽扇豆醇(3)、齐墩果酸(4)、3-乙酰齐墩果酸(5)、3β-乙酰-6α,13β-二羟基齐墩果烷-7-酮(6)、2-(4-羟基-苄基)-苹果酸(7)、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8)、金丝桃苷(9)、顺式丁香苷(10)、乙基-O-β-L-阿拉伯糖苷(11)、大黄酚(12)、大黄素(13)、大黄素甲醚(14)、α-菠甾醇(15)、β-谷甾醇(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6~8、12、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冯萌萌  张艳侠  夏兵  何达海  丁立生  周燕  叶晓霞 《中草药》2013,44(19):2650-2656
目的 研究滇虎榛Ostryopsis nobili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改进的DPPH方法对主要成分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滇虎榛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麦草内酯(1)、山楂酸(2)、香草酸(3)、3β-(3, 4-dihydroxycinnamoyl)- erythrodiol(4)、dammarenediol II 3-caffeate(5)、松脂素(6)、槲皮素(7)、胡萝卜苷(8)、山柰酚(9)、3, 5-dihydroxy-1, 7-bis (4H-hydroxyphenyl) heptane(10)、赤杨二醇(11)、木麻黄酮二醇(12)、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3)、异槲皮苷(14)、2, 3-二羟基苯甲酸(15)、异槲皮苷-6″-丁酸酯(16)、异槲皮苷-6″-苯甲酸酯(17)、4″-反-香豆酰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8)、4″-顺-香豆酰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9)、山楂酸-28-O-β-D-葡萄糖苷(20)、没食子酸(21)、桦木四醇(22)和肌醇(23)。结论 化合物12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测试显示,滇虎榛叶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包括4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在内的6个单体化合物也呈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褚纯隽  李显伦  夏龙  张健  陈道峰 《中草药》2014,45(4):458-465
目的 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 从乌饭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五烷(1)、三十一烷(2)、赤杨酮(3)、木栓酮(4)、表木栓醇(5)、羽扇豆醇(6)、齐墩果酸(7)、熊果酸(8)、东莨菪素(9)、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0)、柯伊利素(11)、芹菜素(12)、山柰酚(13)、山楂酸(14)、科罗索酸(15)、蔷薇酸(16)、2α, 3α-二羟基熊果酸(17)、19α-羟基熊果酸(18)、咖啡酸(19)、异荭草苷(20)、荭草苷(21)、牡荆苷(22)、异牡荆苷(2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4)、异槲皮苷(25)、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6)、槲皮素(27)、木犀草素(28)。对其中的25个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实验,化合物578111315182023252728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36141823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熊果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50%抑制溶血浓度(CH50)为0.014 mg/mL。  相似文献   

20.
海南狗牙花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狗牙花Ervatamia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RP-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枝叶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冠狗牙花定(1)、19-海尼山辣椒碱(2)、19-表海尼山辣椒碱(3)、冠狗牙花定羟基伪吲哚(4)、老刺木碱(5)、乌苏酸(6)、积雪草酸(7)、8α-hydroxypinoresinol (8)、丁香脂素(9)、狗牙花脂素(10)、飞龙掌血内酯(11)、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yl)-3-methoxy-propanol (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6~8、10~12为首次从狗牙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